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
2011年7月1日 轉自:快樂學佛 作者:我心深處
圖片來源:資料庫
網絡上傳著“破窗效應”的小文,它是心理學家與犯罪學家觀察研究出來的。就是說,一棟建筑物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及時去修補,隔不久,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于是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清洗掉,很快地,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衍。
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可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人就會毫不猶豫地隨意亂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臟,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么臟,再臟一點也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么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一爛到底?所以看似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一定要防微杜漸,否則,將悔之晚矣!
這樣的效應,看起來很驚悚,因為負面的行為,竟然可以像傳染病一樣,牽動人的犯錯意念,讓人一窩蜂地往下沉淪。清朝曾國藩先生曾說:“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矣!”曾先生認為,只要有一二位賢且智的人,以道自持,登高呼吁,蔚成風俗,如此就能造成深遠的影響。相同的,負面的破窗效應,也是起自于一二人的破壞行為。
反觀在修行上,我們更應小心謹慎,“毋以惡小而為之”,身口意皆然。如口出綺語,貪小便宜,或任意耍脾氣。久而久之,這些負面的行為就會變成個人的形象與習氣。等到警覺時,想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小的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就會潰堤,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修行人不同于一般凡夫俗子,是要斷惡修善的,雖說身處污泥,比較有免疫力,但是“初發心凡夫菩薩,行淺根弱,縱發心猛烈,然五濁惡世,百苦相纏,一觸染累,便尺進丈退,猶如‘魚子難長’、‘庵羅少熟’一般,甚難成就”。這“尺進丈退”的道理,我們要謹記在心,時時引以為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