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賣"孝心"與"忠貞"芯片的妄想
東方網
“假如您的兒女對您不孝順的話,假如您想感受一下孝順的話,不妨租個孝順的兒子試試。”9月10日晚9點,淘寶網賣家上架一件特殊商品。經查,這是一名注冊籍貫為江西贛州的賣家,欲以1000元/天的價格出租“孝心”。(9月12日《京華時報》)
“孝心”也能“叫賣”?報道說,該賣家表示,出租“孝心”的想法緣自他對父母的深厚感情,同時又反感身邊的一些朋友不是很孝順,希望社會把這當成一個善意的事情這種“想法”真是夠荒唐的,“孝心”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責任,豈能作為商品進行等價交換?更何況,子女孝順父母,不僅僅是“端杯茶陪聊天”,還有感情的溝通和交流,這個“過程”不是花錢能夠買到的。
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江蘇一科技愛好者發明的“忠貞芯片”。據說安裝在夫妻雙方的身上,一旦誰發生了越軌行為,另一方可以通過相應的儀器感知。在夫妻雙方身上安裝“忠貞芯片”,可以降低“出軌率”——這真是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發明。姑且不論這種芯片的科學性和技術含量如何,也不論在人體身上安裝人工芯片是否會受到法律制度和倫理道德的雙重許可,裝上了所謂的“忠貞芯片”就能保證夫妻之間的忠貞不渝嗎?婚外出軌行為發生的根本在于不道德的欲望沖破了道德理性,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倫理道德防線、夫妻之間長期的情感基礎,尚且不能阻擋“出軌”,更何況是一片小小的人工芯片?
在我看來,無論是“忠貞芯片”還是“叫賣孝心”,這兩起事件歸根結底都“起源”于這樣一個社會道德背景——不孝順父母、婚外戀、一夜情等不道德現象大量充斥于當今的現實生活,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甚至是顛覆。這種日益凸現的道德危機直接讓社會產生了群體性的不安和擔憂。從這個角度看,“忠貞芯片”與“叫賣孝心”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在普適的道德危機下,某些異想天開的人產生了可悲又可憎的“不道德妄想”,試圖利用社會道德危機來作為自身利益動機實現的載體和跳板。
炒作公共的道德擔憂是一種近乎無恥的行為,利益的誘惑使之表現得異常“癡狂”,以至于“孝心叫賣者”開出1000元/天的高價,“忠貞芯片發明者”居然妄想聘請“銅須門”事件中的三位主人公出任產品的形象代言人,開發國外市場時聘請美國前總統夫婦和萊溫斯基擔任形象大使和廣告片主角。對于社會來說,面對如此趁火打劫式的不道德妄想,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夠的理性和“沉默”,靜觀其在幻覺和妄想破滅后如何灰溜溜地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