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網
北京市商務局三十日公布了《北京市商業零售企業員工行為禮儀規范(試行)》,禁止商業零售業服務人員亂發“爺”脾氣,如不得有不耐煩情緒,嚴禁用輕蔑或審視的眼光掃視顧客等。
北京人的“爺們”脾氣可是出了名的了,表現出愛好面子,時時刻刻、各個地方都保持著一種高姿態,以大爺身份自居,俯視蒼生的姿態。這種普遍流行的俯視甚至蔑視大眾的高姿態,反映出一種很狹隘的心理,自以為普天之下唯我獨尊,這是與現行的平等民主思想格格不入的,是民眾自己一廂情愿虛幻的“拔”高自己的心理地位。
造成這種心理優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長久以來“北京”這個名字總是與皇城、首都這樣醒目的字眼捆綁在一起,是一個泱泱大國的政治、文化、經濟最繁榮的地方,是全國達官貴人聚集的地方,又是天子腳下,是全國最安全的地方,給人一種神圣的感覺,總能引起別人的向往。確實說不定街上隨便找來一個大爺或小伙子一問就是歷史上哪個官人的后代。這些也確實能給北京人增添不少心理優勢,但所有這些都不能是造成“爺文化”的充分必要條件。想要做爺可以,但必須拿出自己的資格來,不能憑借祖上或政策等外界環境的優勢而擺出爺架子,這不但是懦弱的表現,還是與時代相悖的,對中國的形象還有一種腐蝕的負作用。
我們現在的管理理念或道德倫理的一條就是顧客至上或者說客人優先,尊重客人,以東道主的身份服務客人。北京是各國政要或商界名流頻繁流動的一個重要中樞點。是我們中國開放與世界交流的一個窗口,是我們國家的臉面,形象的代表。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更是需要接待大批大批世界各國客人的時刻,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現自己新面貌的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北京作為中國的形象代表,應該時刻表現出友善、包容的一面,給中外各地的客人一個家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由各種因素組合而成的,如干凈的街道,有序的交通,繁茂的花草樹木,友善的中國人,完善的生活設施等。這些因素的形成是需要千千萬萬的北京人的努力的。假如北京人還是保持原有的那種蔑視,不屑,沒事亂發脾氣的“爺”姿態,“家”的感覺就無法塑成。
居住在中國首都的北京人該意識到他們作為首都人的社會責任、民族責任或者是國家責任,該把他們的“爺”姿態轉型了,把原來那種狹隘的,自我定位的高高在上的,蔑視的,愛理不理的傳統北京“爺”姿態轉型為大度的,包容的,友善的,作為首都人應有的不至于自視清高又不至于唯唯諾諾的新型“爺”姿態。(呂文奕)
來源: 寧夏網☆華興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