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7月17日上午9時14分左右,“發現”號航天飛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著陸。這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第62次迎接航天飛機著陸。
這張由美國宇航局7月15日公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發現”號(下)脫離國際空間站,準備返回地球。在出色完成既定的各項任務后,“發現”號航天飛機于美國東部時間15日清晨脫離國際空間站,踏上回家之路。“發現”號預定于美國東部時間17日上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著陸。
新華網華盛頓7月17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17日上午9時14分,“發現”號航天飛機沖破籠罩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鉛灰色的云霧安全著陸,為此次13天的太空之旅畫上完美句號。這是自“哥倫比亞”號失事后,美國航天飛機第二次重返太空。
盡管航天飛機降落時并非晴空萬里,但美國宇航局的專家之前評估認為,天氣條件適宜降落。地面控制中心的技術人員目睹“發現”號平安歸來后發出一片歡呼聲。地面指揮人員說:“‘發現’號,歡迎回家!祝賀你們出色完成任務!”“發現”號指令長林賽回復說:“這的確是一次出色的飛行!”
“發現”號于當地時間7月4日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根據地面控制中心的飛行狀態報告,航天飛機在整個任務期間的表現近乎完美。雖然航天飛機發射升空時仍有絕熱泡沫材料脫落,但脫落物尺寸及墜落時間均不足以對航天飛機安全構成威脅,宇航局方面認為“外部燃料箱在發射過程中表現非常出色”。
“發現”號6日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發現”號機組中的德國宇航員賴特爾加入站上第13長期考察組,成為常駐人員中首位俄美以外的宇航員,也使得空間站常駐人員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后首次恢復到了3人編制。
賴特爾說:“我的加入讓空間站更加國際化了,更像一個‘國際’空間站。”而地面控制中心就此對“發現”號機組人員說:“你們失去了一名機組人員,但你們將重新擁有一個空間站。”
“發現”號還為空間站送去了一批關鍵補給,返航時又把站上科學實驗的樣本、站內垃圾等運回地球。無論人力還是物資,空間站均補充了“新鮮血液”,為下一步加緊建設提供了保證。
此次飛行過程中,“發現”號機組成員塞勒斯和福薩姆成功完成了3次太空行走。他們對空間站外的移動運輸機系統進行了維修,更換了電纜剪及電纜線軸組件。宇航員還重點測試了改進后的航天飛機安全檢修技術,比如利用航天飛機機械臂及前端吊桿進行在軌維修,利用新工具及材料對隔熱瓦系統進行在軌修復及飛行中檢查等。
航天飛機第二次重返太空的成功讓美國宇航局頗為振奮,一切似乎都重回正軌。宇航局局長格里芬說,現役3架航天飛機在2010年全部退役之前,還要再飛15次,保證國際空間站按期建成。下一個上陣的“亞特蘭蒂斯”號已經待命,預定8月底再上太空。
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