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寺院中的茶文化
2011-07-13

寺院中的茶文化

2011年07月13日 來源:七塔寺 作者:通德法師
 

寺院中的茶文化(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過幾千年的磨礪,茶的內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屬性逐漸被寓于人文因素之中。而佛教修行的方法決定了僧人與茶結下了密不可分的關系。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是戒、定、慧。戒就是要僧人不飲酒,不非時食(過午不食),戒葷吃素;定和慧,簡單說來,就是要僧侶息心靜坐,思禪悟道。為此,就需要有一種既符合佛教戒規,又可以清除坐禪久坐困乏帶來的疲勞和彌補“過午不食”、“戒葷吃素”的營養補充物,而茶的提神益思和生津止渴的藥理功能,以及其所含的豐富營養物質,自然成了僧人的理想飲品。因此僧人飲茶修行,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寺院茶文化。

  佛教對飲很講究,飲茶已成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僧人最初吸取民間方法,將茶葉、香料、果料同桂圓、姜等一起煮飲,稱為茶蘇。到宋代,余杭徑山寺還舉行茶宴和“半茶活動,并且發明把嫩芽茶研成粉末,用開水沖泡的“點茶法”,對促進民間飲茶習俗普及有重大作用。寺院中設有“茶堂”,是禪僧辯論佛理、招待施主、品嘗香茶的地方。寺院禪堂內的“茶鼓,是召集僧眾飲茶所擊之鼓;寺院專設“茶頭”掌管燒水煮茶,獻茶待客;并在寺門前派“施茶僧”數名,施惠茶水。佛教寺院中的茶葉,稱作“寺院茶”,一般有三種用途:供佛,待客,自奉。按規定每日在佛前、祖前、靈前供奉茶湯,稱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飲茶,稱作“戒臘茶”;請所有僧眾飲茶,稱作“普茶”;化緣乞食得來的茶,稱作“化茶”等等。平時坐禪分六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焚香一枝,每焚完一枝香,寺院監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消除長時間坐禪產生的疲勞。寺院僧尼用茶敬佛、敬師、獻賓客,供自己與善友品飲,談佛論經,修養心性,形成了莊嚴肅穆的“茶禮”。在《佛道茶藝》一文中就有對“禮佛茶”禮儀的記載:“禮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師的特殊禮儀,也是調茶獻客、結緣行善的特殊茶藝。禮佛茶在禪房中進行,在做好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分為十道程序,謂之功德圓滿。十道程序依次為蓮步入場,焚香頂禮,禮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禪定,抽衣凈手,燙杯泡茶,敬茶獻茶,收杯接碗,問訊退場。茶在禪門中不可或缺,泡茶、喝茶,可以說與修行佛陀的教誨“八正道”比較合拍。因為泡茶時,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靜靜地喝茶的態度,也類似于坐禪修行法。有句話說“茶禪一味”,意為喝茶和修禪是一種味道、一個門徑,心意相通。盛唐時期人稱“趙州古佛”的趙州從諗禪師不僅自己喜歡吃茶,還經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學僧,使此三字禪語流布天下叢林。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