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益身心
2011年07月13日轉自愛與智慧 作者:葉小泠
圖片源自:資料圖
道家靜坐,
佛家靜坐,
儒家也尚靜坐。
那靜坐究竟有何益處?
道釋二家,說道論空,其論有玄之嫌,今且引儒者之論,略作說明。
曾國藩先生說:“病在心肝,兩家血虧,非鍵戶(閉戶)靜坐,謝絕萬緣,不能調攝。”
胡林翼說:“智慮生于精神,精神生于安靜。”
唐鑒說:“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禮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
劉宗周說:“靜坐是養氣工夫,可以變化氣質。
綜之,靜坐可調理身心,變化氣質,開發智慧,成就“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氣概,于身心健康、道德學問、成就事業都有莫大裨益。無怪乎程子每見人靜坐,便贊其善學,而朱熹也將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定為為學日程。郭沫若先生更是以飽含感情的筆觸寫了一篇《王陽明贊》,錄于《中國通史.明史》之中,極言靜坐好處,盛贊王陽明先生道德學問,因為他曾堅持靜坐使肺結核不藥而愈,于靜坐有深切的體驗。
儒家靜坐之法,以明代學者高攀龍所述最為平易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