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試析播客娛樂視頻的心態和倫理法律尺度
2006-10-18

內容摘要:自2005年6月人們發現“播客”這一包含文字、聲音、圖像網絡媒介新形式,更能表達獨特的自我,其娛樂視頻引起的爭議似乎就沒有間斷過。幽默到搞笑再到“惡搞”,游走在道德法律的邊緣。本文試用傳播心理學、媒介倫理學和傳播的相關理論對播客中娛樂視頻的娛樂形式、娛樂心態進行分析,探討其的倫理法律尺度。

關鍵詞:播客 消費社會 大眾民間 后現代主義 話語權 娛樂 網絡倫理 法律

2006年1月,電影《無極》隆重上映。而網絡上《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套用央視《法制在線》的欄目形式,將遠古魔幻故事《無極》,搞笑成一個當代青少年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兇殺案。觀眾對影片的唏噓和對“饅頭”的狂熱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隨后《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中國隊勇奪世界杯冠軍》和最近的《瘋狂的石頭惡搞版-誰拍了我的武俠》引起的一半是笑聲一半是罵聲。其實在這之前,2003年左右的《大史記1、2、3》、2005年的《網絡驚魂》和后舍男孩就曾經在網絡上火爆流行。

不管是惡搞影視片、還是自娛自樂,開始都被稱為網絡娛樂視頻。而2005年,這個群體有了一個共同的稱呼――播客。“饅頭”標志著平民娛樂視頻時代的到來,在帶來笑聲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播客娛樂視頻的娛樂形式有哪些?心態怎樣?緊箍咒又在哪里呢?

一 播客的定義、特點和現狀

播客英文名Podcast是個合成詞,來源于美國蘋果電腦的IPOD軟件與廣播 Broadcasting 。原是一種為IPOD提供訂閱音頻節目的數字廣播技術。2005年6月隨著技術的成熟,人們可以利用其在網上自由的發布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文件格式。

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或者家庭攝像機、一個耳麥便能制作自己的播客(影像世界)。和單純使用圖片、文字的“博客”相比,“播客”可看作是一個能利用更多媒介手段來呈現的博客,但更直觀感性、更平民化,門檻更低。

美國現在有超過一百個類似的視頻網站,YouTube 、My Space、MSN Video、iFilm等都是較大的視頻網站。可以說播客是繼博客后草根一族發現自我、展示自我、自娛自樂的另一片新大陸。

目前中國主要有木狗播客、菠蘿、 土豆、華聚播客、播客中國、麥霸、中國播客等網站,發展速度極快。2005年迄今,短短一年,土豆網在極短的時間里,就擁有了16000個頻道,50000瀏覽/每天,和高達15的注冊用戶。播客在中國正方興未艾。

二 播客娛樂內容的分類和特點

追求最真的聲音,最真的影像,最自我的風格。——說你想說的,秀你想秀的。你是制片,你是編輯,你是演員,正像土豆網所說“生活的導演并不總是上帝。”而在眾多播客網上,娛樂視頻是其主打內容。

土豆網將娛樂節目細化分為娛樂(明星、八卦、自娛)和搞笑(幽默、無厘頭)。其實看似細分實則還是界限不明顯。自娛和搞笑幽默、無厘頭的界限又在哪里呢?中國播客網上所有娛樂節目則被收于娛樂頻道這個籠統的框架下。華聚網只分為最佳人氣視頻、最新上傳視頻、最近查看視頻、評論最多視頻等,更是模糊不清。

縱觀播客網站,以最近得到融資的三家網站為代表,9月21日前最新上傳的100部娛樂相關視頻為樣本進行分析。

所謂的娛樂視頻甚至稱為“惡搞”的視頻,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 欄目節選。主要是港臺和韓日的一些娛樂搞笑節目,例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186劇風行動》等。最近“超級女聲”、“我型我秀”、等節目中選手的搞笑場面,也成為娛樂視頻點擊率較高的頻道。吳宗憲幽默的主持風格,為播客迷所津津樂道。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這種節目形式在三個網站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大。土豆網和中國播客分別為24%和21%都各自名列第一。而在華聚網上也排名第二。原因之一這類娛樂搞笑節目本身已有公開播出的合法性,而人們對娛樂節目本身就很關注。

2生活幽默。生活中遇到的意外,有違正常的生活邏輯,幽默搞笑。土豆網中“SHELIVE節目摔倒”“ 山下智久吹發被燙到”、中國播客網的“搞笑小意外”等,均屬生活真實幽默。但有的題材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狀和問題。甚至有些娛樂視頻可能涉及侵犯個人隱私。例如華聚網上的“大街上的鬧劇”等等,此類視頻大多采用偷拍形式,被拍對象往往并不知情。由于網絡上的匿名性和傳播的廣泛性,對這類視頻的法律追究將難以取證。在土豆網和華聚網上這類娛樂視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尤其在華聚網上百分比為37%占第一位。

3 自娛自樂和翻唱的短片。在強調集體主義的年代,人的個性特征被忽視,被湮沒。而播客利用其特殊的多媒體平臺,打造屬于每個人的舞臺。人人都可是主角,自編自演,淋漓盡致發揮自己的搞笑潛質。樣本中不少的娛樂視頻都有自己的故事情節。翻唱歌曲的后舍男孩和眾多的后舍女孩打造了自娛自樂的狂潮。播客的視頻并不追求商業利益,故娛樂視頻的內容盡可能的展示了草根的幽默潛質——真正的平民舞臺。

但從短片中可以看出“審丑”是這個娛樂節目的主題。自從芙蓉姐姐在網絡上紅起來后,人們的視線便逐漸轉向了對丑的狂熱吹捧。隨著西方思潮涌入,對美和丑的關注似乎都不再被壓抑。個性就是表現其存在與眾不同。人們在網上毫無顧忌的釋放自己。只要你與眾不同,你就是焦點。同時“搞怪搞笑”也是播客網站吸引受眾眼球,提高點擊率的法寶。

4對影視的重新演繹。這類視頻一直是網上倫理和法律的焦點。基本冠以“惡搞”之名,即“通過剪輯影視畫面的方式,重新鍛造配音,然后上傳,掛到播客頻道供人點擊下載。”從一開始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春運帝國》、《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到近期的《中國隊勇奪世界杯》再到《惡搞夜宴》、《瘋狂的石頭MV累不累》,目標經常緊盯最近才上映的影視大片,套用受眾熟悉的欄目模式,以當代的思維去解構所剪輯的影片。而重新演繹的內容通常是一些社會問題,造成所謂的“惡搞”效果。

總體的娛樂視頻都以搞笑的手法消解內容的深刻、思想的崇高。用通俗的形式、表現技巧來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但也不免涉及一些不健康的搞笑內容。

三 娛樂心態分析

從三大網站的娛樂視頻樣本可看出,娛樂題材的多元化,視角的廣度、手法的無厘頭說明播客這個主體的娛樂心態受到了多方面原因的影響。有外在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也有內在的傳播心理和傳播理論的影響。

消費社會背景:根據W·W·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西方經濟發展的第五個階段就是大眾高消費階段,在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后出現。工業化大生產,藝術的獨創性漸漸湮沒。消費社會中,一切東西都可以成為消費品,只要有需求和消費群體。消費工業社會對娛樂的需求便是推動受眾參與大眾傳播活動的制作或接受的內因。雖然我國距離真正的大眾消費階段還有很長的時間,但消費觀念作為一種潛意識已悄然進入中國人的思想并日益蔓延。播客也受消費文化的影響。短片中大多數娛樂內容膚淺浮躁、泡沫瞬間性,表現的是消費社會的快餐文化。

大眾文化※民間文化:“大眾文化是以大眾為欣賞消費的對象,按市場需要,主要通過大眾傳媒模式產生的,易復制,注重滿足人們感性娛樂的文化。”“大眾文化偏重娛樂性。關注世俗人生,追求消費至上,愉悅至上”。“五四”以來,文化、美學傳統突然隨著八十年代市場的開放而被淡忘。世俗的需要、情感和夢幻是大眾文化的主要內容。短片中,鏡頭前翻唱的渴望源于世俗的夢想-大眾文化時代的偶像夢。播客在網絡上給了世俗生活的展示平臺。

德懷特·麥克唐納指出:“民間藝術是從下面長出來的,是人們自發的、土生土長的表達,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出來的,幾乎沒有得到高雅文化的益處。”娛樂視頻中民眾既是短片的創作者又是接受者,來自社會,并無經濟利益的驅動。“狂歡節是沒有舞臺,不分演員和觀眾的一種游藝。在狂歡中所有人都是積極的參加者,人們不是消極的看狂歡,嚴格的說也不是在演演戲,而是生活在狂歡之中……(王彬彬《兩種不同質地的文化-略論”通俗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差別》)。娛樂是人的本性,自由是人的渴望,娛樂短片的意義在于自由參與,在于全身心的投入狂歡。

后現代主義背景:后現代主義的特征是對崇高的解構,對傳統使命感、責任感的疏離和遺棄。在娛樂視頻中對明星隱私和尷尬的窺探,實際上在解構明星背后的光環,證明明星和常人一樣,滿足窺探欲,平衡著普通民眾的心態。而無厘頭的表現形式是中國對后現代主義特有的解讀。它打上了港臺娛樂片的烙印,深深的帶有周星馳的個人特色,即二次解讀。娛樂內容大多在消解政治、道德、權威的同時,肯定人生平凡性和世俗生存狀態。但也可能滑到另一個極端。在看似無限的自由中,迷失自己,喪失真正的自由。懷疑一切、解構一切、娛樂一切,可能使世界變的無規則和價值觀的混亂,找不到娛樂的真理。

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馬斯洛的五個層次的需要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中國,歷史的淵源,傳統的教化,人的個體價值明顯湮沒在一致性的背后,封閉、禁欲、淡漠自我。隨著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涌入,越來越多的人渴望一個自由的空間實現自我價值。在播客上你的思想、靈感可天馬行空,表現手法可無拘無束,“我想說什么就是什么,我想做什么就是什么”似乎就這么簡單。娛樂視頻中,人類強烈的自我表現欲顯而易見。黑格爾說:視覺(包括聽覺)不同與其他感官,屬于認識的感官,即透過視覺人們可以自由的把握世界及其規律,所以,較之于片面局限的嗅覺、味覺和觸覺,視覺是自由和認知的。”這就是為什么在博客后人們更傾向于播客。毫無顧忌的搞笑、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和情感。這乃是促進娛樂視頻飛速發展的內在動因。

傳播的娛樂功能:傳播的四大功能之一便是娛樂。在波茲曼的《娛樂至死》說到“我們的文化正處于以文字為中心向以形象為中心轉換的過程中。我們已經進入娛樂業時代。”娛樂本是一種基本的生理需求,是生命主題的一種內在的情感感受。但狹義的娛樂僅指單純通過舒適的物質生活和輕松的精神生活,使人們得到體力和心理上的放松。而廣義的娛樂目標更高,要使人形成對生活正確的審美態度。但似乎我們的時代過多的宣揚了娛樂這一個功能。其本身應是放松身心、緩解焦慮的休息方式,而在大眾文化的背景下似乎又有了另一個功能,逃避現實,人們在娛樂中忘記一切。

話語權:由于技術和社會制度的制約,以前的傳統媒介多控制在統治階層的手中,話語權也就掌握在上層社會。普通民眾表達言論和交流信息的限制多于自由。傳者地位重于受者,過程是被動的。交流越來越少,關系越來越淡漠,似乎在跳一個假面舞會。榮格說:“人格面具的戴上,同時是因為社會環境對我們的要求與壓抑。”可網絡技術的發展,搭建了一個自由的信息平臺。網絡的匿名性,使得人們脫下面具,在平臺上自由發言,形成所謂的自由言論市場。樣本中可看出借“惡搞xxx”一些要人名人,發表觀點甚至抨擊時政,不論是偏激還是保守,都能洋洋灑灑、下筆千言。

四 對播客娛樂視頻的倫理法律尺度的思考

娛樂的底線是道德倫理,道德倫理的底線便是法律。而網上播客娛樂內容出現的麻煩主要有二方面。一是涉及到觸犯法律:是否侵犯了別人的隱私權?是否在改編影視和套用欄目的形式上,侵犯知識產權?二是合乎不合乎倫理道德的標準。

法律觸礁:樣本中不少娛樂視頻的拍攝都在一種偷拍的狀態下。這就涉及到網絡上一個熱門的話題-隱私權。網絡隱私權包括公民的個人敏感信息、圖像不受他人誹謗侵犯、知曉、搜集、復制、公開和利用和毀損。而中國的傳統概念中對個人的權利一直都是默然,并無隱私的概念。

饅頭引發血案,張藝謀怒告胡戈侵權。網絡上一直存在著免費轉載的潛規則,截取影視鏡頭似乎也應是免費午餐。但饅頭引來的這場山雨欲來的侵權官司在網絡界引起巨大轟動。

博客-播客,其核心都是利用多媒體展示內容和意識。雖然網絡的法律制度還沒有健全,但案例在警示我們:網絡這個世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播客要發聲,要展示影像,但是要發什么樣的聲,展示什么樣的影像是關鍵。侵犯隱私權、名譽權、著作權……等等在娛樂短片中每每是觸礁的警戒線,現行法律的界定恰恰僅僅限于現實世界,如若要應用于網絡世界,還需具體細致的完善。

從一九九九年起,國家就陸續制定《關于制作數字化制品的著作權規定》、《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等辦法。廣電總局制訂的《互聯網視頻新管理條例》預計今年8、9月份將正式出臺。新條例將更加針對網絡上出現的新情況,包括播客上的娛樂視頻之類。

道德倫理導航:早在1992年美國計算機協會曾公布行業內的《倫理與職業行為準則》。中國最近也在網上發起的《文明上網自律公約》,旨在倡導網民的自律。2006年3月,中國的第一份《博客公約》出現,說明多數人都希望靠自律來約束。強調自由權利和尊嚴,提倡誠實和公正,追求理性和良知。

雖然不少人懷疑在法制社會中,行業的自律公約能有多大的約束力?認為僅僅靠自律是不夠的。但是中國自古就有“德主刑輔”的傳統,而道德倫理是個寬泛的概念,道德是社會中人們普遍接受的作為社會人的基本準則。而倫理是建立在某些得到的普遍接受的準則上的理性過程。所以創建一個健康的大環境更為重要。

1 尊重自由

按照憲法法律規定,每個人都是自由人,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有自己的創作權利,只要不觸犯法律法規。馬克思說過:“你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的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么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的形式呢?”首先在傳統的道德倫理上肯定人的自由之精神,才是關鍵。

2 因地而異

不同的國家和社會背景對道德倫理的界定可能有部分不同。儒家文化在中國深入到每一個方面和層次。所以一直以來,儒家的道德標準便成了現實社會普遍和默認的標準。網上的社會文化實際是脫離不了現實世界文化的基礎。現實社會中所遵循的道德標準是經過時間的磨礪,同樣也應對網絡世界起著重要作用。應注重傳統的存精去蕪和網絡虛擬社會的特點。

3 因時而異

信息時代,變化日新月異,沒有絕對的永恒。要掌握最基本的道德倫理精髓,因時補充新的要素。網絡是個公共領域,你在播客這個多媒體平臺上制作的娛樂視頻并不代表著你可以沒有責任,權利和義務是相伴相生的。而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正如許多行業的慣例“體制現行,機制后定”其尺度也應在不斷的微調。

在強調法制必要的同時,更應該關注道德倫理的建構。法律的目的并不在懲罰,而在警示。善于自律的社會才是真正發展的社會。

總結

近日土豆網、中國播客網、華聚網都得到了近百萬美元的融資,可以看出視頻網站的戰場硝煙正濃。而播客的娛樂視頻正以幾何速度遞增,道德倫理問題層出不窮。因“饅頭”揚名網絡的胡戈一氣之下自己投資拍攝了短片《鳥籠山繳匪記》,但還是問題重重。只有在娛樂視頻的本質和成因真正弄清楚之后,積極的面對,才能夠更加科學的界定娛樂視頻的倫理尺度,制定出針對性的道德標準和嚴謹的法律依據。人們才能笑得更加痛快!

參考書目:劉京林 《大眾傳播心理學》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5二版

張國良 《傳播學原理》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趙興宏&毛牧然 《網絡法律與倫理問題研究》東北大學出版社 2003一版

蔡尚偉 《影視傳播與大眾文化-文化工業時代的影視方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一版

(美)尼爾·波茲曼 《娛樂至死》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美)菲利普·帕特森 & 李·威爾金斯 《媒介論理學-問題與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一版

參考文章:李明思 《播客聲音與法律的碰撞》摘自《法制早報》2006年8。14-8。20

互聯網協會《文明上網自律公約》來源 www.XINHUANET.com

國家版權局《關于制作數字化制品的著作權規定》、www.jxpp-jc.com 計財信息網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news.china.com/

國家版權局 信息產業部《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中國知識產權網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