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探索戒定慧實修與廣度眾生的關系
這個問題,緊接著這上面這個話題而來。現代社會紛紜復雜,這個時代的人們,面對著更多的選擇、誘惑,也同時充滿著更深刻的迷茫與徘徊。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一個佛弟子要想度眾生,首先必須高度充實與提升自己。無論是佛法戒定慧的實修上,還是對社會動態與眾生生存狀態的關注上,都要求有相當的深入與通透。否則,在現代社會下,自利與利人,往往都可能只是一句空話。
而且,對于普通行者,還務必先要在戒定慧的實際學修上扎實深入,奠定根本智慧,這是現代環境下真正道人之弘法本錢。這才能保證度眾生的過程,是真正的在度眾生、在化社會,而不是相反的,被眾生度、被商業化。片中弘一大師出家后不久,就閉關四年一心研學戒律,且出家后終身苦行、過午不食,乃至于學習印光大師喝飯后涮碗水、嚴格拒絕倓虛法師為其換被褥的情節,這些都具深刻啟發!
六:片題“一輪明月”的象征意義
近代著名畫家、李叔同先生的學生豐子剴先生,曾經有段文字講述弘一大師之出家,摘錄如下: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占大多數。
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于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藝的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 “學者”,“藝術家,”。
還有一種人,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
上述人生意義三種層次的分析,恰如其分。影片《一輪明月》,也正是按照上述三層樓的線索,敘述弘一大師豐富精彩的一生。他早年對母盡孝,對妻子盡愛,安住在第一層樓中。中年專心研究藝術,發揮多方面的天才,便是遷居在二層樓了。中年之后,不再滿足于二層樓,于是爬上三層樓去,做和尚,修凈土,研戒律,這是當然的事。
如此看來,這部影片不僅像一般電影一樣,展現了多數人一生中追求的愛情、家庭、事業,乃至藝術生涯,更對于一切眾生,其生命之深層次價值與意義,對于人生的究竟歸宿,作了全面探討。這便是片題“一輪明月”的命名基礎。“一輪明月”正象征著對生命終極意義的追求。
七: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完美融合
很感謝,由社會普通人士拍攝的佛門人物題材影片,能夠制作到如此精良的程度,基本達到了對一代高僧弘一大師偉大人生原貌的如實再現。片中句句臺詞都可謂非常精到,藝術性俱足。音樂方面,也充分配合展現出了弘一大師高深難言的人生意境,片中弘一大師歌曲的吟唱,都非常感人動聽。
而且更難得的,其思想性相當深邃。這部影片,無論是對于啟發普通人深入思考事業與愛情、人生與生命的真諦,還是對于佛門修行人高度認識戒律價值、正確認識自度度人的關系等方面,都有很大意義。
因此,我推薦大家都能夠看看這部影片,并歡迎大家就此片的啟發價值深入探討。
無盡奇珍供世眼 一輪圓月耀天心
——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樸初為弘一大師的一生題詞
(1)一九二一年三月,溫州慶福寺閉關安居,從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的著作,并親自以工楷書寫,歷時四載,始告完成。
片中老和尚有言:“ 戒律從唐朝南山道宣創作,自南宋以后南山律便失去真傳。弘一歷時四年,遍考中外典籍,鑒于南山律戒相復雜,難以記誦,于是他用列表說明的方法寫出書稿。今日閉關結束,大功告成了!”( 此即:《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
看到這里感慨啊!多艱難啊!大家要珍惜所有祖師大德的著述以及佛經啊!所有祖師的著述都是心血所成啊!我等學人要惜福啊!珍惜恭敬所有經典!!!
(2)拜見印光法師,開始沒能見著,就坐寺院外幾天幾夜,日曬雨淋。后在印光大師身邊7天,目睹老法師日常修行生活的每一細節,深深影響其以后的修行生涯。片中一細節:印光大師把缽里殘余又用開水沖后飲完,弘一法師也虛心向印光大師學習。印光大師贊嘆點頭說:“好""要惜福啊!”。
弘一法師問印光大師:“佛法究竟如何救國救民呢?”
印光大師:“因果之法乃是救國救民的急務。要是人們知道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想拯救世道人心,必須從此入手啊!”
(3)與太虛大師的一番對話。太虛大師的觀點是: “教做人格圓滿的人. 佛教是世界的.創建更偉大的佛教事業.”弘一法師還是致力于弘揚律宗。最后說:“你我走在兩條有一同一終點的路上。”
在給學生們講課時說:“律宗是最難修的一宗。社會上眾生們叫我們僧寶,所以人格品行也要修得很高..."
太虛大師:“多謝弘一法師為《三寶歌》譜曲...佛教徒的言行應該以:“盡三寶,報四恩為本,弘一師把《三寶歌》教給青年學生們傳唱,真是教化心靈啊!”
弘一法師:“教化心靈!”
(4)應倓虛法師到青島湛山寺開示律宗旨要。
倓虛法師:“寺里所有僧眾的被褥都比你的新......我一定給你換個新的. ”
弘一律師:“你不給(還我舊的) 我也無妨,我就睡這在這光板床上。”
開示:“佛教最高尚最基本的修養就是持戒。教、禪、密、凈之根基,若不嚴持戒律,各門真義便不可得。......所以,學佛人一定要以持戒為主。一旦受戒,萬萬不可受而不持。”
此段話好啊!虛云老和尚也開示:“深信因果、嚴持戒律、堅固信心、決定行門。”
昌臻老法師也反復強調:“持戒、念佛、食素。”
個人體會:確實如此!在家居士先受五戒,受后而持,個中利益無量!命運怎么改造?從戒-定-慧!逆緣來臨,持戒就是改造命運的機會""!
(5)抗日戰爭時期,弘一律師重病,還懺悔自己不能為國為民做什么。看淡生死:“大病從死”。自己生死邊際還不忘救濟難民,付囑僧眾把禪房寮房多騰出些,救濟難民. 能維持多久就維持多久. 把別人贈送的一付眼鏡賣了換作道糧,救濟災民。
開示:“念佛不忘救國!我們佛教講報國恩的。當下民族存亡,危在旦夕。僧侶們,以及所有學佛人,要遵循佛陀教誨: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以佛陀悲憫之心阻止殺戮,救國于危難!”,譜寫救國篇章 愛國之悲心,報國恩之具體實踐令人感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