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高僧大德-永明延壽大師
2006-08-28

    永明延壽大師──中國凈土宗六祖
    永明延壽大師,為唐末五代僧。
    自幼習儒,懷經世濟國之抱負,先后任庫吏及鎮將;于此間悟得「世事無?!怪?,三十歲依止令參禪師出家,之后隨德紹禪師學習禪定,并于國清寺修行法華懺,有所感悟,于是朝晚施食鬼神,誦讀法華,勤修凈業。
    建隆二年(九六一)應吳越王錢叔之請,駐錫永明寺,倡禪凈雙修,指心為宗,四眾欽服,被奉為中國凈土宗六祖。
    他所開創的禪凈雙修,使凈土宗普及于民間,到明清時代真的是「晝夜六時聲不斷,滿門風送白蓮香」。其所著的《萬善同歸集》、〈四料簡〉等,
    更成為后世凈土宗依據之典籍。
    
    
    一九四○年生,河北清河人。現為山西太原大學中文系教授,講授中國古典文學,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有《清涼三傳校注》、《曇鷥集評注》等著述數部。
    撰寫有關禪及佛教方面文章十余篇,發表古典文學研究論文多部。
    
    -------------------------------------------------------------------------------
    
    禪凈雙修天下風從
    佛門四眾弟子一見了面,雙手合十,口稱「阿彌陀佛」;佛門弟子面對無禮之徒或不忍聽之言,也是垂眉斂目合十口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成為佛門及信眾們的口頭禪,成為或祝福、或祈愿、或表態,包容無限感情的頌語。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回顧明清兩代,則早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風景。古代高僧有詩說:「動地驚天勤念佛,槌門打戶勸修行。問渠因什么如此,只怕眾生入火坑!」「阿彌陀佛」名號早普及于佛門與民間,并自宋代以來成為佛門共同持誦的佛號。但稱誦「阿彌陀佛」名號,開始時所代表的僅是西方阿彌陀凈土信仰。它是怎樣由凈土名號而成為整個佛門所共誦之名號的呢?這應當歸功于中國凈土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凈土宗與佛門其它各宗的承嗣法脈不同。隋唐時代佛法大盛,開宗立派成一代之風,稱「佛教八宗」。其它各宗師承明了,法脈分明,唯凈土宗祖師之間難見直接承嗣關系,以至有「凈土三流」之說。南宋石芝宗曉始列凈土六祖之法諱,隨后,志磐立凈土七祖之名,明清之際則有八祖之說,清道光年間,又傳出所謂凈土十一祖,民國時代印光大師提出凈土十二祖,后來,其門人又推崇印光大師為凈土十三祖,成為通行的凈土十三祖法統。統觀近千年來,除石芝宗曉外,對凈土師資圖雖有多次更動,但無不以延壽為凈土六祖,可見延壽大師的懿德范行已為凈土宗門留下了最璀璨的一頁。如果我們再細察史冊,又會發現延壽本是禪宗五派之一法眼宗的嫡嗣,被尊為法眼宗三祖。
    那么,延壽大師何以身兼禪家法眼宗三祖及凈土宗六祖呢?
    這是因為,延壽大師倡導并身體力行的「禪凈雙修」為中國佛教作出了無量功德!
    先是禪宗、凈土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律宗、密宗,稱為中國佛教八宗。它們都創立于隋唐,各具特色,高僧輩出,使唐代佛教大放異彩,達于鼎盛。而到了唐末,大體上只有禪宗及凈土宗流行。于民間禪宗主張不立語言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凈土法門只須口頌「阿彌陀佛」名號,即可罪滅心凈,命終之后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凈土。這兩宗簡單易行,獲得廣大的信眾,其它各宗則都相繼衰落了。
    但在唐代,禪宗與凈土宗之間卻存在著相當的矛盾。凈土宗說佛國在遙遠的西方,而禪宗則說佛就在心內;凈土宗憑仗他方(佛力)往生凈土,禪宗卻憑自心開悟成佛;在修行方法上,凈土強調稱名念佛,禪宗強調禪悟修行;凈土宗嚴格區分世間(現實世界)與出世間(凈土)的界限,欣取樂邦,厭舍世間穢土,禪宗則反對這種欣厭取舍,消除世間、出世間的界限,認為解脫不離世間;凈土宗主張心境對峙,「能」念佛的心和「所」念之佛是二非一,稱之為「能所宛然」,禪宗則根本不承認客觀上的佛,只以明心為尊,見性為貴,要求心不著境,著境便失本來面目。諸如此類,這種分歧、矛盾一直延續到五代。
    然而究其實,禪凈兩家原本卻有著共同之處。從根本上說,兩家都追求成佛,目的一致;凈土宗雖仗佛力往生,卻也不無條件的,需自己「信愿行」,即也需自力精進,禪宗憑自心開悟,如有他力接引,豈不更好?念佛與修禪之法雖有不同,但念佛念到意馬歸槽,心猿入洞,我心佛心融而為一,說凈是禪,也未嘗不可;在對待世間的態度上,凈土宗接受禪宗的批駁,極力消除世間、出世間的鴻溝,主張廣結善緣,以求現世利益,逐漸向禪宗的入世精神靠近??梢姡U凈兩家根本目的相同,自力他力互補,修行方法相通,分歧遂漸接近。
    與凈土宗相比,禪宗這時已顯頹勢。禪宗掃除一切繁瑣的理論和實踐,只重自心,在擔水劈柴的日常生活中自求開悟。宗門大師留下的許多語錄單刀直入,閃爍著智能的靈光,包含著深邃的哲理,充分表現出自尊自信。但禪宗的開悟其實不易,特別是當禪風大盛之后,修禪者品類不齊,許多禪師沒有開悟,只學到禪家的皮毛,既不讀經、也不坐禪,呵佛罵祖,胡言亂語,流于狂禪,由此而禪林日見冷落,而凈土宗卻日益興盛發達。當此之時,吸收其它各宗的長處,尤其是兼修凈土,成為禪宗發展延續的契機。這是當時禪宗一些有之士已經察覺到的。
    延壽大師以其淵博的學養,也敏銳地看到了這一契機,他首先毅然打破門戶之見,提倡禪教合一,特別是倡導禪凈雙修,并且身體力行。由于順應了禪門發展的需要,故而登高一呼,天下風從。
    他所開創的禪凈雙修道路,影響深遠。凈土宗由此而在宋代普及于佛門,又深入于民間,至明清時期則真個「晝夜六時聲不斷,滿門風送白蓮香?!狗痖T幾乎成了凈土一宗的天下。而禪宗也由此打開了一條新路,隨凈土宗的普及也弘傳開來,后人因延壽之功績而奉之為凈土宗六祖,他是當之無愧的。
    從儒生到庫吏、鎮將,而出家為僧,由禪宗的法眼宗三祖而為凈土宗六祖,延壽走的是一條曲折而豐富多彩的道路。這位佛門大德悲天憫人的慈悲情懷正澤被今人,開啟智能,凈化人心。
    
    --------------------------------------------------------------------------------
    
    一瓣心香緬圣德
    孩提時隨母親到廟里進香,跪在母親身邊嗅著濃濃的香燭味,覺得比什么味都好聞,成年后每聞到這香燭味,都對我有種鎮定安神的作用;初中時,每天上學要路過一座寺門緊閉的廟宇,一次傍晚放學,正好寺門微啟,我偷偷溜進去,亂走,大殿里的金身千手觀音是那樣地震駭了我,此后好多天不敢單獨從寺門走過;大學時期,到五臺縣參加「小四清」,在長城嶺邊的小山村盧家莊一所殘破的小廟里,見到一位孤寂的老人,他住處簡陋,衣著寒酸,卻神態安詳,和我們淡淡地答應幾句,竟使我沒來由地想起「雍容」這個詞。后來村民們悄悄地告訴我,那是三喇嘛。那奇特的「雍容」相至今還印在腦中;八十年代初,由大同乘車赴五臺山,經雁門關時出車禍,連人帶車摔下七十米,竟然毫發未損。事后同事們笑說,因為我是研究佛教的……。
    這些算不算與佛門的緣分,我說不清。素未謀面的言生居士命我在后記里說說與佛教的緣分,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說真正與佛教結緣,大約是攻中國古典文學的時候了。研究中,我發現文史哲中的「哲」其實許多就是佛學問題,不懂佛學很難作到「文史哲不分家」,也很難完全掌握古典文學。七十年代末,我與外子前往五臺山考察。當時由于楊林街上菩薩頂無路可循,由破敗的園照寺手足并用攀援而上,才到達真容院。站在真容院山門前,靈鷲峰、臺懷鎮及四圍山色盡收眼底,當時還沒有那道照壁,一百○八級臺階也多處坍塌,但那歷劫后蒼然屹立的佛門勝地卻令我心神震撼,感動莫名!
    所謂「緣分」,因緣也。據《維摩詰經.佛國品》鳩摩羅什注「力強為因,力弱為緣」?!毒闵嵴摗肪砹f:「因緣合,諸法即生。」《雜阿含經》卷十二論緣起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萬事萬物有因即有果,有時受其「果」,當初必有「因」的自作。明白了這個道理,我便努力去作,諸事隨緣。大概也屬「已戶不失,未作不得」吧。機緣巧合,便有了寫作《永明延壽大師傳》的殊勝因緣。
    文學是寫人的,小說是寫人的性格發展歷史的,用小說體寫佛門大師,我覺得就應用人、人生的真實場景去反映高僧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寫古人傳記,無不表達著寫作者對所傳人物的理解。因而,我一方面用「心」去體悟延壽少年獻賦、青年為吏、中年出家,終為高僧的人生歷程。一方面以入世之眼試圖詮釋這一連串因果鏈──兩代吳越國王對于延壽,特赦其罪于前,又專請督造兩大工程(重建靈隱寺、建造六和塔)、主持永明寺于后。依佛法:「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大千世界,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因緣和合而生,況且一因而不能生果,延壽大師所成所就,不又當歸于「緣」嗎?現代佛門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佛教本就在人間,佛教徒們用一顆悲天憫人的慈悲心,出世而又入世,有時表面上看近似神跡,在它的背后卻飽含著鮮活豐厚的社會、人生內容。這,便是我的理解。
    古代大德以法施于我輩今人,我們僅奉這一瓣心香,以表達對古圣大德的追思與緬懷。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