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剛剛發布實施不久,昨天上午,國家環保總局和監察部就盤點了去年掛牌督辦處罰的結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2005年第一批掛牌督辦的9起環境案件和第二批掛牌督辦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有關情況和查處結果,其中7起案件中的27名責任人被追究了責任。同時,兩個部門還公布了今年首批掛牌督辦的“環保大案”。
權威發布 05大案27人被追究責任
2005年5月,國家環保總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兩大部門聯合對9個污染嚴重的環境違法案件進行掛牌督辦。監察部執法監察室副主任孫懷新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首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專項檢查,涉及的全是企業違法排污造成的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對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我們實施了公開掛牌督辦。”
目前,首批9個案件已基本查處到位。在第一批掛牌督辦的9大案件中,晉陜蒙寧四省交界區域的電石鐵合金焦化行業環境污染問題尤為突出,不過,經過一個階段的清理整頓,這一區域的整治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目前已有185家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被取締關閉,另外,國家投資了14.3億元對符合產業政策的933家企業實施除塵和收塵治理,昔日‘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狀況已經初步扭轉,我們的計劃是把那里建設成優秀的循環經濟示范區域。”
2005年9月,兩大部門再次宣布對14家“有正常設備,卻‘偷懶’不正常運轉”的污水處理廠進行掛牌督辦。目前已經有5家污水處理廠經過整改已滿負荷試運行,4家已達到50%以上負荷運行。其他污水處理廠也正在按照整改計劃和要求,爭取在2006年投入試運行或達到滿負荷運轉。
“另外,我們追究了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責任人員的責任。”這些被追究責任的責任人全都是2005年第一批掛牌督辦的案件涉及到的,在9起案件中有7起一共追究了27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15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5人,司法機關擬予追究的1人,組織處理的6人。”
最新發布 06風暴刮向地方保護主義
昨天,兩部門還公布了今年首批4起掛牌督辦案件,涉及3流域6省市61家企業,其中包括2·19牡丹江水污染事件。為警告保護當地企業違法排污的地方官員,兩部門決定:對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追究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人員的責任。
■土政策對抗環保執法
●地點:山西省忻州市所轄區縣
●處理:糾正土政策,追究政府領導責任
忻州市所轄的14個區縣中13個縣區政府都在近年來出臺了“土政策、土規定”,山西省環保局和相關部門多次對忻州市所轄區縣的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土政策、土規定”現象進行糾正,但效果甚微。
其中有5個縣成立了專門的收費管理局進行集中收費,而不準環保部門依法征收企業排污費,“這致使排污費征收數與環保部門核定數不符,有的重點保護企業排污費卻分文未繳。”還有部分縣政府對重點企業實行“封閉保護管理”,環保部門要現場執法檢查,必須先經過縣政府負責人和收費局的批準。
“這屬于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現在要求在今年3月底前,對該地區出臺的涉及環境保護問題的規定性文件及相關政策進行徹底清理,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土政策、土規定’予以糾正,對工作不力或頂著不辦的要追究有關地方政府領導的責任。”
■污染企業披上合法外衣
●地點:甘肅省榆中縣
●處理:追究縣政府行政責任,未經驗收不得恢復生產
榆中縣百美紙業公司在治污設施尚沒有建成的情況下,以試生產的名義長期違法生產,因違法排污問題得不到解決,致使當地村民與企業發生沖突。雖然榆中縣政府于2004年7月按省、市環保部門的要求,對其實施了停產治理,并收繳了企業營業執照,但該企業又擅自從2004年11月到2005年組織生產。其間,2005年3月經縣政府分管負責人的批準,由縣工商局向該企業發還了營業執照。
對于這種“幕后黑手”的情況,兩大部門要求務必于3月底前,追究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行政責任,對于該企業則要求在未經驗收前,不得恢復生產。
■錳污染引起中央重視
●地點:貴州、湖南、重慶交界地區
●處理:完成整治方案,否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央領導曾在去年8月兩次對這一地區的錳污染問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明確責任,加強督查,務見成效”。但目前仍有個別地區未按政府承諾和整治方案的要求完成整治任務,局部區域還出現了污染反彈的情況。
按照掛牌督辦處理的規定,該地區必須在3月底前,完成當地政府承諾的整治方案要求。“對企業實施限期整改,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要關停,如果完不成整治任務,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被追究行政責任,對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
牡丹江水源地不明絮狀物初步查明為酒廠大量排放酒糟所致。新華社發 |
■2.19牡丹江水污染
牡丹江市政府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王樹印21日介紹,19日下午4時左右,市自來水公司報告說,取水口被不明絮狀物堵住,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取樣檢測。
王樹印說,經調查,海林市一家酒廠向海浪河里排放了大量酒糟,前幾天氣候突暖,最高氣溫達到零上6攝氏度,酒糟發酵,促進了水生生物的加速生長,這些水生生物隨著河流解凍流入牡丹江。
王樹印說,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水生生物不是化學污染物,由于具體的化驗結果還沒有出來,污染結論特別是理化指標還不能給出,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會造成類似化學污染的后果。
據海林市環保局局長關勝君介紹,這家企業名為海林市林海雪原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酒和酒精等產品。
牡丹江市環保局局長王慶柏說,目前已經關停了超標排放的污染企業,由海林市政府負責堵截和清撈水生生物。
專訪:環保懲處不再“刑不上大夫”
專訪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局長
![]() |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局長 陸新元 |
昨天上午,國家環保總局和監察部盤點去年掛牌督辦處罰結果,通報了2005年第一批掛牌督辦的9起環境案件和第二批掛牌督辦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有關情況和查處結果,其中7起案件中的27名責任人被追究責任。
去年5月,國家環保總局和監察部兩大部門聯合對9起污染嚴重的環境違法案件進行掛牌督辦。截至目前,首批9起案件已基本查處到位。在第一批掛牌督辦的9大案件中,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交界區域的電石鐵合金焦化行業環境污染問題尤為突出,不過,經過一個階段的清理整頓,這一區域的整治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被追究責任的責任人全都是2005年第一批掛牌督辦的案件涉及到的,在9起案件中有7起一共追究了27名,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15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5人,司法機關擬予追究的1人,組織處理的6人。
昨天,兩部門還公布了今年首批4起掛牌督辦案件,涉及3流域6省市61家企業,其中包括2·19牡丹江水污染事件。為警告保護當地企業違法排污的地方官員,兩部門決定:對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追究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人員的責任。(記者 王大鵬)
27名責任人中有縣長
晨報:2005年第一批掛牌督辦的環保案件中,一共追究了27名責任人,這些責任人的級別最高是什么?
陸新元:這批被追究責任的27個責任人中級別最高的是一個縣長,但是這不等于今后處分的也僅限于縣長,以后還有可能懲處更高級別的官員,這將完全依照新頒布的《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來辦,一點也不會縱容、馬虎。
晨報:今年首批掛牌督辦的4起案件中,是否有影響到百姓正常生活、生產的情況發生?陸新元:這次國家環保總局和監察部公布的2006年聯合督辦的4起案件全部是危及到群眾正常生活、生產的嚴重污染問題,而且全是關于群眾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這反映了現階段國家對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高度的重視。
嚴厲處罰“頂風作案”
晨報:今年掛牌督辦的案件中,在執法力度上,有什么不同于以往的新變化?
陸新元:由于《公務員條例》的限制,以往的處罰處分往往落不到官員人頭上,這有點類似古代的“刑不上大夫”,這也是專項治理無法見實效的一個原因,但以后這將被廢除。今年新出臺了《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這是對具體處分的有力支持,有了這個《暫行規定》,環保有關單位和監察部門聯合起來,完全可以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追究,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企業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人員有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應當給予處分的,適用本規定處理,而將過去公務員的“保護傘”打破了,不再受到牽絆。
晨報:去年被限期整改、被掛牌督辦的環境案件是否有反復的情況?是否有偷著在停產階段恢復生產的,或者在整改之后重新暴露出污染問題的?
陸新元:去年的確有環境案件反復的情況發生,無論是“頂風作案”在停產時生產的,還是重新污染的,我們都采取了更為嚴厲的打擊措施。但是我不得不說,反復現象可能還會繼續出現。總的來說,我們將從群眾舉報、輿論監督、執法人員明察暗訪這幾個渠道了解環境案件是否反彈,一旦發現將嚴厲打擊這樣“令不行禁不止”的情況,而且將一律根據處分規定里處罰最嚴厲的上限處理。(記者 王大鵬)
鏈接調查 歷年掛牌督辦回訪喜憂參半
以往,國家環保總局也曾經對不少企業實施了國家掛牌督辦并限期整改的處罰決定,歷次環保風暴結果如何、環境問題是否反彈也成了本次環保風暴的一個風向標。《中國環境報》記者就對掛牌督辦的污染企業和污染地區進行了明察暗訪,發現有些地區經過掛牌督辦,當地環境得到很大改善,而有些則出現了反彈。
廣西掛牌督辦后 污染事故下降近一半
《中國環境報》記者日前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了解到,2005年廣西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污染事故、污染糾紛分別下降了45.7%和48%。
最值得關注的是,掛牌督辦解決了一批久拖未決的環境問題,飲用水源地污染、城市大氣污染和噪聲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河南被掛牌企業 還在試生產
2005年9月下旬,洛陽市環保局檢查發現,在污染治理設施未建成的情況下,該公司又擅自投產,廢氣、廢水和廢渣無序排放,對周圍果園、農作物、畜禽養殖造成污染,并對距離廠界300米的大安鄉二中的教學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國家環保總局對其做出了“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試生產”的處理。
但2月8日,《中國環境報》記者來到河南省汝陽縣富達金屬有限公司,發現該廠還在“試生產”,汝陽縣工業園區工作人員和一位企業主要負責人先后趕到,引導記者看了以蒸發為最終處理結果的污水處理設備。但記者注意到,收集蒸發殘留物的鐵桶已堆放了上百個。“面對大量廢渣,企業負責人卻忙不迭地帶記者去看污水處理設施,似乎有些幽默。”(記者 王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