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德與福德
2011-07-19

德與福德

2011-07-19 轉載自: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地

圖片來源: 資料圖

   福德指能獲得世間、出世間幸福的行為,世間福,就是有相的善行為有漏福;出世福,為無相的清涼梵行是無漏福。

 

  又有三福:  一世福:就象上的說之有漏之福主是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樂心助人。孝有大孝、中孝與小孝,大孝者如我祖黃檗禪師入山修行數十年不歸家,家中老母思子,故雙目失明,師一日路過家,見而不認,后鄰人告母聽之,遂追至河邊,因不見致失足于河而死,時師欲救而不及,痛之唱言:  “一子得道,九祖升天,今我母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果見其母現于天上與師告別,黃檗禪師幾十年不回家,回家又不認母,共母追子不到而死,正顯其道心堅固。不被世情所牽累,能令母生天,祖師之行跡乃大孝中之大孝。中孝,如一些賢人終身侍母左右,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盡已之力,供父母所所須,呼則到,教盡聽,責順承,一生終不退懈,乃至死后守孝三年,是此類人,堪稱中孝也。小孝,如一些人在外工作,為人謙和,忍讓助人,不鬧是非,時時不忘家中父母,寫書問候,告已平安,儉已所用寄于父母,如此類人乃為小孝。  

 

  奉事師長,師嚴道尊,人倫表率,道德學問,是效是則,養我蒙正,教我嘉謨,不敬其師,何能受益。古人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以上所云,嚴格的老師,他的行為,道德是‘五倫’的表率。其道德學問我們應該以它們準則,老師教育我,承蒙他正直我,教我好的處事為人的方法,如不敬師,怎么能得到利益呢?佛法亦云:“師者,法身之慧命也”。父母雖生我,育我。但不能令我長養慧命。我們剛出家,師教我們怎樣誦經、念佛,怎樣一步一步做好修行人的本份。令我們精進辦道,且更要弘佛正法,續命慧命,令正法久住,漸近了生脫死,乃是報師恩之點滴也。 

 

  樂心助人:妙湛大和尚在臨終之際,寫下了‘勿忘世上苦人多’之警句,殷殷善眾,不要貪圖已樂,放眼看一看,那些苦難的人們吧!我們先不說那么遠,就眾我們身邊的每一天來說,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一點一滴,都需要我們伸出友愛雙手去幫助他們。  二、戒福:就是三歸、五戒,乃至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戒為無上菩提木,長養一切諸善根。經云:‘尸羅不清凈,三昧不現前’,佛陀臨入涅盤時告諸佛弟子:“我滅度后,汝等當以戒為師。”三、行福:主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功德音譯懼曩,意指功能福慧,亦謂善行所獲之果。 

 

  功德分‘有為’和‘無為’兩種,無為功德,指佛陀所證‘有無雙泯’圣果之功德。無為功德即真如法性,圓覺妙心;有為功德即如來之之悲、大智、大定、以及十八不共法、十力、四無所畏的功德。  求福與修福有什么不同?現在一些小寺院里都沒有簽筒,許多善信男女跪在佛菩薩像前祈求,求得好簽的就笑容滿面,不好的就愁眉不展。這是修福?還是求福?了解一些佛法的人,肯定會說是求福。為什么呢?因好壞而喜怒,因利害而樂憂,不離我相,不離為已之心。古德云:布施修善,執之為功,皆為小福、小慧-求福。又如一些人在三寶門中,從來就默默無聞的發心掃地、洗廁所、行堂,這些是求福,還是修福?回答是:‘修福’。因為他們善行,從來不夸炫自己,不覺辛苦,默默地做他們覺得該做的事。《大般若波羅蜜經》:具足尸羅,具德具慧。也就是金剛經所說之持式修福。也是說具備二事名為修福。一事‘德’,經言:“善滿為德”。德有‘福德’與‘功德’之區別,他們中間相差很大。二事‘慧’,即智慧,梵語‘般若’。所以說:修福的人不但要修德,還得修慧。  培植福德和修習正慧。修福的人必定心胸廣大,我執微細,以眾生為對象,以利他為己愿,這就和求福的人只為了自己的小我幸福、快樂、名氣,權勢等,有著大不同之處。  《金剛經》云:  “復次,須菩提,菩提薩垛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不住相布施,如上所說,已達三輪體空,相亦非相。《金剛經》又云:“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這也是大慧的體現。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昔達摩大師初到中國和梁武帝有一段對話,帝曰:“請問大師,我一生造廟度生,布施設齋不計其數,功德甚廣?”師言:“實無功德。”   《六祖壇經》中,韋刺史以這個公案,請教六祖,在師說:“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變作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也就是說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和供養,所求可得。此正是福德與功德差別之處。六祖曰:  “內心謙下日功,外行于禮日德。”   心常輕人,吾我不斷,貢高自大。常輕一切,即自無德。又說:“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所以說,要想做功德,即易又難。像梁武帝造了那么多寺院,做了無數的供齋布施的善行,可是祖師卻說他無功德,故說它難。卻又人人可做得,故說它易。因為只要內心謙下,常能尊敬別人,不自以了不起,即是功德。《金剛經》全文用了十八個福德,其中就有十五個福德,都因布施眾生而說,全文有八個功德,其中有六個功德是因對《金剛經》信心清凈,受持讀誦。《金剛經》曰:“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又言:“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所以,四相未除的善男女:如梁武帝所布施的,都是人天福報,而菩薩的恒河沙世界七寶布施,則在無量福德這外,更有功德。為什么呢?佛說:“以諸佛菩薩不受福德故。”不貪著,故言不受,廣行布施而能做到三輪體空。所以有無量功德,總而言之,福德是由布施的因所產生的果,功德是對經典信心清凈受持讀誦從內心中自性產生的果。也可說功德是智慧的結晶,功德也包括了福德。出家修行辦道,福德與功德是離不開的,成佛作祖都是它的結果。福慧又修,具足圓滿,才可成佛。總而言之,也就是要我們去了解它、行持它、成就它。希望同緣之人,同證無上道。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