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俗語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道理淺顯易懂,做起來卻很難。
讀書時,有人經常在眾人面前炫耀她的家境優越,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談吐高雅,優于常人。等到畢業時,人們見到她的父母,萬分驚訝,那是一對來自浙西農村的老年夫妻,一輩子很少走出大山,一口難懂的方言土語,因為與人交流語言不通而顯得木訥、不知所措。
我們很難理解,優秀如斯的她,何苦要為自己編造出如此大的謊言,是為愚弄同學,還是蒙騙世人,抑或是以謊言滿足自己的虛榮之心。
虛榮是一堵看不見的墻,把理智與倫理道德隔在墻外。家境的優越、母親的容貌、父親的才干地位一次次被兒女提起,作為炫耀的資本。如果實在沒有可炫耀的,則要么編造,要么把父母逼上整容、造假的深淵。
人生在世,比拼的是個人的才能,縱然母親再美、父親再能也無法代替兒女走完人生之路。
虛榮是橫在不少父母與兒女之間難以掙脫的牢籠。常有兒女嫌家貧,少見父母嫌兒丑。人類總是在撫育后代中耗盡心血,到頭來,卻遭到兒女的不滿乃至遺棄。
如今的很多孩子,早已被嬌慣得不成體統,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中有多少考慮過父母的感受,又有多少人尊重過父母的意愿。
當孩子一次次提及母親丑陋的面容,一次次以發火應對母親對家長會的缺席時,她是否想過母親的內心又何曾不是遍體鱗傷,她是否想過,年過四旬的母親躺在手術室里大面積整容所面臨的巨大風險!
人心皆是肉長成!為何到了兒女心中,面子竟然重于生命,虛榮竟然重于親情!
危難來時,母親考慮的總是兒女的安康;幸福來時,母親希望兒女加倍幸福;平淡來時,母親期待兒女走出平淡收獲成功。
為人子女者又怎忍心嫌母丑、怨家貧!
在中國,母與子本就是不平等的對立者。很多人常說,一生還不清的兒孫債,其實,真正有愧的應是那些虛榮度日、不諒解父母的為人子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