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周明華
人生的各階段化為操場上的6個攤位,在“成年時期”的攤位上,一名學生將寫著“性傳播”的乒乓球扔在“艾滋病”籃子里。27日,廣州黃埔區石化中學引進香港教學理念,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大大方方地學習性健康與防艾知識。而據黃埔區2004年一項對家庭性教育狀況的調查顯示,有六成家長認為學校開設性健康教育課有必要。
筆者注意到,不少網友于此的評論有些一邊倒之勢,大加鞭笞。甚至怒斥曰:“這樣的課堂教學不雅”、“這是一種性誘導式教學”、“這個老師是‘黃老師’”。
但在我看來這種聲音有較為明顯的斷章取義之嫌,看什么事物如果一刀切就會出問題。在一種寓性知識和各種防艾知識于游戲之樂的教育方式現身于孩子們身邊的時候,我們在還未認真審視其內容的主流方向和教育智慧之前,便急風暴雨式地揮舞著狼牙棒,這樣不僅對現實起不到任何建設性的補救和匡正,更會因科學、陽光的性知識缺失而讓自然的“性”背負著太過沉重的罪惡與疼痛。
隨著現代文明社會的推進,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性是一門科學,一種文明,一項大自然的天然賜予。我們不提倡封建社會的那種背棄人性的禁欲,但更反對那些無所顧及與節制的性濫;不提倡甚至禁止婚前性行為,這是相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的。況且,讓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操守觀,確立正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更是一個文明和諧社會所需要的現代公民素養構成。
所以,廣州市黃埔區石化中學這張防艾以及性知識的“教育牌”出得好,出得及時,這個讓孩子喜歡參與的游戲應該得到提倡。我們需要這種切實為孩子著想的智識與創新,需要這種社會的人文關懷和積極響應。
人類社會對性當然并非百無禁忌,但受傳統文化思想的桎梏,我們長期以來對性施加了太過沉重的罪惡感和神秘感,連用生理衛生課本向孩子們傳授科學、健康的性知識都要遮遮掩掩、猶抱琵琶。懷著對性有罪惡感和神秘感長大的孩子,我們的社會是無法奢望他們能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性的。
而今,石化中學將防艾及性知識擺到教桌上來,我們應由衷地感謝他們的膽識與創新勞動,即便這種創舉有需要細化和改進的地方。所以,我們盼望更多的性和防艾知識得到普及,讓孩子們接受健康、科學、陽光的性教育。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