中新浙江網7月10日電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參加考試,不愛和父母說話……
誰能想到,這些“問題學生”半數以上根源是青春期的“性困惑”?
昨天的“周末母親大課堂”講的就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來聽課的家長有近50人,但有的家長卻在課堂上睡著了。
“大部分家長關心的只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人重視孩子這方面的心理發展需要。”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心理咨詢師何彩霞憂心地表示。
一味阻止孩子早戀會有倆后果
“我女兒初三……學習挺好,可她早戀了。前些日子中考,我就裝做不知道,可關鍵是她換了兩三個了……”昨日課堂上,一位媽媽郁悶地說。
何彩霞聽后笑了,“她一定壓力大!異性朋友并不一定是男朋友,通過和異性朋友的傾訴,她也可以釋放壓力。”
“她要是找個學習好的,我也就認了,可這兩三個全都學習不好……”這位媽媽有些著急。
“有一個孩子曾給了我答案,‘學習好的人也沒工夫陪我玩啊’。”何老師提醒家長,“和異性交往,是每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青春期的孩子也不例外。對孩子的情感不要過多干涉、一味阻止,要接納,體驗孩子的美好感受,等到孩子不排斥你時,再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一味阻止只會造成兩個后果,一是孩子和家長對著干,另一個是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產生同性戀。
大大方方和孩子談性問題
“盡管課本上為中學生安排了有關性知識的教育,但無論老師們還是家長們,對此都‘不太好跟孩子講’……”何彩霞老師說,“可孩子為了滿足好奇心,只好通過網絡、黃色書刊等了解。孩子們遇到這些問題時,也不會和家長老師們說。”
“我遇到的案例中,50%以上的‘問題學生’,其根源都是‘性困惑’。比如,有的男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他就曾明確告訴我,他在性幻想。”何老師在課上說,在對中學生的一項調查中,想了解性法律與倫理的幾乎為100%,“性困惑”問題不能被忽視,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到孩子今后的人生。
何老師認為,家長們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談性問題,也可以在孩子床頭放一本書,讓孩子從正確的渠道了解相關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