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廣東陽春驚現達摩巖畫像 被評為“十大新發現”
2011-07-20

廣東陽春驚現達摩巖畫像 被評為“十大新發現”

2011年07月20日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畢式明 伍志雄 廖聲干 梁飄

達摩像(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繼在陽春市春灣鎮通真巖北面崖壁上發現過清光緒年間的巖刻“歌臺暖響”后,2011年6月在廣東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經過復查,考古專家們在巖刻上方發現了一個隱隱若現的達摩祖師畫像。這次達摩畫像的發現,為廣東地區增添了新的文物種類,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近日被廣東省文物局評選出“十大新發現”之一。

  達摩曾在嶺南傳播佛教

  通真巖洞口位于陽春市春灣鎮一座石灰巖的半山上,坐北朝南,上下有兩個洞口,洞內可容百人。兩個洞口之間是一塊大巖壁,達摩祖師畫像位于巖壁中線。向下1米處,橫著一個寬可容行人的石級,是個天然的供臺。巖壁最上端是一堵飄出數米的懸崖,由懸崖、巖壁、供臺構成天然神龕的模樣。

  據考證,通真巖的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像,描繪了達摩“只履西歸”的故事。其礦彩顏料已經石化,融入了巖層,十分古老,從史料、礦彩石化狀況及繪畫風格等,這尊佛祖供像時間應為隋代。達摩祖師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東顧,人物與石壁背景融為一體,畫像具現梵相,狀若羅漢,額頭高廣,雙目炯然,大耳環,身披僧服。錫杖倚肩,錫杖上端長長的飄帶系著一只鞋,禪意盎然。只履刻意細描,頭部及衣著淡彩。線條簡括飄逸,氣勢非凡。畫幅縱橫98厘米。畫像下端于光緒年間被鑿去一塊,縱35厘米,橫95厘米。

  史載,達摩歷三年渡海,于梁普通八年(527年)在廣州登岸,初居華林寺,駐錫光孝寺,在嶺南曾居留過一段時間。相傳,出使西域的北魏大臣宋云后來在回國途經蔥嶺時,遇見達摩祖師,禪杖上挑著一只鞋。問他何去,達摩說:“回歸西天”。宋云回到中原后,知道達摩祖師早去世下葬了,群臣不信,于是打開達摩墳墓,發現棺材里只有一只鞋。陽春通真巖摩崖巖畫里“只履西歸”的典故即出于這個故事。

  陽春春灣隋代即建有禪寺

  陽春市春灣鎮為漢高涼縣地,南朝劉宋置龍潭縣。梁改龍潭為銅陵縣,史載南越王時期趙佗曾在此煉銅。春灣地區古代為兩川高涼地區與中原的交通樞紐。南北朝時期,北方內地移民以及北方流民中的游僧多從春灣進入高涼地區,成為這一地區佛教傳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與文化基礎。這一時期,達摩從廣州登陸后在嶺南進行佛教傳播,促進兩川地區佛教的興起和發展。

  據介紹,春灣早在隋代已建有禪寺,曾一度以供奉達摩祖師享有盛名。而西江地區新興、羅定等縣市與陽春一山之隔,也分別在唐初武德二年(619年)、四年(621年)始建佛寺。六祖慧能出生于新興縣,其早年成長明顯受到這一地區佛教環境影響。由此可見,春灣是嶺南早期佛教重地之一,有著相當獨特而久遠的佛教背景。

  據了解,傳世的達摩畫像多為宋代以下的作品。現存最早一幅“達摩六祖師像”藏于日本京都高山寺,為宋代作品。古代摩崖巖畫達摩像仍屬罕見,陽春通真巖的達摩供像狀若羅漢,與西域人長相無異,在智慧、莊嚴中給人以歡喜,教內相傳此才是真法相,佛教中人信是真身再造。當地考古專家認為,陽春通真巖的達摩供像繪畫頗具魏晉遺風,體現了隋代“瘦骨清像”的時尚特征。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