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心態轉過來叫真學佛
2011-08-03
佛治眾生的病不需要用醫藥,非常高明,用什么?意念。你念頭一轉,你身上帶著病毒的細胞統統轉過來了。經上講三毒,我常常加兩個字,五毒,貪瞋癡慢疑,慢是傲慢,疑是對佛菩薩、對圣賢教誨懷疑、對於自己自性懷疑,不相信自己本來是佛,這也是病毒,嚴重的病毒。我們要把這個心態真正改過來,那叫真學佛,形式上改不是很重要的,心態上改變比什么都重要。
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就是你從心態上改,心態上一改,一切都具足了。要從事相上改,很難,太繁瑣。菩薩八萬細行,你說多麻煩,小乘三千威儀也不得了,三千條你一條一條去改,記都記不得,怎么改法?
所以你真正抓到實質,那就很容易,內心念頭一轉全改了。可是這里頭最重要的,真正改的時候,無我,這個要緊。把我解放開,回歸到自性,自性是大我,自性是真我,這個身體不是我。會修行的從這個地方修行。真正這個我一解放之后,什么是我?一切眾生都是我,不必別人承認,自己承認,自己回歸了。
好像佛經上有個比喻,把自性比喻作大海,《楞嚴經》上,佛在楞嚴會上講這個比喻,自性是大海,每個眾生是什么?是大海里起了個水泡泡,眾生迷了,以為這個水泡泡就是自己,不知道整個大海是自己。覺悟了是什么?覺悟這水泡破了,水泡破了,原來大海是我,大海里面所有水泡都是我。但是在水泡里頭他很執著,他不承認,我承認你,你不承認我。
諸佛菩薩承認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眾生不承認我跟佛菩薩是一體,不承認。不承認就有煩惱,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承認之后,你煩惱沒有了,為什么?分別沒有了,執著沒有,到起心動念都沒有了,你就證得圓滿的果報,性德。自性里頭智慧德相完全現前,現前是什么樣子?現前還是這個樣子。你在六道人道,看到現在就是這個樣子,你不迷了。
這個世間還有沒有災難?有災難。災難怎么來怎么去你全清楚。你在災難里會不會起心動念?不會,為什么?它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一點沒錯。你受不受這個災難?不受。大家看起來,佛菩薩跟這個災難是同樣都在受,實際上他不受。為什么他不受?他沒有起心動念,怎么受?起分別執著的人有受,沒有分別執著的人他就沒受。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法身大士沒受,什么境界里頭他都沒受。
阿羅漢還有受,六道里面東西他不受,他見思煩惱斷了,他不執著,六道里頭狀況他不受,四圣法界里面他受。人要是生到諸佛的四圣法界,四圣跟六道是染凈不同,六道染污,四圣是凈土。如果再向上生到實報土,那就是在十法界里頭不受十法界的果報,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當中,不受。
由此可知,受不受的關鍵在哪里?在起心動念,都是一念,就是你能不能放下念頭,只要有念都是妄念。大乘教里面講正念,正念是什么?正念是無念,無妄念,這叫正念。妄想分別執著都叫妄念。無妄念的人,到哪里去?到實報土去了,超越十法界,妄念沒有了。因為他有妄念習氣,妄念習氣要斷得要時間,多長的時間?大乘經里面告訴我們,三大阿僧只劫。
這妄念怎么斷?沒法子斷,只有隨它去!習氣,古人用盛酒的瓶子做比喻,是個很好的一個例子。這瓶子盛酒的,酒倒干凈了,一滴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你沒有辦法把它除掉,只有瓶口打開放在那里,放個半年、一年,自然就沒有,就這個道理。我們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法子斷,就是那種習氣,要多長時間?三大阿僧只劫它沒有了,自然沒有了。
那個習氣沒有了,實報土就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沒有說諸佛實報土例外,沒說這個話,所以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的。我們才曉得,有無始無明習氣才有實報土,有妄想分別才有方便有余土,有妄想分別,再加上執著,那就有六道的凡圣同居土,就這么來的,不是真的。因沒有了,果就不現,假的,《金剛經》說的是「夢幻泡影」,它不是真的。
這些經教我們常常聽、常常薰習,是要長時間,時間短了不行。聽個一遍、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不夠,為什么?你還是放不下。聽到哪一天恍然悟了,不再干傻事。傻事是什么?分別執著就是傻事。我不再分別,我也不再執著,你就證果,你就解脫了。
文摘恭錄—老法師講: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四七集) 2010/9/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