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節目實錄:母親殺死施虐父親你支持兒子告母親嗎
2006-12-30

 2006年12月29日 齊魯開講 
 
  主持人:齊魯開講,凸顯民意。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現場直播節目齊魯開講。

  因為家庭暴力,妻子將丈夫殺死,引發了家庭的悲劇,但是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將母親送入監獄的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使原本悲慘的故事,又在增添一份悲劇色彩。到底怎么回事?我們來看一段短片:

  代憲芝是湖北省竹溪縣的一位普通山村婦女,其丈夫性格暴虐,平日生活稍有不順就對代憲芝拳打腳踢,結婚20多年來,代憲芝一直生活在丈夫暴虐的陰影中。2004年,代憲芝感到再也無法忍受丈夫的虐待,于是便找人把丈夫殺了,對外謊稱丈夫是被毒蛇咬死。在外地煤礦務工的兒子回家后,發現父親死得蹊蹺,經過調查,發現了事情的真相。母親的恩情和父親的冤屈使代憲芝的兒子陷入了極度的矛盾之中,但他最終還是向公安局舉報了母親的罪行。

  主持人:正在我們齊魯電視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悲情母子》就是源于這樣一個類似的、真實的案例。那么兒子的這種做法是大義滅親,還是不倫不孝?今天的《齊魯開講》和大家一起來討論“母親殺死施虐父親,您支持兒子將母親告上法庭”嗎?

  首先為各位介紹一下今天來到直播現場的各位嘉賓。坐在我右手邊的是贊成兒子做法的兩位嘉賓,第一位是: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馮軍教授。

  馮軍:大家晚上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在《悲情母子》中兒子吳勇男的扮演者,青年演員靳東。坐在我左手邊的是持相反觀點的兩位嘉賓,他們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長范忠信教授;第二位是我們的一位市民代表豐云女士。在我的正前方依然是我們的自由言論席。是專門為后面就坐的朋友們設置的自由言論席,只要你們對這個話題有看法,就可以走到這個席位上,發表您的觀點!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在電視連續劇《悲情母子》主演兒子吳勇男的靳東。我們先來問問靳東,這部電視劇中你出演兒子吳勇男這個角色,可以說是賺足了山東觀眾的淚水。您支持吳勇男做法的理由是什么?

  靳東:我想之所以選擇了最終這么一個決定,是因為不管是對于母親還是對于自己,我是從靈魂上幫助她解脫了吧。

  主持人:你覺得兒子對母親是一種幫助。

  豐云:我不接受靳東的觀點。你把母親都送進了監獄,這個心靈和肉體的雙重囚禁,這算什么救贖?

  主持人:幫助從何而來?

  靳東:因為首先我是山東人,我覺得還是從現實生活中談起。從我個人情感上來講,我覺得我應該站在那一邊。但是,你歸根結底要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如果聽之任之,可能就會更嚴重。如果是去自首,一定是幫她從靈魂上解脫,這是我所理解的。

  主持人:其實我想不光是靳東,在情與法之間,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是這樣。如果說這個事情一定要有一個結果的話。

  豐云:那親情您擺在哪一邊?

  馮軍:豐云女士,你雖然今天坐在母親的席上,但你沒有認識到,兒子是在幫助你啊!他雖然把你送進了監獄,但是你心靈解脫了。如果你不是一個殺人的慣犯,不是一個殺人的儈子手的話,你殺人會感到心里悔恨的。其次,他幫你減輕了責任。如果你兒子不把你送到司法機關去投案自首,你的處罰是非常的重的。現在把你送到監獄投案自首,按照《刑法》第68條的規定,《刑法》第68條說得很清楚:如果你投案自首了,你是要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如果你判的很輕的刑,要感謝你的兒子幫助了你,真的幫助了你。

  主持人:馮教授告訴了我們為什么靳東是幫助了母親。范教授,你同意他這種說法嗎?

  范忠信: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要說幫助母親的話,他必須建立一個前提,就是母親的犯罪行為一定會被偵查出來。如果我不向公安機關檢舉、揭發,我不去勸她投案自首,有一個相當大的可能性:就是母親不會受到法律制裁。

  主持人:范教授,您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為什么可以說這樣的話呢?

  范忠信:我在這里講的是法律和情理的矛盾。那我認為,兒子首先考慮的是:母親是至愛的親屬,是最近的親屬。情感應該在多數人看來,應該超越法理。正因為如此,所以西方國家也好,中國國家也好,都有一個親親相隱的規定:那就是國家給了做兒子的一個權力。在你的親屬犯罪的時候,你有權力隱瞞這個親屬罪行。現在如果說兒子告發母親是一種救贖,是一種解脫,這個工作也不一定要兒子自己來做。因為即使兒子不告發,國家也會采取其他的措施、其他手段來實現偵破罪犯、處罰罪犯。如果讓兒子來做這個事情,就是把最尷尬、最難的事情讓一個最近的親屬來做,這是不人道的。

  主持人:之所以兒子做出了這樣的行為,而且又引發了爭議,是因為他的母親是一個悲劇的,她的命運也是一種悲劇的結局。各位怎么看待這個母親的這個經歷?豐女士。

  豐云:是這樣:根據我國全國婦聯的臨時調查表明,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的家庭存在暴力問題。也就是說有8100萬的家庭現在都存在暴力問題。那么這個母親在受虐待了20多年、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才去殺死這個惡魔。那么母親20多年在受虐待的時候,兒子在那兒干嘛?逃避!認可他父親的這種非人的、這種對他母親的精神、肉體的折磨。

  主持人:也就是說在母親承受折磨的過程中,兒子沒有挺身而出。而父親的這種行為也沒有得到禁止。

  馮軍:豐云女士,你說話太不講事實了!你在什么地方到過兒子逃避了他的責任?

  豐云:剛才我們看到背景片中已經講過。這個兒子在20歲的時候離家出走去打工,為了逃避。

  馮軍:他打工是掙錢,幫他母親解決家庭困難,不是為了逃避他父親虐待他母親。

  靳東:我覺得我是很嚴肅地來回答這個問題。從情感上,肯定不合情,但我相信還是合乎法理的。

  主持人:在《悲情母子》中母親的扮演著江珊,雖然沒有來到我們現場,但江珊對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這個話題也有所了解。同時,我們也問她是怎么來看待劇中的這樣一個角色的?她是怎么理解的母親的這個遭遇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個短片:

  (背景資料放映)

  父親:你這個不要臉的,你說!你說不說?說!

  母親:救救我!

  母親:這個家咋都全毀了呢?

  江珊:她是一個無知的婦女,在對法律、對社會,她都有這種很原始的這樣一個本能的出發點去看。

  母親:我就不該跟著他。

  江珊:她在承受不這種迫害和折磨的時候,她唯一能夠反抗的就是讓這個人消失掉。

  兒子:你殺了人。

  母親:我殺的不是人,我殺的是畜生!

  江珊:她可能在之前選擇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是都無濟于事,都沒有辦法能讓自己擺脫這樣的一個受折磨、受迫害的這樣一個境地。

  母親:為啥就該我受那樣的罪啊?我這輩子恨死他了。

  江珊:盡管她做了很無知的、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對孩子來講,我認為是偉大的。

  母親:我把該做的都做了。你還想讓我咋樣?難道你想看著別人把我一槍斃了,你才肯放手啊?

  主持人:剛才我們聽到母親的扮演者江珊說的一句話,她殺的不是人,是畜生。在她幾十年遭受的這種不公平或者慘無人道的折磨的過程中,法律沒有支持她,也沒有保護她。而她迫不得已做出這種違法行為的時候,法律還是要嚴懲,是不是太殘酷了?馮教授

  馮軍: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

  主持人:為什么?

  馮軍:因為她其實殺死的不是畜生,是人。只有一個前提,她可以這樣說:她真的是把這個人當成畜生。那是什么情況呢?就是這個父親,如果是對他的妻子是那樣的折磨,以至于他的妻子不能生存。比如說還因此而扔掉了孩子,包括妻子家里的親屬,他兩家的親人。如果這個人要是壞到了這樣一個程度,甚至連周圍的人都要殺死。那我們可以說:這個人可能真是一個畜生,是這個社會真正的敵人。但是這個父親只是因為家庭的一些問題,對母親實施了虐待行為,而且這種虐待行為還是有原因的。

  主持人:您好像在為施虐的父親在開脫。

  馮軍:他是人啊,他不是畜生啊,所以你不能殺死啊,當然這一點要明確的。你不能說在家里吵吵架,我就把你殺死;跟朋友之間有些糾紛就把你殺死。殺死了之后,說你是畜生。這樣的說法是非常不人道的,她不能這樣說。

  范忠信:說她殺死的是畜生這個話在法律上也是不成立的,這個我贊同馮教授的觀點。但是應該說這是她殺人行為的起因之一、導致的誘因之一。那么這樣講呢,就是說這個母親作為一個殺人犯,罪無可恕,但是情有可原。我們現在講的就是情有可原的一方面。

  馮軍:是情有可原,關鍵是原諒她什么?我們是說情有可原,但定罪是一定要定的,她殺人就要受到懲罰,這是不可懷疑的。一般情況下,這樣把人殺死是要判死刑的。因為她長期受到虐待,我們說我們不判她死刑,我們可以從輕處罰,再加上她的兒子又把母親送去自首了,我再加一個從輕。范教授剛才說的,孩子把母親送到公安機關去投案,這太殘忍。其實不是的!因為孩子把母親送去以后這不是殘忍,是人道,他讓母親受到更輕的處罰了。如果說不是孩子送過去,不是她兒子把母親送過去,是另外一個人,那要從重的!

  主持人:那叫舉報!

  馮軍:對啊。兒子把她送去投案自首,要從輕的!所以他的行為絕對是人道的,而不是殘忍的。

  范忠信:馮教授,我看啊,這個問題其實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說如果孩子自己送過去,是他自己親手啟動了刑事司法程序。

  馮軍:對。

  范忠信:如果是別人啟動,對他母親來講,沒有情理上的問題。但兒子親手啟動,就是違反情理的,不人道的。

  馮軍:他怎么不人道呢?我說的很清楚,他是在幫助他母親嘛!那如果是其他人舉報母親,那她要受到更重的處罰啊!你說的那個肯定有一個前提,什么前提呢?也就是孩子不舉報,其他人沒有任何人舉報,所以母親不會受到懲罰。但是你說的這個前提,在現在這個社會里是不存在的。而且這個案子中間,知道這個事情的不光是兒子,其他人都知道的。

  范忠信:對,其他人可以舉報。

  馮軍:對。

  范忠信:因為殺人是公訴罪,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其他人舉報,也沒有像這個孩子舉報這樣,造成一種親情上的一種重大的陰影、重大損害。

  馮軍:什么叫重大的陰影?他幫助了母親還叫重大的陰影嗎?

  范忠信:但是刑事司法程序是他啟動的,這是沒有問題的。

  馮軍:他不啟動別人也要啟動啊!

  范忠信:他不啟動,別人可能啟動得更晚。

  主持人:范教授,您是搞法律工作的,搞法律工作的都好說一句話叫“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是吧?

  范忠信:對。

  主持人:肯定的是母親犯法了,因為她殺了人。按照這個說法,這個事早晚會東窗事發。那按照馮教授的說法,如果這個舉報的不是兒子,不是一種自首行為的話,那可能是被揭發行為了,那這母親可能就要從重處罰。那從這個角度來講,兒子不是去幫了母親嗎?

  范忠信:但是我認為,這個不是簡單的幫助問題。即使在歷史上來講,也不會要兒子這樣去幫助母親。因為這樣幫助母親,是把母親更早送上法庭、送進去審判為代價的。這種幫助我們中國歷史上,甚至包括西方歷史上,從來不要求這樣幫助母親。因為這個幫助或者這個一個任務是由國家來完成,由其他公民來完成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我們把法律和情理的問題混為一談了。

  馮軍:范教授,你是搞中國法律文化研究的,我知道你是新成立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的院長。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非常深的研究,他對外國的比較法也有非常深的造詣,這一點我承認。但是一定要看到,今天我們說的親情,如果還有點合理性的話,它已經遠遠不止傳統文化所講的親親相隱。你想一想,在傳統文化中,親親相隱有很多負面的東西。比如說,傳統文化中講到的親親相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兒子把母親送到有關機關去判罰,兒子要被判罪!這一點在現代社會就完全不能被容忍的。

  主持人:兩位教授剛才從法理上進行辯論,談到一個詞叫“親親相隱”能用最簡單一句話告訴我,什么叫“親親相隱”?

  范忠信:親親相隱簡單說就是親屬可以隱瞞自己的親屬的犯罪行為。向誰隱瞞?向國家、向所有的人隱瞞。那么這個隱瞞行為符合情理、符合人性,國家對這個隱瞞行為給予寬容。

  主持人:您覺得在這個世界中應該實行這樣一個原則,是嗎?

  范忠信:這個原則是古代中國的一貫原則,也是現代西方刑法的一般原則。

  主持人:好,謝謝。接下來是我們幾位觀眾打進來的熱線電話,我們聽一下他們觀點。您好,這位朋友。

  熱線觀眾:您好。

  主持人:您是哪兒的觀眾?

  熱線觀眾:我姓楊,我是濟南的。

  主持人:您的觀點?

  熱線觀眾:我是支持和反對各占50%。

  主持人:那你是主持人,是嗎?說一下您的觀點吧。

  熱線觀眾:首先他大義滅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她是你的母親,犯了罪同樣要去承擔法律責任。第二點是他大逆不道,因為母親畢竟是生他、養他的人,他親自把母親告上法庭,是不是狠了點?

  主持人:那要是你,你會怎么樣?

  熱線觀眾:這個不大好說,因為事情沒有親身的在我身上出現過。

  主持人:假設一下。你做出的第一反應,如果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么辦?

  熱線觀眾:我當時可能會不管了。

  主持人:不管了是什么意思?

  熱線觀眾:就是說不去告她,不理會這個事情。

  主持人:就是保護母親,是嗎?

  熱線觀眾:對。

  主持人:好,謝謝,這是您的觀點,終于出來了。好,第二位朋友,您好。

  熱線觀眾: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您是哪兒的觀眾?

  熱線觀眾:我是山東棗莊的。

  主持人:您的觀點?

  熱線觀眾:我的觀點是堅決反對。

  主持人:反對兒子的做法,是嗎?

  熱線觀眾:對。

  主持人:為什么?

  熱線觀眾:因為他父親首先是虐待他母親,搞得家不像一個家。最后她兒子又把她告上法庭,搞得又家破人亡,我很反對。

  主持人:您覺得這個兒子最終導致的這個家庭的破裂,是嗎?

  熱線觀眾:對,對。

  主持人:好,謝謝這位朋友。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大屏幕,支持兒子的做法的是8751票,反對的是14173票。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攀升,我剛才記得節目開始的時候,大家是齊頭并進,但是現在拉開了很大的差距。簡單的分析一下,靳東你覺得為什么會這樣子?

  靳東:我覺得可能從來電話的朋友那里也好,還是回復范教授的話中也好。您提到可能是因為以往的中國古代有這么一個大家共同的認知的道德。我們所談的這個問題,不是說我把我的母親“告”上法庭,是“送”上法庭。有這么一個概念上的區別,也就是說我覺得已經是在完全違背自己情理、情愿的情況下去做的這么一個事情。我覺得是那個年代,是我們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結果。

  主持人:好,謝謝靳東的觀點。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大屏幕,數字又在變化了。支持兒子的做法已經超過了1萬票。廣告之后,我們《齊魯開講》繼續開講。

  (廣告)

  主持人:《齊魯開講》,凸顯民意,歡迎各位回到我們的直播現場! 剛才我們一直在討論母親因為遭虐待殺父親,孩子又把母親告上法庭這一個事情。剛才靳東提出一個觀點,他說不是“告”,是“送”。為什么是這樣呢?我覺得這里面包含著一個非常復雜的心態。接下來,讓我們看一個短片,也是在我們熱播的電視劇中,劇中人物的一些心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背景資料)

  兒子:她畢竟是我媽,但如果不起訴她,我自己可能又觸犯了法律。一個人怎么可能既是個好母親又是個罪犯呢?

  另外一個兒子:你可以不管。

  兒子:可是事關咱媽,還有咱爸!我怎么不管?我能怎么不理?

  醫生:一個兒子把自己的親生母親送上了法庭,這是不是太違背常理了吧?當然,你是大義滅親,值得欽佩。可是你是不是太狠了點兒?

  兒子:兒子求您,去說出來吧?

  母親:胡說啥呢?

  兒子:我是要替我爸討回公道!

  母親:誰替我討回公道?

  母親:從今往后,咱倆沒關系了。我不是你媽,你也不是我兒子。

  兒子:我不是個人!我不是個人!

  兒子:她受到的是法律正當的懲罰,而我受到的卻是心靈的拷問與煎熬。不管別人說我到底是逆子還是孝子;是愛我媽,還是恨我媽,我相信最最終都會有一個公道的評價。

  主持人:“是逆子還是孝子”。我第一次看個片子,片子的一個鏡頭應該是劇中人物吳勇男在抽自己的耳光,然后說我不是人,我不是人。我想知道,靳東,當時你個人真實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靳東:我覺得就像這部劇里的一句臺詞吧:“可能她受到的是身體上的囚禁,而我受到的卻是心靈的拷問與煎熬”。如果說我換成了戲里的吳勇男,還是生活在現如今,我覺得我會受到的心靈的拷問。

  豐云:對,你受到的應該是心靈的懲罰。母親受了心靈的囚禁與肉體的囚禁,我在強調一遍,羊還有跪乳之恩,烏鴉還有反哺之育,你作為一個兒子,怎么能夠親手把母親送上法庭?

  靳東:我覺得你說的這個很對。但是母親即使受到家庭暴力,父親也罪不致死。

  豐云:那個父親沒有人性。這母親在保護自己生命的同時,那是為了自衛,才把他殺死。

  馮軍:豐女士也好,還有剛才第二個打進電話的老同志說法也好,是一個非常樸素的感情。包括我們劇中他講的一句臺詞,都是一個非常樸素的感情。你們只看到了是誰把他母親送上去的,你們沒有看到把她送上去什么后果!我們反反復復在強調這一點,后果是什么呢?是幫助他母親減輕了責任!從靳東的角度,他并不是說他拆散了這個家。

  豐云:她受了他父親20多年的折磨啊!你又把她送上法庭再受15年的監禁!這一生就全毀了,一個女人的一生啊!

  馮軍:是,你說得很好。她受到了折磨,但她畢竟殺了人了。你不能說受了折磨,你殺了人我就不判你刑啊!

  主持人:這是她應得的一種報應。

  馮軍:這是她應得的。

  豐云:那20多年的打罵啊!一天一天堆積起來的打罵啊,誰又管過呢?

  馮軍:你聽我把話說完,豐云女士。如果不是兒子把母親送上去,她就不可能是判15年,那可能是判無期啊!

  豐云:她可以判無期!因為15年和無期對一個女人來講,已經是沒有區別了。

  馮軍:所以我們說,你不要老想是兒子親手把母親送上法庭,而是要說兒子送上去給母親帶來什么有益的反應!

  主持人:其實我明白豐云女士她的一個想法是什么?她覺得即使他是無期也好,15年也好,20年也好,但是這個事情不應該由兒子來做,兒子這個時候應該想到的是給母親一個機會,哪怕是一個非常小的機會,很僥幸的機會也應該想著讓母親去自由地幸福地生活下去。

  豐云:讓母親自由地選擇。

  馮軍:他就是這樣做的。他把她送上去不是判輕了嘛!他可能說我是兒子,我就要把母親的所有的證據隱瞞,不讓她上法庭,但是不可能啊。

  豐云:沒有。他把母親送上了法庭。剛才打電話的第一位觀眾就說了,還是個小孩子,她都說“她就不管了”!兒子作為一個成年人,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馮軍:她可以不管,而不管帶來什么后果?不管,那就是別人告她!那就是重重判罰!

  豐云:親親相隱規則嘛。

  馮軍:怎么叫親親相隱這個規則呢?

  豐云:當然了,兒子保護母親嘛!天經地義啊!

  馮軍:他要是不管,那就判得更重了!

  豐云:天經地義啊,她養育兒子20多年啊,他應該保護母親啊。

  主持人:各位,我覺得問題就在這兒了,到底哪種做法是保護?豐女士認為幫助母親去隱藏這個事件,能讓母親盡量地逃避出去,這是一種保護。但馮教授認為避免有一天東窗事發,所以說讓她投案自首這是保護。范教授,您認為?

  范忠信:從一般情理講,兒子對母親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隱瞞,所以古今中外都主張“親親相隱”。如果要是說國家一定會查處罪犯,那么古今中外的這個制度都不存在,沒有必要存在嘛。

  馮軍:范教授,他說親親相隱是說兒子隱瞞后,不追究兒子的責任,不是說不追究母親的責任!

  馮軍:兒子即使不把母親送自首,兒子也不會受到懲罰。這個意義上講,那母親還是要受懲罰的嘛!

  范忠信:不是,母親的罪行,兒子要隱瞞。法律給予寬容,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馮軍:我這里有案件啊,有一個人的父親犯了搶劫罪,兒子把父親送到縣官那兒去審判的時候,縣官說兒子免罪,父親就免罪。但是這樣的一種法律在今天的中國是可能的嗎?怎么可能說兒子把母親送上去以后,母親就不受懲罰了呢?你如果那樣做,這是公平正義嗎?

  范忠信:馮教授,在古代中國早就解決這個問題了。

  馮軍:怎么解決的?

  范忠信:這個應該是這樣的:在古代中國,親屬犯罪,近親屬有隱瞞的義務。

  馮軍:對。

  范忠信:那么這樣來講,如果說,你一定要告發你的親屬,那么你的親屬視同自首,你本人要受到告發罪制裁,這在古代中國是這樣解決的。今天中國法律不健全,所以沒解決好,是這樣一個問題。

  主持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范教授的觀點是:作為親屬,有權力隱瞞這個事件的事實,他有這樣的權力?

  馮軍:哦,要用你這一套規則,我們今天是什么樣的法律?一個兒子把母親送到監獄里去了,送到司法機關審判了,母親說母親是自首,兒子還犯罪,這是個什么樣的法律?

  范忠信:古代中國是這樣。我們沒說這個法律在今天中國是怎么樣,好不好?我們是說古代中國已經解決了這樣一個法律和情理的尷尬問題。

  馮軍:它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

  范忠信:已經解決了。

  主持人:我們從古代回到現實。還是就我們這個事件中的這個兒子和這個母親之間的關系,兒子的這個做法,到底你的觀點是什么?這位小伙子。

  現場觀眾1:首先,我覺得這兩個方面應該是國家大義和個人感情之間的問題吧?有一個古代的故事,就是古代有一個大臣,他發現一個人搶劫,他就去追,追到這個人一看是自己的父親,他把這個父親送到了衙門。后來他怎么做的呢?因為忠孝不能兩全,他把父親送到衙門之后,他自己就自盡了,他就做到忠孝兩全。

  主持人:那最終說出你的觀點?

  現場觀眾1:我是反對的。就是從我個人來講,要是我的話,我會選擇逃避。

  主持人:逃避。

  現場觀眾1:對。

  主持人:支持,從您的角度來講,逃避就是對母親的保護。好,謝謝。那位先生。

  現場觀眾2:你能逃避法律的制裁,但是你能逃避自身心靈的折磨嗎?面對這個問題,我就講,情和法本身是個很矛盾的東西,我就堅決支持兒子的做法。為什么呢?從某種意義上將,他是幫助母親解脫了一種心靈折磨。如果我們引用剛才那位教授說的“親親相隱”那種做法,那么他可以回避這個事,但是他在心里能永遠回避嗎?我想在這個意義上將,他是幫助母親。所以說我是非常支持孩子的做法。

  主持人:也就是說可能獲刑15年,但是母子都獲得了一生的心靈的釋放。

  現場觀眾2:對。

  主持人:好,謝謝這位先生,最后一位。

  現場觀眾3:觀眾:我的觀點是支持兒子做法,因為我們的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出現這種兒子告母親的現象而否定法律的權威性,謝謝。

  主持人:好,謝謝。情與法之間大家個有選擇,我們看一下大屏幕觀眾朋友們的選擇。今天是我們應該說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支持率非常高漲的一期節目,可能我們今天這個節目真的是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心靈,因為它牽扯到我們中國人,尤其是我們山東人這種內心深處的心情、母子之間非常矛盾的這樣一個問題。支持兒子做法的是22500,還在不停地翻滾;反對的是56512票。差距是越來越大,我想問一下馮教授,您怎么看這樣一個已經是成倍的差距了?

  馮軍:我自己猜測,不敢肯定的,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反對兒子的人,他沒有想到在先進的法律體系下,兒子的行為他是幫助了母親,這是一點,他們沒有理解。所以他們老是說,兒子把母親送到監獄里去了,但沒有想到,正是因為兒子的這個行為,讓母親在監獄里少關多少年,甚至保住了生命,這一點他們沒有理解!

  第二個理由,我推測可能是,山東的確是儒家的圣地,儒家文化里面它尊重母親啊,我們坐在對面的就是母親嘛,他們是母親的支持者。

  主持人:你覺得在山東可能有特殊的地緣性。我們聽一下幾位朋友打進的熱線電話。您好,這位朋友。

  熱線觀眾1:您好。

  主持人:您是哪兒的觀眾?

  熱線觀眾1:我是濟南的觀眾。

  主持人:您的觀點?

  熱線觀眾1:我對這件事情持反對的意見。靳東扮演的角色是騙取了母親對他的信任,包括他周邊的朋友、還有常醫生對他的信任。騙取了信任來獲得的證據,我覺得這樣淡漠了人間的這種真情,讓人感到心寒。如果都這樣做,人們之間就已經沒有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那種心態了。你不能理解我,我不能理解你,這個社會很可怕。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認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上被欺辱、被凌辱、包括被丈夫的毆打,在社會上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就在我們當今社會得不到真正解決。那么你說讓一個女人在什么地方去來平衡自己的心理呢?所以她的犯罪是不是社會有責任?我們的社會法律制度是不是有責任?這是第二點。我就想發表這些意見。

  主持人:這位女士看來是一直在關注靳東參與的這部電視劇,而且把劇情了解得非常得細致。所以這位女士,千萬要記住劇中的人物叫做吳勇男。今天坐在這兒的是靳東,千萬別批判人家靳先生。第二位朋友,您好。

  熱線觀眾2:您好。

  主持人:您是哪兒的觀眾?

  熱線觀眾2:我是山東的觀眾。

  主持人:您的觀點?

  熱線觀眾2:我是堅決反對。

  主持人:為什么?

  熱線觀眾2:因為是自己的母親啊,再怎么樣也是自己的母親啊,養你20年了!20年是什么樣的恩情、什么樣的仇恨化解不了啊?他父親已經死了,他母親受他父親的虐待,還要讓她失去一個母親嗎?

  主持人:好,謝謝這位先生。這位先生說的觀點,我覺得很現實的。雖然你對父親和母親都有這樣的親情、非常深厚的親情。但是父親已經沒有了,只有母親了。但是你還要把唯一的親人監禁15年,這樣做法對一個家庭來說意味著什么?看一下大屏幕,支持兒子做法的是25375票,反對的是68354票,我們今天估計會突破10萬票,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不要忘了拿起電話參與我們的節目。廣告之后《齊魯開講》繼續開講。

  (廣告)

  主持人:齊魯開講,凸顯民意,歡迎各位回到我們的直播現場。在第三段節目開始之前,先請我們現場的各位朋友發表觀點,兩位女士。

  現場觀眾1:我持反對意見,因為這樣會使母親非常傷心,并且我覺得這個母親特別可憐。她辛辛苦苦地把他撫養大,很不容易弄這么一點錢供他上大學,真的很不容易。再一個說他父親虐待在前,他母親實施制裁在后。他母親受虐待的時候,法律在哪里?她一個弱女子,誰又來為她說話,討公道呢?

  主持人:那您對兒子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現場觀眾1:我對兒子的做法我是不支持的,因為這樣不合乎人情。

  主持人:好,謝謝。另一位呢?

  現場觀眾2:我覺得我是支持兒子的觀點。我們是一個法制的社會,那么在情理和法理之間,我覺得還是應該選擇法理。首先我覺得我們講依法治國,同時也講以德治國,但是我覺得以德治國是必須要以依法治國為基礎的。那么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法制的社會,母親她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剝奪了父親的一個生存的權力,我覺得母親是沒有權力這么做的,她侵犯了父親的基本的權力。

  主持人:我明白了,母親再受到百般的虐待也沒有權力剝奪他的生命。謝謝,兩位。

  現場觀眾3:我是反對兒子的。因為在那樣一個歷史環境下,在那樣一個時代下,母親別無選擇。

  主持人:沒有什么時代,就是現代。

  現場觀眾3:因為母親很無奈,她在肉體和精神上已經受到很大的折磨,所以她最終選擇了那樣的方式——殺死了那個父親。

  主持人:覺得是值得同情的,是迫不得已的行為。

  現場觀眾4:我是堅決反對的。因為我先聲明我是生在那種單親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母親是無辜的,是受虐的人。因為當時母親是一個法盲,當時政府也沒有把自己的法律政策實施到每一個家庭里、每一個人心里面去。還有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重男輕女。對于母親來說,母親是在20多年忍受這種虐待,而走頭無路的情況下才做出的這種選擇。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事實大家都清楚,你剛才說你也有這樣的體會嗎?

  現場觀眾4:對。因為我應該說是比這個事件更厲害點,是因為我的父親不僅虐待我的母親,還虐待我們三個孩子,我可以見證我父親每次在除夕夜是怎樣打我和我的母親的。并且,那個孩子離家20多年,他根本就不知道母親這么多年是怎么熬過來的。母親是 “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可以是在走投無路才那樣做的,沒有人去幫助母親。所以說,母親作為一個女人,已經失去了一個男人給她下半輩子帶來的那種幸福。但是假如兒子還站在法庭上指責母親,知道兒子是把她帶上法庭的人,她更加覺得一個女人是失敗的。那么作為母親,她也失敗了。

  主持人:我想你先不要動,我想問問馮教授。你聽了這番言論,她有這樣的感受。我覺得很能說明問題,您有什么感受?

  馮軍:我聽了這個話以后,是非常痛心的。在中國這個社會的確有很多男人,他們可能施加很嚴重的家庭暴力,打她的母親和她的三個孩子。但是我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在有的情況下,可能我們應該原諒父親。他打孩子,可能是因為他家庭承受的負擔太重;可能是因為他外面受到朋友的欺負;可能是因為領導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不圓滿,有的時候種種的原因,有的時候你也要去理解父親。那么我們說在這個案子中,談父親的責任,他當然是有責任的,他是有過錯的,他打了母親。但是不能說因為父親打了母親,孩子就不能把母親送到法庭去。父親有責任,因為這個責任,所以母親不能判死刑。母親無奈,這一點我們是同情的,母親是被害人,我也同意。但是就像我們有些女性說的,不能因為這一點,不能因為他虐待你,虐待了20年,你就把他殺死。

  豐云:馮教授,你要是愿意20多年了被人家天天打罵嗎?

  馮軍:我不愿意,但是即使是打了我,我也不能殺死別人。

  豐云:我想20多年的虐待誰來補償啊?誰管?

  馮軍:受了30多年的虐待,你也不能殺死他!

  主持人:好了,聽聽孩子的聲音。

  現場觀眾4:教授,您這樣是站一個法學的角度上。您知道嗎?當時打我們的時候,是沒有人幫助我們的。我爸拿那么長的鐵棍子打我媽,我媽為了護我們,沒有人看到當時的那種場面。同情只是兩個字,但是您不知道,肉體上的疼痛是同情兩字能解決的嗎?

  靳東:對不起,我打斷一下,盡管你是反對,我覺得我很高興你能這么說。盡管你反對我,我覺得我們應該用我們這代人共同來建立我們國家的法制,而不僅僅存在于這個問題的爭論上,好嗎?

  現場觀眾5:我是堅決反對兒子把母親送上法庭。因為這樣子的話,于情不忍。

  主持人:好,謝謝你。最后一位女士。

  現場觀眾5:我也是反對兒子把母親送上法庭,因為血濃于水。換成是我的話,在親情和法律面前,我會選擇親情,因為沒有什么能替代得了親情,謝謝。

  馮軍:要是不送上法庭的話,他母親受到更重的懲罰,怎么辦呢?他不是幫助了母親嗎?他讓母親受到更輕的處罰了,為什么幫母親的這個行為不能實施呢?

  現場觀眾5:那劇中的兒子是給他的父親討公道,那么他的母親20多年的虐待誰來給她討公道呢?

  馮軍:可是他幫助了母親啊,他讓母親受到了更輕的處罰了。

  主持人:這位女士的觀點,我覺得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今天上來發言的大部分都是女同胞。在親情和法理面前,一旦出現沖突的時候,她都義無反顧地站在親情一邊。范教授。

  范忠信:我認為馮教授一個觀點我是堅決反對的。他說兒子把母親送上法庭,是幫助母親,這個在我看來是不成立的。你是要讓所有的兒子在告發的時候,要考慮國家司法官考慮的事情,也就是讓兒子每做一個事情要考慮:我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我作為國家警察,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如果我不干,她要受這個制裁。但是一般的,不會這樣,我就從我的親情來考慮,我不會從國家利益、從國家的治安來考慮。

  馮軍:他不是考慮的國家的治安,他是考慮母親自己的事情。所有你們反對的,都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什么呢?就是這個兒子幫把母親送到有關機關去,這是幫助母親投案自首,這是要從輕處罰,這是要維護她、愛護她、真情的流露!他如果不這樣做,我不管她,讓她受到更重的懲罰,這叫什么兒女?

  范忠信:不管她,不一定要受到更重的懲罰!

  馮軍:怎么不受到懲罰呢?她殺了人不受懲罰?在中國今天的法制情況下,可能嗎?

  范忠信:不管她,可能延續更長的時間。

  豐云:那是警察要做的事情。

  馮軍:我當然知道警察要這樣做。

  豐云:應該把母親保護起來。

  馮軍:他怎么保護的?你告訴我!

  豐云:他隱藏證據啊。

  馮軍:在今天的狀況下,這么高明的警察,能讓你這么輕輕松松隱瞞起來?

  豐云:你今人還不如古人嗎?古人還親親相隱呢!

  主持人:豐女士,是不是這樣:作為一個兒子,像您剛才說的,隱藏所有的證據。

  豐云:這是可以的。

  馮軍:在中國這個情況下,一個殺人罪,逃了這么長時間,要讓他逃脫責任,大概是不可能的!你太低估了我們中國司法機關了!

  豐云:她能逃一天是一天啊,這是做兒子的最起碼的一個孝道!

  馮軍:你孝道什么啊?把母親害了,還孝道?!

  豐云:是兒子把母送上法庭的呀!他的父親把母親害了。

  馮軍:你在外面帶母親逃了幾十年,兒子要被判刑,這叫什么呢?這叫孝道?

  主持人:我們一直強調我們現在的法制社會,今天在我們的節目之中,包括你們兩位的聲音,也包括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在親情和法理面面前選擇親情,甚至可以隱藏證據,這不是公然對抗法律嗎?范教授,您覺得的呢?

  范忠信:這個問題不簡單是一個法律問題,它首先是一個情理問題。在法律上講,對兒子的告發行為也好,送母親到派出所也好,這個在法律上是不禁止的。法律既沒有鼓勵一定要這樣做,但是也沒有禁止這樣做,它是一種權力,這沒問題。但是問題是,這個兒子為什么要經過艱難的選擇、要那么痛苦的選擇,后來聽說他的良心受到拷問,什么原因?因為整個社會的情理、整個社會的倫理都是對他這個行為持否定態度的。那么我們社會在這樣一個社會里面,不能不尊重這樣一個社會風氣,這是一個基本問題。

  馮軍:兒子把母親送到公安局去投案自首,兒子不應該有心靈的拷問。他應該說我做對了,我幫了母親,我很高興我這樣做了。這所有人的說法都是在一個沒有法律意識的狀況下,一個非常樸素的感情的流露。

  豐云:那么20多年的丈夫對妻子的打罵,那個法理在哪里?

  馮軍:就是因為被打罵了,所以妻子把父親殺了要判輕刑啊。

  豐云:對,那是罪有應得。他肆虐在先啊。妻子是為了反抗啊。

  馮軍:他即使是那樣,你也不能殺害他!因為你有那樣一個過錯,所以判刑的時候要從輕。

  豐云:她是一個法盲啊,她受到那樣的威脅呀!她受到生命的威脅的時候,她只能采取這種方式啊!

  范忠信:馮教授,你說幫助母親,我承認客觀上講有這種效果。但是你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法學家、都是司法官。

  馮軍:你承認兒子把母親送上法庭是幫助了母親。倒過來說,如果真的有一天,你們自己的父親或者母親這樣犯了罪,你們應該想,很高興地把母親送上法庭上去。你幫她減輕了責任,你幫了母親。我再強調一遍,這是幫了母親!

  豐云:不可能的!那是大逆不道!

  主持人:豐女士還有范教授,你們兩位怎么理解大義滅親?

  范忠信:我認為在這個案子里面,不存在真正的大義滅親。

  馮軍:這個我同意。在這個案子里面兒子絕對沒有滅親,兒子幫了母親,他沒有對母親造成損害,這不叫大義滅親。

  主持人:沒有損害?

  馮軍:幫助。

  豐云:確實是滅親了。

  范忠信:馮教授,聽我一句,這個兒子本來已經失去了父親,如果再經過自己的告發失去了母親,他雙重損失,這個就是我們多數人反對的原因。如果不去告發,他母親完全可能,有可能,至少有1%的可能不受司法制裁。

  馮軍:哦,你說了半天,這個母親犯了罪,不受制裁啊?

  范忠信:我作為兒子,我有權這樣考慮。因為我不是國家司法官,我可以這樣考慮。

  馮軍:你要在99%和1%選擇,你選擇什么啊?99%的可能性……

  范忠信:在我來講,對兒子來講,親情大于法律。

  馮軍:你剛才說得很好,說在中國如果不告的話,有1%可能不被追究。那換句話說,有99%的可能被追究。

  主持人:但是這個范教授和豐女士認為可能從概率上是1%,但是當兒子的就一定要維護母親。

  馮軍:兒子就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大的智慧,拿出自己想到的99%的可能性。在這個可能性之下,我選擇一個有利于母親的行動。

  范忠信:我們兒子要的是平常人的智慧。有1%的希望,用100%的努力,隱瞞母親犯罪。

  主持人:好,兒子就應該這樣去做。

  馮軍:拿出最大的智慧。

  范忠信:不要法學家的智慧,要平常人的智慧。

  主持人:各位的智慧已經充分發揮了。我已經沒有智慧打斷各位的發言了,插廣告!廣告之后,齊魯開講,繼續開講。

  主持人:齊魯開講,凸顯民意,歡迎各位再次回到我們的直播現場。剛才馮教授和豐女士進行了非常非常激烈的辯論。當然在激烈的辯論之后,又到了我們今天節目的平靜息潮的時間了。

  記得在直播之前,我的很多朋友都說,今天沒人看電視,為什么呢?今天是西方傳統的節日——平安夜,所以說大家都出去狂歡,誰看電視啊?但是今天大屏幕告訴我們,有17萬、近18萬的觀眾,是我們齊魯開講有史以來,最多的觀眾來參與關注今天我們的節目。這也說明,在中國、在我們山東,親情永遠是割不斷的,是我們永恒的話題。在親情面前,平安夜也沒有了光彩,在節目的最后,希望我們今天非常優秀的四位嘉賓,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您的觀點。同時呢,對今天的票數,我想各位也深有感觸。馮教授。

  馮軍:我非常感動,我看到有這么多的票數來反對兒子把母親送上法庭。我從這個票中看得出來,在齊魯大地,這個儒家大地,充滿了親情。但是我要說,親情是要用智慧來獲得的,讓你的親情融于法律!

  主持人:在親情和法律面前,應該自己的智慧來選擇理智和法理的一面。范教授。

  范忠信:我看了投票結果我也覺得很振奮。因為我一貫主張弘揚中華傳統法律文化,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精華就是尊重倫理親情,弘揚親情。那么今天我的辯論遠不如馮教授咄咄逼人,但是我想,倫理親情支持了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就是我的最大的支持,謝謝!

  主持人:范教授其實在內心深處,他覺得是今天的勝利者。靳東。

  靳東:反對14萬多,支持的只有4萬多一點。作為一個山東人,剛才馮教授代表了我想說的,齊魯大地充滿了溫暖的親情,不管是劇中還是劇外,我都有這么一個心情。

  主持人:好,謝謝靳東,同時也感謝靳東在這部電視劇里面給我們帶來了非常精彩的表演。豐女士。

  豐云:我呼喚所有天下為人子女的,都能夠盡力報效生你養你的母親。謝謝!

  主持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再次感謝四位嘉賓的精彩發言,也感謝現場和電視機前觀眾朋友的參與和支持!齊魯開講,凸顯民意,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