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電影評論庫
香港影片《伊莎貝拉》講的貌似亂倫的事,其實不是。與涉及同樣題材的韓國影片《老男孩》相比,《伊莎貝拉》顯得很不徹底,也顯得嬌情無比。
你沒跟我睡過,……但你跟我媽睡過?!覌屖菑堺惾A,我是你女兒,張碧欣。
張碧欣就這樣出場了,被父親誤認為是妓女,上過一次床后,她向父親攤牌了。
父親不相信,但既然她連自己初戀情人的名字都說出來了,還能有錯嗎?繼而,父親開始有疑問:
你既然知道你是我女兒,昨晚還和我上床?
女兒回答說:
你和這么多的女人上過床,有時候碰到自己的女兒,有什么奇怪的?
如果影片按照這種風格,這種犀利的語言,這種徹底的精神拍下去,那沒準真可以搞成一個像模像樣的藝術片。即所謂探討復雜人性的倫理片。可惜,影片在搞了一個貌似無比叛逆的開頭之后,急轉之下,開始玩起了抒情。張碧欣媽媽死了,留了一個小狗,叫伊莎貝拉,不幸也被房東扔出去了。于是,他們父女開始一路找狗,在找狗的過程中產生了溫情。導演開始用大段大段非常煽情的畫面來極力表現,表現這種相互信賴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似乎亂倫的事根本沒有發生過,父女上床玩了一把,就像是走路不幸踩了一個人的腳,道個謙又成了好友;就像梁山好漢不打不成交,上了一次床,反而拉近了兩個人的距離,真正成了一對恩愛無比的父女。
這尚且可以容忍,但導演又搞出了一個段子。原來,這一對溫情脈脈的人兒根本不是父女。張麗華和這個男人的孩子,早就沒了,這是另外一個男人的。
原來這根本就不是亂倫!
怪不得他們在上過一次床后,還能顯得那么若無其事,還那么談笑風生,一塊玩,一塊笑,一塊調情。
想想《老男孩》中的男人,知道自己愛上的,干過的女人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后,幾乎崩潰,兩相一比較,明白了一個道理,真的和假的的確不一樣啊,不承認不行。
批判之后,下面談兩個問題,一個是亂倫,一個是劇本應該怎么修改。
1.亂倫問題。
亂倫是一個太古老的話題。就西方來說,神話里有,圣經里也有。圣經舊約上的一對姐妹和父親住在一個山洞里,為了生育后代,她們把父親灌醉了,第一天晚上,姐姐去和父親同床。第二天晚上,輪到妹妹去和父親同床。
這是父女亂倫。關于母子亂倫,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俄底浦斯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亂倫都是不同輩份的男女間的行為,但如果父子通奸,母女做愛,究竟算是亂倫還是算作同志?還是亂倫加同性戀?
當然,這只是一個概念上的問題而已。比這問題更難回答的是撇開性交不談,亂倫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行為?為什么不能亂倫?
我還是相信,那些亂倫人之間,也是有真情存焉。感情,尤其是愛情,我相信可以跨越一切障礙,親屬輩分也不例外。如果愛上一個人,比如老男孩中的那個少年,愛上了自己的姐姐,他們在教室里做愛,那樣的心滿意足,那樣的充滿愉悅,那樣的和正常戀愛中的人一般無二,籠罩在他們頭上的亂倫的陰影,在此刻看來,顯得多么的微不足道。
自古以來,不論多激進多開放的人,都堅決反對亂倫。似乎亂倫成了社會道德的一條底線。門不當戶不對,可以;一夫多妻,可以;換妻,可以;性交Party;可以;同性戀,同樣可以,所有可以的名詞到了“亂倫”這里,任何人的回答只有一個:NO!
人們似乎相信,如果默認亂倫,如果允許亂倫,如果對亂倫不加批判和禁止,這個世界將不復是一個人的世界,一切價值道德體系將會瓦解。
事實果真如此嗎?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講,我是非常懷疑的。
首先,我們得承認并非所有的亂倫都是為了性,都是為了體驗亂倫的神秘與快感,我們得承認其間存在的真情,那種發自人的內心的,與一切外在事物無關的感情。
其次,我們應該看到,在古代,尤其是中國,撇開思想意識不談,反對亂倫的一個現實原因是把輩份搞亂了,沒辦法排家譜。而在遺傳學發達以后,又引入了對后代不利的原因。但,這一切原因,在兩個崇尚丁克的人中間,不是迎刃而解了嗎?兩個亂倫的人,比如,一對父女,不要孩子,只想結婚,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愛慕,這和后代,和家譜都再沒有任何關系。何況,退一步說,真正亂倫的人,大概是沒幾個有養育后代的想法的吧。他們知道自己的已經是不倫不愛,他們本身能夠沖破道德能夠真心相愛在一起,已經覺得是世人的極大寬恕,他們不愿也不會把這種內心里的負罪感帶給下一代。
最后,我們還得承認,亂倫畢竟是個別現象。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亂倫,都會有亂倫的機會和動機。即便我們像對大學戀愛一樣采取不反對不提倡的態度,大概也沒有幾個人會因為環境的改善,氣候的寬松而去嘗試亂倫吧。
人類,大部分人民,還是向善而生的,叛逆的,離正道而不顧的,畢竟還是少數。也正是因為如此,人類,盡管一直受到各種反道德命題的挑戰,一直受到各種反道德現象的浸染,但不還是如此平穩地綿延至今嗎?
最終毀掉人類的,肯定還是人的本性里的某一種因子極速膨脹而終至無法收拾,但我相信,這種因子不會是諸如真愛這一種情感。
2.劇本改編。
A。從馬振成知道和他上床的人是他的女兒開始后,進行改編。
B。馬振成想起了往事。影片插敘一段他和張麗華的青春時代。本來就生活無望的馬振成,瀕于崩潰。他不斷地逃避張碧欣。
C。張碧欣一邊尋找伊莎貝拉,一邊尋找馬振成。她抱著剛剛找到的伊莎貝拉,貼出尋人啟事,尋找馬振成。在啟事上,她寫道:“我一生只在尋找和守護兩件母親留下的東西,一件剛剛丟失又找回來的狗。一件是剛剛找回來又丟失的父親。”
D。馬振成經過朋友的告知,看到了啟事,但他又不愿意顯示自己是主動回來的。所以,他請求朋友設置一個騙局,好像是偶然被張碧欣找到一樣。
E。張碧欣找到了馬振成,而且由于他朋友的失誤,張碧欣發現了他們的串通。張告訴父親:你早該回來了。你為什么不能面對呢,僅僅是因為和我上過一次床嗎?可是我告訴你,在上床之前,我就知道你是我父親。性又意味呢,做愛只是十來分鐘的運動而已。如果能夠通過一場逢場作戲般的性愛,而能讓我的父親認識到我,認識到他當年丟下的這個孩子已經長大,有什么不好呢?我完全可以不和你上床,而告訴你,我是你的女兒。但那又怎樣,你會像現在一樣重視我,重視我的存在,關心我的未來嗎?
F。馬振成對女兒的坦然無言以對。這時,他的案子東窗事發。他決定鋌而走險,殺掉證人,弄一筆錢,留給女兒。不料,他的反常舉動引起了女兒的懷疑。張碧欣暗中跟蹤,并破壞了他的計劃。馬振成入獄,判刑十年。
G。在入獄前,馬振成請了律師。在協助調查一些問題的時候,馬振成竟然從其他線索中得知,張碧欣原來不是他的女兒。他和張麗華的女兒早已經打掉了。張碧欣,是另外一個男人和張麗華所生,這個男人不知去向,張麗華也已早死掉。
H。在獄中,張碧欣告訴他,她有一個天大的秘密一直在瞞著他。馬振成也告訴女兒,他也有一個天大的秘密在瞞著她。他們約定,等到出獄后的第一天,彼此相告。
J。十年過去了,張碧欣抱著伊莎貝拉,見到了已經自由的馬振成。她說她的秘密就在懷里抱著的這條狗身上。馬振成說,這條狗能有什么秘密。張碧欣說,當初她找不到馬振成的時候,就想起了這條狗。她用這條狗打動了馬振成,而事實上呢,真正的伊莎貝拉早死了。這只是另外的一條而已。
K。馬振成本來想告訴她,我并不是你的父親。但知道了這條狗的秘密以后,還是決定不要告訴的好。于是,他開玩笑說,自己哪有什么秘密呢。只是擔心十年之后,女兒早也不要他這個老父親了,所以故意編了一個謊話,免得到時候你不來看我。
L。張碧欣于是很感動,并引用媽媽的話,你真是一個心里沒有秘密的人。當初,媽媽就告訴我了這一點,沒想到,過了二十年之后,你還是這樣,一點也沒有變。馬振成變得很沉默,出獄后的興奮也蕩然無存,他唯有抱著女兒的伊莎貝拉,在一排排高高的城墻下,和女兒一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