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月
一臺電腦、一條電話線,兩個相隔千山萬水而且平生素未謀面的人竟在網上結婚、同居、生兒育女。這看似荒唐的游戲卻隨著網絡的普及迅速成為一種時尚蔓延開來。一種比“網戀”更高層次的網絡生活方式,正在向傳統的婚姻觀念發起挑戰。
從網戀到網婚,我們把現實的感情生活搬進了網絡世界,將心目中最美好的愛情生活在這虛擬的世界里盡情演繹,在超脫于世俗近乎真空的境界里,直抒胸臆流露真我。據有關網站和媒體的調查,自2000年3月“網上人家”開辦“虛擬家庭”后,國內不少網站也陸續開辟了虛擬婚姻的社區。在“網上人家”的虛擬社區里,注冊用戶數不斷增加,網上家庭總數也越來越多。從全國范圍來看,已有10多萬網民在網上結了婚。
然而,這種亦真亦假、亦正亦邪的網絡虛擬游戲,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現實家庭婚姻。在現實中,就有人希望通過婦聯阻止丈夫的“網婚”,理由是丈夫一心迷戀網上妻子,忽視了現實的家庭;還有人來到律師事務所,想讓律師幫忙起訴妻子重婚,理由是妻子和網上的情人進行了網婚登記和網婚;還有一位女士有一日意外發現丈夫在網上“金屋藏嬌”,不但表現出自己從未享受過的“溫柔與風度”,更已與對方育有一個一歲的小孩,一時悲憤難當提出了離婚。“網婚”已成為危害婚姻、家庭的“冷血殺手”。
婚姻的本質是夫妻兩人共同面對真實的生活,油鹽柴米醬醋茶,過實實在在的日子。而網婚則是對現實婚姻的模仿復制,是游戲的心態助長了這種現象的滋生。網絡畢竟不同于現實生活,它避免了太多的顧慮和無奈,符合人類的虛榮心理,在網上“戀愛”和“結婚”容易得很,無需付出太多,而且可以同時與多人戀愛,也可以同時與多人結婚生子,是那種說過了可以不算,愛過了可以不要的心理。只是,一場游戲一場夢,到頭來,是你在游戲別人還是別人在游戲你,誰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這種游戲已對傳統婚姻家庭和倫理道德觀念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方式。
網絡弱化了人類的責任感。在虛擬世界里,我們多的是激情,少的是責任。網上交往玩的是激情。激情來時,三言兩語就可以共步婚姻的殿堂;激情一過,卻又分道揚鑣,各尋新歡,瀟灑走人。因為是游戲,它不必面對生活的本質,也沒有柴米油鹽的現實,更沒有相扶到老的責任。久而久之,一旦這種游戲的心態侵入到現實生活中,那后果真不堪設想。人類要是失去了責任感,這婚姻,這社會,將會變得怎樣的混亂啊。網婚影響了人類的道德意識。網絡婚姻從本質上看,“戀人”雙方雖然沒有肉體上的關系,但精神上卻很投入。不管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網絡上,當你愛上另一個人的時候,都意味著背叛,愛情本身就是以精神為主的,如果愛情沒有了純潔與專一,那么僅有“性”的婚姻還能叫婚姻嗎?同床異夢,這樣的現實婚姻還有意義嗎?絕大多數網婚者開始還是理智的,并不投入真實感情,但日久生情,很多人往往把持不住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些網上夫妻,已經到對方穿什么顏色的衣褲都了如指掌的地步,而且經常口無遮攔地討論有關“性”方面的話題,而這些虛擬的“夫妻”,一旦具備了條件,難免假戲真做,移居網下變成露水夫妻。
網婚在改變著人們對家庭婚姻的態度。網婚說白了,其實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現實生活,在給我們營造甜蜜、溫馨的同時,還有眾多的不幸與失望。
在網上,一切都是虛擬的,能輕易地創造出一種完美,你可以任意抒情,你也可以集導演與演員于一身,可以盡情發揮,是喜歡悲劇還是喜劇都隨你自選。人都在潛意識里有過完美無缺的生活的愿望,網絡正好可以滿足。長此以往,很多人會因為沉醉于網婚的浪漫而拒絕現實的婚姻負累,會使更多的人放棄現實中的婚姻。這種思想更多地影響了青少年和學生。據調查,目前內地的虛擬婚姻游戲主要玩家為13歲到30歲之間的年輕人,當中絕大部分為在校學生。一些大學生已在網上“成家”。一姓李的大學生認為這種游戲既有新鮮感又能享受愛情的甜蜜;一名姓韋的學生更因為“太太”突然提出“離婚”而懊惱了好幾天;還有一個學生在一游戲內盡享“齊人之福”,不但有一個太太更有三個女朋友。他們覺得網上結婚比起現實生活新鮮、刺激,和“老婆”聊膩了再換一個就是了。
青少年正處在青春期,判斷能力較差,意志力也較薄弱,過多地沉迷這種虛擬的情感游戲,必將嚴重影響孩子們的戀愛觀、婚姻觀,乃至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網婚”雖然新鮮刺激,但它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卻是實實在在、有目共睹的。面對這種“時尚”,我想,我們還是少一些沖動,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謹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