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從黃河到恒河——追尋玄奘的足跡[圖]
2006-10-13
C C T V·大河報大型文化交流活動——重走“玄奘之路”正式開始(圖)
核心提示

  從黃河岸邊、嵩山腳下,我們出發了。帶著玄奘故里人的厚望、帶著中原人的重托,我們將走向沙漠、雪山,走向恒河岸邊的那爛陀。

  我們西行,重溫玄奘精神,尋找這種精神之于中國的現實意義。

  1300多年前的有唐一代,玄奘一人西行求法,創造了讓歷史永遠不能忘記的壯舉;13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懷著敬仰、追思、探索的心情重走玄奘走過的路,同樣是一個壯舉,也注定會被歷史銘記。

  昨天中午,本報記者趕赴洛陽,與從北京趕來的“玄奘之路”考察團會合,這意味著,前后準備兩年之久的玄奘之路精粹華章,業已正式啟動。

  今天上午,玄奘故里偃師陳河村,考察團將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接受井水洗禮、祭掃玄奘故里,本報兩名隨團記者也將從這里正式開始他們為期四十余天的“玄奘之路”行程。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歷史性時刻,1300多年前的有唐一代,河南人玄奘、中國人玄奘一人西行求法,創造了讓歷史永遠不能忘記的壯舉;1300多年后,一個由企業、文化、傳媒界精英組成的龐大隊伍,將懷著敬仰、追思、探索的心情,沿著玄奘走過的路,尋找曾經讓民族感動、讓民族溫暖的玄奘精神,尋找這種精神對于中國的現實意義。

  這同樣是一個壯舉,注定會被歷史銘記的壯舉。

  本報將從今天開始,推出有關這次活動的大型系列報道“從黃河到恒河——追尋玄奘的足跡”,本報將開辟專欄,刊發路程中的活動日志,并不間斷配發新聞特稿。

  活動結束后,本報將適時邀請參與活動的名家與讀者“面對面”,暢談對玄奘之路的感受和玄奘精神對現實的意義,并在“厚重河南”版推出“玄奘之路”文化特稿,以饗讀者。

  本報今天推出的“新‘西游記’·嵩洛熔鑄民族魂”系列就是這些活動中的一個部分。

  我們要出發了沿著玄奘的足跡

  黃河邊上有座白馬寺,白馬寺里正在建造一座印度風格的佛殿;恒河岸上有座那爛陀寺,那爛陀寺一座中式風格的玄奘紀念堂將要完工。

  兩條河相距萬里之遙,兩座寺院也相距萬里之遙。

  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恒河催生了印度文明。

  兩條河對于兩個古老的文明國家有著同樣的意義,兩座寺院白馬寺和那爛陀寺對于兩個國家的宗教文化也有著同樣的意義。

  白馬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那爛陀寺,印度的佛教大學。

  兩個寺院,將兩個文明古國連在了一起,而將兩個寺院連在一起的,是玄奘。

  1300多年以前的大唐,一個出生于黃河岸邊、中原沃土的人,在洛陽出家,遍尋國內大德高僧,最后走向西域,去求證自己心中的難解之謎。

  在一個人經過了800里白天熱風灼人、晚上寒風刺骨的沙漠,經過了雪山、高原、土匪強盜威脅的種種考驗后,他取得了成功,他求解了自己的疑團,他也超越了一己疑團,他從黃河岸邊起步,把中國古老的文明帶到了印度,又沐浴著恒河岸邊金色的夕陽,把印度文明傳到了中國,這個人,就是河南偃師人——玄奘。

  1300多年前的那個日子,注定是被歷史銘記的時刻;玄奘,同樣也是被歷史永遠銘記的人物,因為他最完美地闡釋了中國精神、中華民族孜孜探尋的精神、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求索精神。

  站在玄奘故里,往南,可以看到中華文明的聚集地——嵩山;往北,是養育了華夏兒女的生命之河——黃河。

  只有站在玄奘故里,你才能深刻地領悟什么是玄奘精神。

  也只有在這里,你才能理解,玄奘起步的這個原點對于玄奘乃至中國的意義。

  2006年10月13日,一個大唐以降1300多年后的日子,也注定是將被歷史濃濃記上一筆的日子。這一天,由中央電視臺組織,眾多企業、文化、媒體等各界精英組成的考察團隊,將從玄奘的原點開始,重走“玄奘之路”,追尋玄奘西行的足跡,探索玄奘精神之于今天的意義。

  這樣的一個求索之路,被譽為“玄奘之路”。

  在這個團隊里,有大河報的兩名特派記者,他們將隨團隊一起,從玄奘故里出發,經西安、敦煌、吐魯番、庫車,然后由喀什出國,經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達印度,重現玄奘當年西行路,續寫玄奘精神。

  大河報的參與,有著特別的意義:玄奘是河南人,大河報是河南的媒體,重走玄奘西行路,其實也是在追尋中原精神——一種生生不息、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的中原精神。

  實際上,作為河南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大河報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做這樣的探尋,有責任將玄奘最經典最豐富最完美的中原精神,以自己的方式完美地闡釋給中原人、河南人。

  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必然。

  共同的認知、共同的想法、共同的志向和追求,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當我們回眸千年的時候,我們吃驚地發現,其實受中原沃土滋養的玄奘,只是將中原文化精神做了完美的體現。中原人從來都不乏吃苦耐勞、敢于開拓、善于創新、堅忍不拔、勇往直前、探尋真理的精神,自煌煌五千年文明的夏、商、周乃至唐、宋,哪一個朝代不是靠著這樣的精神才推動了歷史文化的進步?

  大河報正是在這一精神的感召下,才取得了今天的進步。

  也正是這樣的精神感悟,注定了今天的西行合作和壯舉。

  實際上,早在2005年年初,在“厚重河南”的選題討論會上,我們已將這一選題列為當年的重頭策劃提到了議事日程。后來,中央電視臺啟動這一舉世矚目的壯舉,對我們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鞭策。作為河南人,如果缺失這次壯行,實在是很大的遺憾。于是我們積極與央視聯系,最終感動組委會,并受到組委會副秘書長曲向東的嘉許,得以成為團隊一員,走上西行路。

  玄奘是河南人的,也是中國人的;玄奘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我們相信,我們的西行,會讓河南人、中國人重溫玄奘精神,也會感動這種精神;我們的西行,會讓世界重溫玄奘精神,也會讓世界感受一以貫之的中國精神,亙古相傳、生生不息的華夏民族勇于進取、敢于拼搏的精神。

  14輛車的引擎已經隆隆響起,47個人組成的團隊整裝待發。

  出發了,我們從玄奘故里、從黃河岸邊、從華夏文化的起始地嵩山腳下、從河洛文化的凝聚地洛陽出發;帶著玄奘故里人的厚望、帶著中原人的重托、帶著故鄉的一把土,我們將走向沙漠、雪山,走向如今戰火不斷的地帶、恐怖籠罩的地域,最終到達玄奘在那里創造了巨大傳奇的恒河岸邊的那爛陀;最后,我們將從那爛陀帶回具有紀念意義、象征著那里人民對于玄奘尊重的物品,回到玄奘故里,結束我們的采訪,為玄奘的一生,畫上一個圓。

  這樣長時間、跨國度的采訪,對于大河報來說,既是歷史性、開創性的,同時也是極具考驗性的。但我們堅信,我們能夠圓滿地完成這次采訪,因為在這個采訪的背后,有著大河報11年來足夠厚重的文化積淀,有著進行過眾多大型采訪活動的采編隊伍,同時,也有來自文化、考古等各界專家、精英的傾力支持和來自數百萬大河報讀者的執著支持。

  我們要探究玄奘之路究竟始于何地?

  有關玄奘西行之路,一般意義上,人們認為玄奘是從西安出發,經由西域,最后到印度尋求佛法的。

  從狹義上看,確實如此。玄奘從西安出發,經安西、敦煌,獨自走過800里沙漠,歷經兩年多的時間,終于到達印度,并從那里學成回國。

  從廣義上說,這未必準確。

  “玄奘之路”其實是一個從玄奘小時候就已開始的漫長求索之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追尋之路,是認定目標決不輕言放棄的執著精神的展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玄奘故里是玄奘人生的第一站、是他漫漫求索長路的第一站。從地理位置上說,玄奘故里東南靠嵩山,西鄰洛陽,北望黃河。嵩山之地,儒釋道薈萃集中;古都洛陽,是河洛文化的濃縮之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里流淌著綿延不盡的古老文明,所有這一切孕育了玄奘,影響著玄奘的一生。

  玄奘幾歲時便到離家幾公里外的靈巖寺聽經,并辯倒過游道的僧人;早在其八歲時,聽父親講授《孝經》之《曾子避席》,就知道仿效曾子的作為;十一歲便跟二哥到洛陽凈土寺,誦習佛教經典。十三歲那年,皇上有令在洛陽剃度二十七名僧人,原本不夠條件的玄奘,以“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宏偉志向打動考官鄭善果,被剃度出家。從此,玄奘開始了佛學之路,其時,洛陽有幾個道場,天下名僧匯集,法將如林,玄奘脫穎而出,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和悟性在十三歲時就贏得美名。

  隋末天下大亂,洛陽更深受戰亂之苦,玄奘便提議二哥到長安弘法,但其時長安居然沒有開辦佛教講席,帶著些許失望,玄奘離開了西安轉向四川成都習經,但成都也滿足不了玄奘求知的要求,他很快便將成都當時所存的各種經論研習窮盡,又開始到荊州,最后回到長安,此時,他發現,自己所學的各家各派學說,與當時傳到中國的佛教經典對照驗證,各家學派對佛教經典的解釋都不完全相同。

  究竟誰對誰錯?孰是孰非?玄奘陷入迷霧之中,遂產生了西行求法的念頭。

  由此看來,西安只是玄奘求法過程中產生迷惑的一個客棧,他真正求法的人生路途,實該在洛陽。

  而他西行求法的第一次考驗,是從長安開始。

  當時他曾先后兩次上書,要求西行求法,但都未獲得批準。不得已,求法心切的玄奘偷偷溜出長安,走上了西行的道路。

  有關玄奘在故里的活動,史料上提得很少,但有兩件事值得我們關注,一是玄奘先后兩次上書大唐皇上,要求回故鄉少林寺譯經;一是回老家遷葬父母的墳。

  改葬父母,固然是為人子的孝道,但對于玄奘應該還有別的意味,在《大唐三藏法師傳》里,玄奘西行求法,是有預兆的。

  在他出生時,他的母親曾夢見兒子穿著白色的衣服向西而去。母親說:“你是我兒,你要往哪里去?”兒子說:“我要去西方求法。”

  這個事情,想必是母親告訴玄奘的,這是否在玄奘心里早早種下了西行的種子?

  再說少林寺,一般意義上,懂得一些佛法的人都會說,玄奘與少林寺根本不相容,少林寺是禪宗,玄奘是唯識宗,兩者根本扯不到一塊兒。

  但有唐一代,少林寺禪宗已經自成體系,對天下佛教了然于胸的玄奘大師難道不知少林寺修的哪門哪派?既然自己注定要創立唯識一宗,卻為何要上書皇上到與自己宗派并不相容的少林寺譯經?

  這就是玄奘與普通人的區別,玄奘心中裝的是天下佛,玄奘的心胸很寬廣。

  吸引玄奘、讓玄奘決定回到家鄉譯經的,除了故鄉的土地,還與少林寺的譯經有關。公元508年,少林寺先后迎來了兩位高僧,一是勒那摩提,一是菩提流支,他們到少林寺的最主要任務就是譯經。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同樣是翻譯《十地經論》,兩人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意見,兩人譯一部經典,卻譯出了兩個版本,譯出了“南道”與“北道”兩大學派。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自漢魏以降乃至大唐,從嵩山到洛陽,佛寺林立,佛教流派眾多,尤其是洛陽,其時有佛寺一千三百所,被稱為“佛國”。這在無形中影響著時人。

  這就可以理解玄奘為何要回少林寺譯經。

  實際上,吸引玄奘的,又何止少林寺?

  離玄奘故里不遠的鞏義,有一慈云寺,據說是攝摩騰、竺法蘭二高僧初創此寺,后來玄奘回到故鄉,在這里弘揚佛法。

  而玄奘故里西不到二十公里,就是白馬寺,這是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而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佛教的凝固化史詩。

  遺憾的是,這兩個地方沒有玄奘出入的記載,但沒有記載玄奘就沒有到過這里嗎?沒有記載玄奘就沒有受過這里的影響嗎?這顯然說不過去。

  “玄奘之路”,絕不是單純的玄奘所走過路途的重復,它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有更深的思考;它不僅是新聞學意義上的求證,更該是文化意義上的思考。

  這樣說來,“玄奘之路”也不該是從西安開始,因為,從文化上來說,河洛地區、嵩洛一帶,才是玄奘的原點,玄奘的出發點。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