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如 何 學 密(下)
2006-08-07

三、略談密宗的見解和修法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歸納為兩條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圓滿次第。下面分別對其進行簡略說明:

 

1、生起次第

 

修生起次第時,一般要觀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壇城,這有什么作用呢?凡夫因為被無明所遮蔽,所見所及全都是不清凈的現象。通過密宗的見解,才使我們領悟到:這一切都不是實在的,是幻覺,是本來清凈的。

 

顯宗也認為,八地菩薩眼中的外器世間(即山河大地)是很清凈的。怎樣的清凈呢?彌勒五論中的《經莊嚴論》 里講過,菩薩到八地時,開始轉識成智 ,當其五根識(眼識、耳識等)轉化成智慧以后,所見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礫,而是琉璃珍寶等等。其實,在人們心中所謂“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凈的,但因為人們喜歡琉璃等珠寶,才將清凈剎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寶的樣子,這是針對人們的喜好而言的。實際上,在菩薩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現象、非常清凈的現象:所聞是妙法音聲,所飲是甘露……,當然,凡是言詞所能傳遞的,都屬于分別念的范疇,都無法真實地表達菩薩的境界。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顯宗認為:要想真實感受這一切,只有通過首先發菩提心,依顯宗的修法長劫修煉,積累無數資糧,證達無我空性,達到八地以上,才能依靠自己的修行現前萬法本來清凈的境界。然而,以密宗特有的修行方式,即使是凡夫,也能現見本來清凈的境界。為什么密宗能辦到,而顯宗卻不能辦到呢?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

 

一次,釋迦牟尼佛在傳法時說道:諸位菩薩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凈,就應當自凈其心。心凈,則外境清凈,修行至心凈之時,外境也會隨之而清凈。當時,舍利子也在佛陀身邊,他心想:娑婆世界這么不清凈,難道釋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沒有清凈嗎?

 

佛得知他的想法后,便反問舍利子:生盲 看不到日月,這是日月的過失,還是盲人的過失呢?舍利子回答說:是盲人之過,而非日月之咎。因為盲人沒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說道:娑婆世界的本體永遠是清凈的,但凡夫就像盲人一樣,始終無法看見。

 

此時,一位從其他佛剎來至娑婆世界聽法的菩薩說道:我現在所見到的這個佛土就是清凈的。舍利子不以為然,就反駁道:此佛土是不清凈的!于是他們二人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佛以神通顯示了娑婆世界的本來面目,在場的所有人都親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極樂世界等諸佛剎土一樣,十分清凈莊嚴。

 

之后,佛陀告訴大眾:我的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

 

此經是純粹的顯宗經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來清凈”的說法,可見本來清凈的觀點,并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榮森班智達講過,雖然在小乘經典里,也有釋迦牟尼佛如何發心、成佛,以及諸多菩薩如何修行、成道、度化眾生的記載,但因為缺少相應的方法,所以小乘行者無法成就諸佛菩薩的果位。

 

同樣,雖然顯宗也談到了世界本來清凈,卻無法令八地以下的修行者親身感受到這種境界。但密宗就有更直截了當的、生起次第的修法。在了知萬法本來清凈之后,用生起次第的方法,就可以令不清凈的現象逐漸消失,而深切體會到這種清凈。凡夫修生起次第,也可以達到其最高頂點:在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后,外面的一切自然顯現為佛的清凈剎土,這是密宗普通修行人都可以現量看到的境界。

 

為什么要修生起次第呢?因為,我們凡夫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所觸所及,都執為不清凈的事物。如果其本身就不清凈,那也無可奈何。但實際上,萬法都是本來清凈的。既然是清凈的,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能令這種清凈快速顯現呢?如上所述,顯宗沒有這種方法,而密宗卻有生起次第的修法。修生起次第的意義就在于此。

 

2、圓滿次第

 

圓滿次第有何作用呢?即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能夠現量看到一切外境皆為佛的壇城。但是,如果不能證悟空性,又會執著佛的壇城為實有。這時,雖然一切外境顯現為清凈,但這種對清凈的執著,與對不清凈的執著一樣都是執著,所以仍然要斷除。如何斷除呢?這就需要借助于圓滿次第的修法。

 

圓滿次第可以分為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格魯派和薩迦派大多數圓滿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圓滿次第,也就是氣脈明點的修法,如時輪金剛中的氣脈明點修法。

 

修氣脈明點為什么能證悟空性呢?麥彭仁波切在時輪金剛的解釋中講過,假如在頭一點不疼的時候觀想頭痛,在觀想一兩天之后,頭肯定會真的痛起來,這是一種心的作用,但見效不是很快;如果另外一人直接用木棍打自己的頭,那么在木棍落在頭上的瞬間,立刻就會有頭痛的感受。

 

這個比喻說明,雖然可以用顯宗《入中論》、《中論》里的推理方法來推翻我執,但是進展很慢、效果不是很好,從凡夫修到真正證悟空性的一地菩薩,需要一個阿僧祗劫(無數大劫),這是一個漫長得連天文數字都無法表述的時間概念。

 

然而在密宗里,卻可以通過修氣脈明點,快速地證悟空性。為何能夠快速證悟呢?因為我們的心和肉身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通過對氣脈明點的調節,就可以使心發生決定性的改變。

 

在觀修生起次第時,確實可以見到一切外境、眾生皆為佛的壇城。通過圓滿次第證悟空性以后,雖然佛的壇城依舊存在,卻能了達這一切并不是實有,而是如夢如幻的。這就是修圓滿次第的意義所在。

 

無相圓滿次第主要是指大圓滿,《時輪金剛》等續部中也有一部分。無相圓滿次第是指不借助于觀想以及修氣脈明點,而直接證悟空性的修法。它與顯宗的證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講,顯宗就如觀想頭痛,僅能依靠推理來證悟空性。而密宗,特別是大圓滿,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剛剛發菩提心、剛剛進入密乘不久,不必經歷無數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幾個月、幾年的時間內,就可以去感受、體會空性。顯宗的空性是理論上、字面上的概念,而密宗的空性卻是切身的體會,所以進步神速。

 

大圓滿中既包含了無相圓滿次第,也含攝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圓滿的生起次第不是通過觀想佛像,從外面看到本尊壇城,而是藉由禪定,從內心向外發出佛的壇城。這是沒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純凈的一種佛的壇城。

 

觀想唐卡雖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凈的顯現,但還是有造作的成分,因為唐卡畢竟是人畫的。譬如,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唐卡的上半部分,而使唐卡的上半部分較亮、下半部分較暗,并以此唐卡為對境而作觀想。當生起次第修起來之后,所顯現的本尊或者壇城也會上半部分非常亮、下半部分很模糊。

 

這說明,這種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雖然有造作,但它卻能控制我們對不清凈的執著。譬如,洗手用的香皂自身并不干凈,終究要被洗掉,但我們卻可以用它來洗凈雙手。同樣,這種生起次第雖然有造作,但造作的東西也可以推翻許多不清凈的現象,所以暫時可以利用它。

 

然而,大圓滿卻不是這樣。修大圓滿時,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觀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為一切萬法的本性永遠離不開空性,也永遠離不開現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時,現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發出來,那便是純潔而無有造作的佛之壇城。大圓滿沒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后卻達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勝的目的。所以,大圓滿修法涵蓋了一切生圓次第的修法。

 

以上內容,介紹了生圓次第的概念。雖然密宗各大派別的修法異彩紛呈、各有千秋,但所有修法都可歸納于生圓次第的修法當中。

 

以上所講的,是密宗一般的修法次第。因為環境、時間等各種因素,我們的修行不一定會按照以上順序進行,而往往是在出離心、菩提心等一系列加行修完以后,直接進入大圓滿的修法。因為大圓滿法,并不是專供出家人,或者高僧大德的修法。即使是像你們這樣的居士,在加行基礎打好之后都可以修,你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修大圓滿。

 

四、生圓次第與顯宗修行的差別

 

顯宗沒有生圓次第的修法,雖然其所抵達的最終境界與密宗一樣,但因為缺少這些見解與方便,所以其修行的效果與進展與密宗有著很大區別。經書上講過,顯宗從發心到證得一地,最上等根基的人也需要一個阿僧祗劫。但實際上,即使是顯宗的修行者,也不會需要那么長時間,因為菩薩修到一定層次后,有種種方便法門,每一種方法都可以積累眾多資糧,在資糧道、加行道中,層次越高,能力越大,于一剎那間便能積累不可計數的資糧。即便如此,顯宗從發心到一地,還是需要很長時間。而密宗卻不是這樣,如果已經完全成就了學密的利根法器,則加行道只需六個月,資糧道也不會很長,在顯宗無法企及的時間內,就能到達一地。雖然顯宗不承認這一點,但無數事例可以證明,密宗修法的確有著顯宗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顯宗和密宗的差別在什么時候就可以消失呢?如果學顯宗的人,證悟了顯宗的第一地,實際上也就證悟了密宗。因為在第一地之后,顯密是毫無分別、一味一體的。所謂密宗的特點,只存在于資糧道和加行道,也即沒有登地之前。

 

也就是說,在沒有登地之前,顯密確實有很大差別,但在登地以后,就沒有差別了。例如,在顯宗里沒有金剛身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其修法,這是密宗特有的一個修法。密宗認為,人的身體雖然是不清凈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清凈的因素,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因素,使它趨于成熟,在它成熟的同時,有漏的肉體就會逐漸消失,當它完全消失以后,肉身就轉換為金剛身。金剛身可以不受任何外界地水火風的影響。

 

然而,證悟一地的顯宗修行者,當他從一地的定中出來以后,立即就有了幻化身,也叫幻身或金剛身。雖然他沒有修過生起次第,但因為他證悟了光明,就會有幻化身。所以,在一地以上,顯密是沒有差別的。一地以上的顯宗修行者,最終也自然而然地趨入了密宗。

 

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等大部分人的觀點是:因為在登地之后,并不存在顯密之分,所以即使根基較差的修行人,在登地之后,也可進入密乘道。麥彭仁波切等成就者甚至認為,如果快的話,顯宗的修行者在大資糧道時就會進入密宗。因為修大資糧道的人通過禪定,可以去諸佛剎土,在佛前聽法。在這些佛剎中,也有密宗修法的傳承,他可以因此而契入密宗。

 

顯密最終的果報有差別嗎?顯宗密宗都可以成佛,只是速度的快慢有很大差別。至于最后的果位,雖然有人說有差別,但蓮花生大士等很多成就者都認為,其最終果報是沒有差別的,兩者同樣都可以成佛。

 

此外,密宗幻身的修法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修法,但寧瑪派更強調虹身?;没碛星鍍艉筒磺鍍魞煞N分別,清凈的幻化身和虹身是差不多的。如上所講,修大圓滿時雖然從未觀想過唐卡,但在其證悟到爐火純青之際,頓時就可以顯現出五方佛的壇城,這時便可見到一切外境都是清凈的現象,身體也開始逐漸變成虹光身,此虹光身可以直接帶到佛的果位,最后成為佛的報身。

 

密宗通過無相圓滿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證悟龍樹菩薩《中論》中所講的空性;而用生起次第或圓滿次第,就可以證悟無著菩薩的《寶性論》和龍樹菩薩的《贊法界論》中的所有內容。以上簡略地介紹了密宗的一些修法及其意義。

 

有些人覺得密宗很神秘,這是因為對密宗的整個體系缺乏了解而造成的假相。其實,密宗一點也不神秘,只是它的方法很特別、很快速、做起來比較容易而已。譬如,因小乘見解不是很高,所以比丘戒的戒條很多,比丘尼的更多,要做到任何一條細微的戒律也不違犯是很難的。為什么比丘(尼)戒那么嚴呢?這就與其見解有關。

 

菩薩戒就不同于小乘戒,因為其見解超勝于小乘,所以戒條就不是很多。因為,菩薩戒既要考慮自利,也要考慮利他,既然是利益眾生的動機,就沒有必要過分謹小慎微、瞻前顧后,很多方面都可以有一定的彈性,這樣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利益眾生。

 

在密宗里,如果沒有證悟密宗的見解,就另當別論,如果已經證悟了,就不象顯宗的戒律那么嚴,這也是與其見解密不可分的。所以,雖然密宗的修行輕而易舉,戒律也張弛有度,然而成就的速度卻是迅速快捷的,這就是密宗的特點。你們學密的機會不是很多,僅看一兩本書,并不一定能將密宗的全貌一覽無遺。所以此處提綱挈領,以簡略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密宗的修法,使大家對密宗有一個粗略的概念。

 

五、使修行抵達終點的順緣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具體修法這里暫時不講。在具體修行時,首先不要操之過急,而倉卒地去修密法,目前最重要的,是穩扎穩打地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特別是菩提心,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我覺得并不是很容易。我們學佛那么長時間了,也比較精進,但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圓滿世俗菩提心。顯而易見,菩提心的確是得之不易的。

 

發菩提心的頌詞念滿十萬遍,是否就意味著菩提心圓滿了呢?決非如此!念誦這個偈子雖然有加持,也有善根,但念完后到底有沒有菩提心,卻不能以此為準繩。

 

偶而生起“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的念頭不難,但是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去實踐這種理念卻并不容易。雖然平日打坐或平安無事時,我們也會真誠地發愿:我要為度化眾生而成佛!但在最關鍵的時候,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卻不一定能看到“菩提心”。比如,在為了利益他人自己反要痛苦的情況下,很多人就會猶豫不決,甚至退避三舍。此時此刻,我們的菩提心在哪里呢?早就無影無蹤了。

 

作為菩薩,必須能夠無條件地付出,我們能做到嗎?有多少人敢面無愧色地拍胸保證?所以,千萬不能輕視出離心與菩提心,以為在此之上還有更好的法門。出離心與菩提心,就是凌駕于一切修法之上的無上大法。

 

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引導弟子的時候,首先只為弟子傳出離心的修法,并告訴他們:“在這些修法之上,沒有任何更高的法,所以你們應當精勤修持。”弟子們也堅信這是唯一的解脫道,并嚴格依教奉行,最終修出了真實、穩固的出離心。

 

這時,上師又告訴弟子:“在出離心的上面,還有一種叫做菩提心的無上修法,你就去修菩提心吧?!弊鳛楸痉值男扌腥?,仍然會一絲不茍地依從上師教言,毫不遲疑、潛心專注地修菩提心,并最終修出了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最后,上師告訴弟子:“這些都是很好的,但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空性,這個法修好以后就真正沒有再高的法了。”弟子于是又再依密宗或顯宗的修法而修空性。因為前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證悟空性也就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只有不玩弄技巧、不耍小聰明,視上師的一切教言為究竟的弟子,才能夠窺探到與上師智慧無二無別的奇妙風景。

 

也許有的自詡為上乘根基的人,會對這種作法不屑一顧,認為這是針對下等根基的迂回之途,就自作主張,徑直趨入正行修法,修了幾年之后,不但沒有收獲,反而每況愈下,最終連原有的信心都喪失殆盡。勞而無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以為是,不重視基礎的鋪墊。有些居士會自命不凡地說:“某某上師已經開許我不修加行,所以我不用修了?!庇诖?,我不得不再次提醒道:這樣的所謂開許,就是開許你不走解脫道。如果不能得到最終的解脫,這樣的開許又有何意義呢?

 

從前色爾壩有個修行的地方,那里有一位大圓滿成就者叫秋央讓珠上師,他引導弟子的方式,也是十分講究次第的。到他那里已經三四年的人,還不能聽到他親自傳的一句法。只是由其他堪布為他們傳皈依及出離心等修法,并讓他們去實修。在出離心、菩提心修得非常扎實的時候,他才為其傳講大圓滿。

 

文革期間,由于他的弟子們具備了強烈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所以對世間事務也不感興趣,這樣反而避免了很多挨打挨斗的可能,很多人都在山洞里堅持修行。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上師的弟子們都紛紛辭世,令人驚嘆的是,幾乎所有的弟子,都示現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相。雖然這一切,無不歸功于秋央上師的不共加持力,但與他老人家注重基礎的引導方法也有極為密切的關系。

 

如果上師們只是一味地傳講高深法要,居士們也是千方百計地想盡快得到灌頂,以便翻閱只有灌頂之后才能看的法本,在了解法本的所有內容后,仍是永無饜足地追求所謂“更高”的法要,卻將基礎修法棄置不顧。這種棄本逐末的作法,無異于緣木求魚。最終結果,只會自取其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離心和菩提心,是與證悟空性相輔相成、形影不離的良伴,我們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要知道,只有從出離心和菩提心出發,才能抵達究竟實相的終點!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