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富人為何要行善?(下)
2006-11-01
  •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當變革導致的財富差距大到社會無法容忍的程度時,要么富人必須變窮,要么窮人必須變富,慈善事業由此成為縮小鴻溝的一種方式。因此,推動富人行善的秘密因素:自衛本能。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理查德•湯姆金斯(Richard Tomkins)2006年11月1日星期三

那么,如果我們的國家福利還保持這種規模,我們現在為何還能迎來第三個慈善事業黃金時期?答案與前兩個黃金時期的形成原因大致相同。一如當初,我們再次處于一種或者說兩種革命之中:科技革命,以及與之相伴的全球化;一如當初,變革帶來機遇,從而產生巨額財富;一如當初,我們發現貧富差距正在加大——只是這一次,貧富差距在美國和英國沒有變得那么大。盡管差距擴大的確在發生,但卻發生在西方的億萬富翁和其它地方的赤貧人群之間。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種模式:一場社會及經濟革命發生;一些人從中獲得巨額財富;貧富差距達到社會無法負擔的程度;新興的富裕階層放棄他們的部分或全部財富,以求緩和危機。

這樣看來,慈善事業可以說是起到了安全閥的作用,甚至是一種社會控制形式:富人(只要下意識)采取的一種機制,以便在社會巨變和極度不平等時期維護現有秩序。如果說當今民眾造反的威脅遠不如1601年強烈,但也并非徹底消失:例如,隨著上世紀90年代末創造財富的股市繁榮達到頂峰,我們親眼目睹了遍布全球的反全球化、反資本主義暴亂的規模與強烈程度。

終于,我們找到了推動富人行善的秘密因素(至少在憤世嫉俗者看來如此):自衛本能。毫無疑問,各類善舉存在其它動機,既有高尚的也有不光彩的。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當變革導致的財富差距大到社會無法容忍的程度時,要么富人必須變窮,要么窮人必須變富,慈善事業由此成為縮小鴻溝的一種方式。

問題在于,這一次我們不能期望所有億萬富翁都會為社會責任盡一份力量。在從前慈善事業的黃金時代,來自教堂神職人員的勸誡(如果沒有其它的話)會提醒富豪:他們對窮人負有責任;自衛本能不僅在當今世界,而且在未來都岌岌可危。然而現在,受到啟蒙的利己主義更像主流的道德規范。

《富即美:我的大眾富裕觀》(Rich is Beautiful: A Very Personal Defence of Mass Affluence)一書作者理查德•D•諾斯(Richard D. North)表達了這種想法。他表示:“我不是十分擔心人們是否吝嗇貪婪、把財富傳給子女或送予他人,因為我堅信,財富無論如何都會四處散播。如果他們把錢存在銀行,銀行會利用它們進行再投資。”

若今天日益增加的億萬富翁持相同觀點,那將如何?隨著他們聚積財富而非分享它們,財富鴻溝會不斷拓寬嗎?其它力量會插手縮小這一差距,正如20世紀那樣嗎?

也許,社會不應該等待觀望,而是扮演神職人員曾經的角色,敦促非常富有的人們記得他們的責任。這意味著對蓋茨(Gates)和巴菲特(Buffett)的奉承恭維要少一點,而老套的懷疑論調多一點。但是對把錢攥在手里的億萬富豪而言,可能需要采取強硬一點的態度。我們應該把他們視為被社會遺棄的無賴,抓住一切機會對之無情地嘲諷。

畢竟,正如生于澳大利亞的哲學家和倫理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指出,探尋驅策億萬富豪將財富用于行善的動機很有趣,但如果說有一個問題比這更有趣的話,那就是不這么做的億萬富豪是出于什么動機?當他們的財富能給太多人的生活帶來太多改變時,他們如何證明自己什么都不做是正確的?

“無論他們給予或不給予,他們都在做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辛格表示,“我認為,不把給予當回事絕不會減輕你應負的責任,因為你沒有做一些事去幫助12億貧困人口——按照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定義——中哪怕很少的一部分。”

喬丹在他的慈善史書上提到,16世紀,一位名叫愛德華•迪林(Edward Dering)的著名清教徒牧師執著地反對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的濟貧法律,理由是它們容易削弱富人必須為貧窮承擔的道德責任。他表示,上帝之所以令有些人富有,唯一的原因是他們可能會幫助窮人。

按照迪林的說法,這種責任是直接和私人的,一定不能在向整個社會傳播的努力中受損。喬丹寫道:“如果富人拒絕自愿支持他們的貧困兄弟,從而不履行他們的道德責任,富人的財富應該直接按比例分配給窮人。”

這壓根不是個壞主意。讓我們現在看看,全球12億窮人和福布斯(Forbes)億萬富豪榜上的793人,這意味著平均每位億萬富豪要分攤150多萬窮人。或許,這種做法的危險可能令富豪重塑觀念——我們曾經斗膽期盼的“社會責任規范”已經成為“自由社會的標志”。

譯者/ 何黎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