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傾情參與甘肅援建
2010年10月10日 來源:深圳商報
深圳商報特派記者 程軍祥
在援建甘肅地震災區的日子里,深圳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在隴原大地書寫著深圳這座文明之城的大愛。作為華南主流媒體,深圳商報多年來一直熱心公益慈善事業,既是公益慈善事業的倡導者、宣傳者,也是公益慈善事業的組織者、策劃者。在深圳抗震救災對口援建過程中,深圳商報編委會高度重視,在加強宣傳報道的同時,先后策劃組織了10多項大型公益慈善活動,為深圳和災區人民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同時啟動中國首個媒體慈善基金——深圳商報慈善基金,募集資金超過3000萬元,傾力支持抗震救災災后重建。
捐建武都最漂亮的學校
馮倩倩是隴南武都深圳中學5年級的學生,昨天下午她和幾個小伙伴在操場上正在快樂地跳皮筋。她一邊玩一邊告訴深圳商報記者:“是深圳人的愛,讓她從板房教室搬進這座武都最漂亮的學校。”
陣陣秋風吹過,孩子們的歡笑和嬉戲聲在校園飄蕩。武都區深圳中學,這所隴南最漂亮的建筑,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
而這座學校,由深圳商報慈善基金出資援建。
汶川大地震后,中央安排深圳對口支援甘肅地震災區后,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黃揚略高度重視,要求集團上下立即行動,以最快速度拿出深圳報業集團援建甘肅地震災區的具體方案,并委派時任深圳商報副總編輯姜東南專程趕往甘肅省重災區隴南市,考察對口援助項目。
在武都區城關中學,考察組看到這座武都區重點中學在地震中受損嚴重,老師們在危房里堅持工作,幾千名學生不得不在悶熱的帳篷里讀書,生活學習非常不便。隴南市、武都區教育部門希望深圳商報慈善基金能夠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孩子們改善學習環境。
經向深圳報業集團匯報并和深圳市抗震救災前方指揮部請示后,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商報慈善基金拿出1500萬元,配套捐建深圳對口支援的這一重點項目。
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武都區深圳中學的建設,市領導多次前往現場指導,檢查工程進展情況。深圳抗震救災對口支援前方指揮部多次現場辦公,傾力協調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并在武都區設立工作點,全面協調解決工程中遇見的難題。
2009年8月28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這座異地重建的學校交付使用,并應當地請求命名為武都區深圳中學。武都區深圳中學是一所建筑規模大、標準高、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半封閉式寄宿制學校。學校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總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占地33畝,擁有8棟教學樓和宿舍樓,能容納3000多名學生上學,可解決1200多名學生的食宿問題。
這座由深圳商報慈善基金出資援建的現代化中學,是深圳援建甘肅地震災區竣工的第一個重點項目,是深圳援建甘肅地震災區首個交付使用的異地重建中學,也是深圳援建的111個項目中唯一一個以“深圳”命名的項目。
“不少市民都跑來參觀,這樣的建設速度在隴南少見,‘深圳’二字在孩子們心目中已成了優秀、關愛、速度的代名詞。”學校校長趙百軍說。
招募百名教師隴南支教
“你們奔波在崎嶇的山路上,用愛點燃了孩子們的希望之燈。”這封充滿詩情的信,出自康縣二中的一名中學生。她用此表達對深圳商報組織的“募師支教”的感謝。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是深圳商報獨家策劃、連續報道、全力推動的全國知名的慈善關愛品牌、深圳關愛行動重點項目。自2006年啟動以來,行動先后招募九批共412名支教志愿者,在湖南等十省區的130多所鄉村學校支教,惠及學生近4萬人。
為了解決隴南貧困地區教師緊缺問題,2008年8月,深圳“募師支教”行動派出60名支教志愿者,奔赴深圳市對口支援的地震災區甘肅文縣、康縣,在地震災區支教一年。2009年6月,又有40名支教志愿者在甘肅隴南的多所鄉村學校支教。
支教老師們所在的教學點,都是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的偏遠村寨,有些學校在海拔2000米的大山之巔,有些在狹窄閉塞的山溝深處,水、電、通訊均十分不便,但是支教老師依然把教學辦得有聲有色。
“現在校園里英語對話、交流的聲音多了,學生的英語聽力普遍得到提高,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說起深圳教師給學校帶來的變化,文縣石雞壩中學教師劉華橋有說不完的話。
捐建災區“媽媽食堂”
“我們學校建起了食堂,這學期一下子多了幾十個學生。”昨天,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安坪小學杜校長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由本報發起建了的安坪小學“媽媽食堂”讓許多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
這座“媽媽食堂”是本報發起建立的第二所“媽媽食堂”,專門解決貧困山區困難學生的吃飯問題。
2009年,深圳商報記者在隴南災區采訪時,發現這里很多學校沒有食堂,不少孩子不得不在自己搭建的土灶上做飯,生活極其艱苦。做飯不僅占用了孩子們的許多學習時間,也不能保證正在長身體的孩子的營養。
深圳商報經過精心策劃和組織,推出“幫這些孩子建個食堂”大型愛心活動,在社會募捐為災區孩子籌建“媽媽食堂”?;顒釉谏鐣弦饛娏曳错憽I钲谘笇毉h保股份有限公司等諸多深圳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愛心之手,參與“媽媽食堂”愛心助學活動,活動先后募集資金90多萬元。
去年5月,第一所“媽媽食堂”在康縣店子小學建成,100多名孩子第一次在學校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