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3日 轉自:佛法入門 作者:清凈心
圖片源自:資料圖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主要談談學佛修行最基本的幾個道理。因為現在很多學佛修行者都沒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學佛修行都特別麻木,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一下,要懂得這些最基本的道理。我們想解脫、想成佛,必須要過三個關。
第一,一定要修出離心,出離心是最基本的。對輪回、對世間的這些瑣事,不能有絲毫的貪念。如果對輪回、對世間的這些瑣事、福報有絲毫的貪念,那不能解脫,更不能成佛。所以第一個就要斷掉對輪回的貪念,對世間瑣事的貪念。這就要修出離心。
出離心特別重要,如果沒有出離心的話,修任何法都是世間法,只能得到世間暫時的利益,無法解脫,無法成就。我們要發菩提心,首先就要發出離心。首先,必須要在自己的相續中建立對輪回的厭患心、對世間的出離心。如果出離心沒有修好,在相續中沒有建立出離心的話,無論修持什么法、念誦什么儀軌,都是輪回的因緣,都是世間法。修得再好、再有成就,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和暫時的利益,無法解脫。這是第一關。
第二關是菩提心。不能有絲毫的私心、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要完全為眾生、為他人。這都是解脫的方法。你想不想解脫,想不想使自己的功德圓滿、福慧具足?如果你想,就必須要這么做,這樣才能徹底解脫,才能使功德達到最圓滿,才能使自己的福慧具足。如果你不愿意這樣做,不愿意這樣修,你就別想解脫、別想成佛,這是做夢!不可能!
對輪回、對世間法有貪戀的話,我們肯定會上它們的當。什么叫上它們的當?它們一定會傷害我們。六道輪回都有痛苦,一處也沒有安樂,所以我們不能對輪回有貪戀之心。世間的這些瑣事都離不開無常,都沒有可靠的,一切一切都會變,都在變化當中,所以我們不能執著于這些,不能對這些法有貪念之心,如果有的話,一定會傷害我們,一定會讓我們煩惱痛苦。
如果我們對輪回,對世間的瑣事沒有貪著的話,我們就不會受它們的傷害和影響,這樣的話我們一定能解脫。我們仔細地想一想,現在我們所遭受到的所有的痛苦與煩惱,都來自于對輪回的貪念,對世間瑣事的貪著。我們總是放不下,總是掛礙這些。有掛礙就有恐怖,有恐怖就有痛苦。所以我們一定要統統地斷掉對輪回、對世間瑣事的貪戀之心,一定要一心一意、誠心誠意地追求解脫,渴望解脫,這叫出離心。
我常跟大家講,真正的出離心是一種勇敢的心,無論什么時候都敢面對、敢承擔,這叫出離心。會面對、會承擔,這叫菩提心,是一種智慧。這個道理很難懂,很難理解,但是我們不用擔心,不用害怕,先修出離心。有了出離心,并不是不要這一切,并不是不做這一切該做的事情,而是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得到解脫,得到自在。簡單地說,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工作,可以快快樂樂地生活,并不是不要生活,并不是不要工作,依然要生活,依然要工作。如果我們有了出離心的話,工作得會更好,生活會更快樂、更幸福。
人都特別自私自利,不會考慮對方,不知道對方的感受,所以總是埋怨別人,總是怨恨別人,于是就造出很多對自己的不利、傷害和痛苦。我們一定要統統地把“我”忘掉,別總是帶著這個“我”,別總摻著這個“我”。不管什么時候,都摻著這個我,帶著這個我,實際上都是為了一個“我”字,所以我們不能圓融,不能容納,心胸狹隘,目光短淺,所以我們特別的煩惱與痛苦。那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心胸打開?剛才說過,要發大心、發大愿。不能為自己,只能為眾生;不能利益自己,只能利益眾生。這樣我們才能得到解脫,才能打開心胸。我們的心胸打開了,心胸寬闊了,什么都能夠容納起來了,什么都能夠圓融起來了,那個時候我們才不會計較,才不會跟別人之間產生這些矛盾和沖突。任何時候我們都理解別人、考慮別人、圓融別人、忍讓別人,這樣我們才不會產生這些煩惱和痛苦。這是第二關,修菩提心,就是斷除自私與自利,完全地為眾生、利益眾生,這樣我們才能解脫,才能成佛。
第三個階段是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我們現在特別執著這一切,然后去分別,分別好和壞,分別高和低,分別貴和賤,分別富與窮。這些分別與執著,給我們造成了很多煩惱與痛苦。如果我們不執著這些,完全把握住自己的心,不受外在影響,那時我們才是徹底解脫。
我們現在總受外在的影響。什么叫受外在的影響?比如說有聚和散,我們就受聚和散的影響。我們心里特別想聚一聚,這就是執著;能夠聚到一起了,那個時候我們心里格外高興、興奮。這是什么?就是受外在的影響。我們受到它的影響,就受到了它的傷害。我們特別執著聚,才產生了高興與快樂,但是聚是無常的,有聚就肯定會有散,到散的時候肯定會很痛苦,不愿意散,怕到分散的時候,心里總有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