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揭開西藏謎底:藏醫藏傳佛教及土司制度(三)
2006-10-25
  煉金成藥的神秘藥引佐塔

  ◎李翊

  如同西藏所有的文化現象一樣,但凡來自于傳統,總會蒙上一層神秘的光環,藏醫藏藥以2000多年的傳承、豐厚的文化內涵、大量的故事傳說,以及獨特的醫學理念和對病人施治的手段,讓人驚嘆不已。對藥物的崇拜和辯證使用,是藏醫藥學的一大特點。繁瑣的程序且不論,關鍵是對每一個程序所做的帶神秘意味的加持和祈禱,使得包裹于紅綢子或黃綢子中的那一顆顆小藥丸顯得越發神圣。

  德格訪佐塔

  什么是藏藥中的寶中寶?在藏醫心目中,所有名貴藏藥都離不開藥引子——佐塔。佐塔的珍貴,不僅在于原材料,更在于其傳統的炮制方法,自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幾近銷聲匿跡。據西藏自治區藏醫學院尼瑪次仁院長介紹,這是一種用水銀洗煉八珍與八鐵而制成的特殊藥劑,所謂八珍,指藏醫中以礦物入藥:珊瑚,瑪瑙,貓眼石,綠松石等;所謂八鐵,指藏醫中獨特的以金屬入藥:黃金,白銀,銅,鐵,鉛等。這種原材料的組合著實讓人納悶。記得《紅樓夢》中有一回講的就是“尤二姐吞金自殺”,由此可見,黃金有劇毒,水銀的毒性也是路人皆知,難道藏醫學有什么獨特方法來去除它們的毒性?尼瑪院長笑著回答:“藏醫常說,有毒就有藥。有時候,毒藥用得好就是良藥。”

  德格遠離以拉薩為中心的藏文化中心,幾次政治、宗教與文化動蕩都沒有影響到這里。佛教興起時,苯教在這里發展,朗達瑪滅佛時期,這里又成了佛教徒的避難地,之后,歷次動蕩反而讓德格吸納了西藏各大教派的文化。正如北京藏醫院主任醫生西珠嘉措所說,“尋訪藏醫藏藥,一定要去德格”。

  德格文化圈形成仰賴著它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機緣。這里所說的德格并非單指今天行政區劃上的德格縣。歷史上,德格土司統轄著金沙江兩岸地區,包括今天四川的德格縣、石渠縣、甘孜縣、白玉縣以及西藏自治區的江達縣。

  19世紀德格宗薩寺的蔣揚欽哲仁波發起了偉大的“利美運動”,旨在打破教派界限,這也是德格文化最核心的特性之一。到了民國,德格一帶有寧瑪、薩迦、噶舉、格魯,苯教各派寺院200余座,僧尼3萬多人。

  此外,德格土司的武功與文治也使德格在長時間內保持著穩定與發展,歷代土司秉持兼容并蓄的方針,提倡多元文化,促進了文化交流與發展。德格土司登巴澤仁于1729年建成的大法庫印經院是核心中的核心。

  在印經院,來自德格縣塔德寺的苯教活佛吉美活佛是最先拜訪的對象。自來到印經院任院長以來,他把教派區別拋于腦后,致力于文化的兼收并蓄,吉美活佛認為,藏醫并沒有南北派之分,有這樣的說法完全是誤譯的結果。

  德格藏醫院的熱巴院長是吉美活佛的舅舅,在吉美活佛的推薦下,副院長雄岬破例同意展示藏醫院的佐塔。他從辦公室抽屜里拿出一個小塑料袋,放在桌子上,打開袋子,再打開里面的小紙包,露出一些黑色細粉末,這就是佐塔。

  雄岬說,平時它們深藏在醫院保衛最嚴密的庫房中,三道上鎖的門,分別由3個人持有其中一扇門的鑰匙,必須3人同時在場,才能進入存放佐塔的房間。佐塔目前價格是1斤約2萬多元。為展示佐塔,雄岬的手指輕輕碰了下佐塔,沾上零星黑色的粉末,禁不住用舌頭舔了舔自己的手指,因為佐塔實在太珍貴了!

  這是記者第一次見到佐塔,雄岬讓嘗嘗味道,記者也用手指沾了一下,放在舌尖,感覺入口滑順,沒什么特殊味道。看著雄岬鄭重的樣子,仿佛吃的是仙丹妙藥。

  雄岬說,去年藏醫院制作了一次佐塔,僅前期準備就用了一兩年,制作期費時40天,制成158斤佐塔,所有工序嚴格操作,總指揮是他的父親熱巴院長。

  沿襲這里傳統,熱巴家族也是當地的藏醫世家。雄岬從8歲起就隨父親學醫,之后在佐欽佛學院學習,精通藏文、梵文,先前在德格印經院的藏醫院行醫,并擔任多年德格印經院副院長,因而對藏文化、格薩爾文化頗有研究。

  印經院的藏醫院后來與縣藏醫院合并,形成現在的德格藏醫院。藏醫院主體建筑是一座三層小樓,一樓門廳兩側的墻上分別畫有藏醫的鼻祖宇妥寧瑪·云丹貢布,藏醫兩派的創始人“雄兒魯”與“色兒魯”,和康區一派的歷代名醫等。壁畫的寓意不言自明,今天的藏醫院雖然外表與內地的醫院沒有多大區別,但藏醫獨特的傳承還是脈脈相沿。

  雄岬說,今天藏醫的佐塔制法都是從只妥·烏金巴傳承下來,歷代名醫在他們實踐的基礎上都有發展。他們家族在18世紀初期出了一代名醫歐如培,曾寫過一本《鍛煉水銀實踐甘露精華》,就藏于德格印經院。但是,制作佐塔的具體工藝卻曾經一度失傳了半個多世紀。

  重見天日

  次日,見到了熱巴院長,老人家獲得了在斯里蘭卡舉辦的世界小醫種醫學博士,雖然年事已高,神采卻不亞于年輕人。

  熱巴老人說:“藏醫有3800多年歷史,遇到嚴重的病必須要‘仁青’系列的藥,這一系列的藥與其他藥不同就是在配方中使用了珍貴的動物藥,和以‘佐塔’方式加入的金屬和礦物類藥。凡加入‘佐塔’成分的藥,就在前面冠以‘仁青’的前綴,比如治療胃腸炎的著名藥‘仁青芒覺’。這一系列藥物已有1200多年歷史了。”

  據歷史記載,約在公元前562年,生于南印度婆羅門一個大家族的大乘佛教祖師帕巴魯珠,在其大師拔亞德里跟前修習過佐塔的煉制秘訣。大師拔亞德里也因此長期服用此藥,修成正果,世稱其壽可與日月相比。由此不難推測,佐塔早在公元前600年就在古印度問世。帕巴魯珠繼承大師遺業后,著有《佐塔煉制法珍寶串》等醫學著作,史稱帕巴魯珠活到了600歲。

  在藏人心目中,最早配制佐塔的是一世噶瑪巴的上師。但《Tibetan Medicine and Mercury》一書作者Juergen C.Aschoff則認為,水銀冶煉方法是由西藏學者和瑜珈修行者Ogyen Rinchenpal在一次于印度北方旅行時帶入西藏的,同時帶入的還有以珍寶入藥的方法(如黃金、銀、寶石、珊瑚及珍珠等)。事實上,藏醫學界較普遍的看法是,目前藏區所掌握的“佐塔煉制法”,是由噶瑪拔西(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二世活佛)的弟子鄔堅巴·仁欽貝游學尼泊爾、古印度及祖國內地后,翻譯了大師拔亞德里關于煉制佐塔的3部遺著,從而較完整地傳入西藏。隨后,他把所有密法傳授給三世噶瑪巴讓迥多吉(1284~1339),他第一次應用這項技術來制作某著名的噶瑪巴黑藥丸。

  熱巴老人說:“噶廈地方政府時期,歷代達賴喇嘛在他們主政時都要配一次宮廷佐塔。佐塔在德格地區第一次是由八邦寺的高僧色得·卻吉迥乃配制的。”此后,歷代名醫或高僧也都配制過,這其中有蔣揚欽哲仁波、貢珠·云登嘉措(1813~1893)、米旁仁波切等。他們中有的還把自己的實踐寫成書,傳之后人。除前面提到的熱巴家族歐如培的《鍛煉水銀實踐甘露精華》之外,貢珠·云登嘉措的《水銀冶煉》(藏于德格八邦寺)也被認為是對于此項技術最具指導性的著作。

  雖然德格地區在佐塔配制上有豐富理論與實踐經驗,但20世紀中葉后,由于種種原因,藏醫藥理論和實踐受到了巨大破壞,藏藥制作和傳承都面臨滅亡的危機。尤其是佐塔這種藏藥的核心機密,由于年代久遠,當時掌握這種機密的人大多已經逝世,佐塔在全藏區僅成為一個傳說。使這一傳說得以延續的是藏醫藥大師措如·次朗(去年已圓寂)。

  措如·次朗1928年生于金沙江畔,7歲便進了13世紀名寺措如寺。由于在天文歷法、藏文語法和藏醫藥學方面一直名列前茅,寺里的老藏醫十分喜歡他,并在他13歲時收他為徒。兩年后,措如·次朗開始到西藏各地尋訪名寺高師,20世紀50年代后期,他回到家鄉的措如寺擔任3年堪布,此間奉大活佛之命學習聲明學的重要著作《贊查巴》,掌握了梵文,成為傳承這一藏族古代文化絕無僅有的人物。

  上世紀70年代,措如·次朗面臨的問題是,雖然理論上佐塔配制是可行的,然而當時并沒有一個人親自制作過佐塔。他于是四處查詢藏醫典籍,頭一件事就是星夜兼程趕往德格印經院。在熟知水銀冶煉理論后,就開始著手配制佐塔。雖然條件簡陋,但經過45個日夜辛勞,傳說中的佐塔終于重現人間。

  1980年,德格藏醫院邀請措如·次朗來到德格,在他指導下,德格藏醫院成功配制出80斤佐塔,1996年,藏醫院獨自配制佐塔成功,2005年,在熱巴老人的主導下,藏醫院再次配制了158斤,也就是雄岬讓記者品嘗的那批佐塔。

  罕見工藝

  聽吉美活佛說,2005年配制佐塔的時候,他先后來過3次,對配制的場景贊嘆不已。熱巴老人講,為配制佐塔,僅準備工作就要1~3年時間,包括準備器具如:砂罐、石鍋等,準備八大金屬,比如黃金先要打制成紙一般的薄片,兩面涂有去毒功效的藥物(主要是植物藥,如沙棘膏),然后在火上煅燒,再清洗,再涂藥煅燒,如此反復,直到黃金不管是形態色澤還是屬性上都發生了變化。對于浸泡、洗煮和煅燒時涂抹的藥物,熱巴老人不便透露,不僅是出于保護秘方的緣故,也因為這一類藥物的加工過程必須十分精確,所以往往是師徒親授,方能保證精確,否則加工失敗,不能去毒,后果不堪設想。

  主要的冶煉器具石鍋是最難找的。因為水銀、黃金熔點高,藏醫古籍上記載冶煉這些金屬用的是一種產于藏地的石頭鍋。如今,這種原始炊具已極其少見,只在偏遠農村還有農戶偶爾用。這種上小下大的石頭鍋,由耐火的天然石頭打制成金字形,可水煮也可干烤。這正是古籍中記載的炮制名貴藏藥的最佳器皿。

  在所有原材料都制備完成后,還得先請喇嘛頌兩到三天藥師佛經,才可正式開始加工。加工的大致程序是:先要把水銀和干姜、胡椒粉一起放在獐子皮口袋里,扎緊封口,在25~40攝氏度的溫度下長時間揉搓,之后把揉好的物質與菜籽油、硫磺一起放入石鍋中,用溫水煮數個小時,待它們變成塊狀物后砸碎,然后分別用8歲男童的尿、種馬的尿、牛尿和青稞酒先浸泡,再用清水反復洗滌,以進一步去毒,每天加入3次藥,每天加入的藥都不一樣。接下來,把洗好的水銀小顆粒和入硫磺、石榴汁,在石鍋中研磨成干粉,研磨時,一排石鍋,上面用粗繩各自系一根粗木棒,每個石鍋兩側各坐一個人,大家一起手扶木棒,按相同節奏,沿一個方向研磨。磨的過程中,每3個小時要換3次藥,這樣用近1個月時間,全部過程用時約40多天,方可大功告成。

  加工過程還有很多講究,比如:選擇30~40個潔凈的工人,加工環境要求清潔、安靜,加工中見不得太陽,屋子里一直拉著窗簾,加工場所嚴禁女人進入,加工過程中,工人們不僅要戴口罩,還要不停地喝青稞酒,才能防止中毒。

  劇毒的水銀與黃金等竟然在40多天時間內變成了具有神奇療效的藏藥,這40多天里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問及熱巴老人與雄岬,他們說,是通過一系列具去毒功效的藥物消除了水銀與黃金的毒性。這一解釋完全建立在藏醫藥數千年的實踐與理論總結的基礎上。然而,對于現代科學,某些事情仍然無法解釋得清楚。

  佐塔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汞及汞化物,但這二者在過去大量研究中都被證實對機體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均能造成損害。佐塔雖然在臨床應用時間很長,但對汞存在的形式,毒性作用的大小,毒性作用的機理,臨床使用的安全性一直未做科學的研究。

  四川省甘孜州藏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院與四川大學華西基礎與法醫學院3家聯合就佐塔中汞的作用特點及安全性研究成立了課題組,通過化學分析與動物實驗方法,對佐塔中的汞進行了科學檢驗。發現佐塔中汞含量高達31.74%,而佐塔中的汞主要以硫化汞形式存在。就是說,在佐塔制作過程中,水銀(汞)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硫化汞,而硫化汞因溶解度很低,在汞的化合物中,生物毒性最小。在動物實驗中,得出佐塔長期服用,對機體無明顯毒性作用,安全性較好的結論。-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