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指出,中國男女性別工資差距在擴大,歧視是最大影響者。數據顯示,從1988-1995年,城鎮職工的性別工資差距有所擴大。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五城市勞動力調查數據,考察了男女兩性的行業分布和工資差距狀況,結果顯示,在行業間的工資差距中,歧視等不可解釋的因素占到了88.99%(占總差距的6.14%),人力資本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在行業進入上,由于歧視的影響,與男性相比,女性較難從事進入門檻和壟斷程度高的行業。這是造成女性與男性的工資差距的來源之一。
家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
書中披露,在中國2.7億個家庭中,約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日前,一項針對成都地區婚姻家庭關系的研究發現,57%的被訪婦女承認不同程度受到過丈夫的身體虐待(這不包括非身體虐待行為)。
研究認為,虐妻現象的存在與中國現存的夫權制家庭制度和不平等的兩性關系有密切關系,而婚姻質量不高,夫妻之間缺乏正常的溝通和解決沖突的方法,以及缺乏應有的社會支持,都是虐妻普遍存在的因素。
《婦女綠皮書》由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組織、國內權威專家撰寫,以翔實的數據及資料,首次系統介紹了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10年來的狀況。
鏈接
哈爾濱女性最感幸福
調查顯示,七成以上已婚女子為家庭消費決策者
本報訊據《羊城晚報》報道前日,“2005中國女性生活質量報告”發布。其中哈爾濱女性幸福感最強,北京職業女性每天上班要花46分鐘。
2005年年底,全國婦聯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和中國婦女雜志社開展了一項名為“中國婦女生活質量問卷調查”的活動。調查顯示,77.3%的已婚女性決定著家庭“吃”、“穿”以及“日常用品”的選擇和購買,女性已經成為了家庭日常消費的主要購買者和決策者;51.3%的女性會將自己的收入“和丈夫的放在一起,兩人共同支配”,而將收入交給“丈夫支配”的僅占2.2%.可以看出,女性對自己收入的支配有很大的自主權。
本次調查中,在家庭已購買住房的女性中,房產證上寫著妻子名字的占32.6%,寫著丈夫名字的占38.2%,寫著夫妻兩人名字的為21.9%.在服裝服飾、化妝品、健身、旅游、通訊以及書籍6項消費支出中,女性用于服裝服飾的花費最多。
「調查節選」
出行
北京女性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最多,平均為46分鐘;廣州女性僅次于北京,平均為41分鐘。
生活幸福感
北方女性幸福感平均為3.97分,哈爾濱女性幸福感最強;南方女性幸福感平均為3.80分,上海女性幸福感排第二。
婚姻
對女性幸福感影響較大,已婚女性(第一次結婚)幸福感指數最高;其次是未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