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愛好收藏古董死后去哪里?——凈空老法師講解
2011-08-03

愛好收藏古董死后去哪里?——凈空老法師講解
 

2011年8月3日 恭錄自于凈空老法師《凈土大經解演義》原文

圖片來源: 資料圖

  生,這個生是六道里面的生死輪回,大乘教里面一般講的就是「斷見思惑,永離三界之生,是云正性離生」。自性里頭沒有六道輪回,自性里頭沒有的統統要離,自性里面沒有身,不能說沒有我,自性里頭有常樂我凈,那是永恒不滅的,這是性德。「我」是什么意思?主宰的意思,第二是自在的意思。我們這個身里頭沒有我,身我做不了主,我要做得了主的話,我的身相貌好,我們人人都想!身體健康,永遠不生病,做不到,你做不了主。人人都想長生不老,還是年年老化,這就是你做不了主,你不自在。你有八苦,有生老病死苦、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你怎么會自在!這是佛告訴我們的,點醒我們,你要覺悟,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并沒有離開這個身體。
  就像楞嚴會上,波斯匿王擔心自己老了,老了要死,怎么辦?怎么能夠不死?佛告訴他,你這個身體有生滅,有生滅就有生死,可是我們身體里頭同時存在一個沒有生滅的東西,沒有生滅它就沒有生死,身體里頭有兩樣東西,用現在的話講,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物質有生死,精神沒有生死。精神在哪里?他就問他,舉一個例子,眼,眼睛會見,這個見性沒有生死,它沒老。釋迦牟尼佛舉個例子,問他,你什么時候看見恒河水,最初第一次看見的?三歲,母親帶著他經過恒河,看到恒河的水,見到恒河水。我現在只講見,不講別的。你十年之后見恒河那個見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外面恒河有變化,外面境界有變化,我說見沒有變化。三十歲的時候,再過十年,三十歲你的見性跟二十歲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佛問他,你今年多大年歲?六十二歲,六十二歲的見跟你三歲那個見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沒有變化,它不會生滅。我們今天講老了,我的眼花了,那是你的物質,你的眼有了問題,不是見有問題。為什么?你戴個眼鏡不就又恢復年輕一樣的視力嗎?是我們生理上的問題,不是見性問題,見性沒有問題,如果見性也老花了,戴眼鏡也不行。所以說是你的見性,你的聞性,你見聞覺知六根根性沒有變化,沒有變化的,佛就說那個不生不滅。有變化的是你的身體,你的肉體,你的肉體有變化,肉體有生滅,你的靈性不生不滅。波斯匿王聽懂了,非常開心,感謝佛,知道自己什么?自己不死!沒有生死,原來生死是身體,不是我,身體不是我,我是靈性。我們世間一般人講靈魂,靈魂跟靈性是一不是二,但是有差別。差別在哪里?靈魂迷惑,就是沒有智慧,它愚癡;靈性有智慧,靈性不迷。我們修行,身體是其次,靈性最重要。如何把這個迷惑顛倒的靈魂,把它修成靈性,讓它放下愚癡,放下貪瞋癡慢疑,回歸到清凈平等覺,靈性是清凈平等覺,靈魂是貪瞋癡慢疑,功夫要在這個地方下,這叫做真功夫。
  所以我們今天,第一個,佛慈悲,慈悲到極處,他都做出好樣子給我們看,這個身體在世間需要的是什么?飲食、衣服、遮蔽風雨的地方,就可以了,就夠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個示現告訴我們什么?身體在這個世間它所需要的很有限,你只能保持它最低的這個極限,這身體就不會壞。這個叫做什么?中國古人叫知足常樂,真正做到了,于人無爭,于世無求。世間人爭來爭去的是什么?還不就是這些資生之具,他要貪圖享受,還不就是這些。像釋迦牟尼佛那種生活誰要?誰都不愿意過那個生活,絕對不會有人跟釋迦牟尼佛爭這個生活的資源,不可能。他表演這個東西給我們看,我們沒有釋迦牟尼佛那樣的功夫,那叫真功夫,他心地真的是清凈。我們從他這一生行誼當中看,他的身體確實是金剛不壞身,每天露宿在外面,他養成習慣了。這是學習古印度宗教跟哲學里面那些大德的苦行,把物質生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他得自在,他心永遠是定的,他不貪、不瞋、不癡,沒有傲慢,不懷疑,他沒有了,這個叫得大自在!這是大自在的生活。我們應當要向他學習,飲食、衣著、居住環境適可而止,不需要講求華麗、奢侈,那是錯誤的,那就是罪過,我們的心才能回歸到清凈。
  永離三界,貪瞋癡慢疑,你就能超越!你對這個世間有留戀,你就離不開它。這一點我們必須有高度的警覺,什么都不可以留戀,只要有絲毫留戀,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你學佛了,對世間你能夠放下,可是佛法放不下。我在美國見到一位法師,他愛好收藏古董,他收藏什么?佛像、古代的古物,這些香爐、法器,他喜歡收藏這個東西,非常名貴。他有個房子,那房子都是寶,藏寶的,每一樣東西價值都非常高。我在舊金山講經,他邀請我到他精舍里面供齋,請我吃飯,打開他的寶藏讓我去參觀,真的是寶。那個門是很不容易開的,不是他很尊重的人,他不會讓他看的。還算不錯,讓我去看了一下。麻煩在哪里?這個東西他念念不忘,心里真有,如果死了之后他到哪里去?我們就曉得,死了之后一定不離開他那個藏寶的房間。那個房間有什么?房間有老鼠、有蟑螂、有螞蟻,他就投胎到那里去了,永遠守住他這些東西。你說這麻不麻煩!他要不肯放下,他就沒有辦法離開。還有一種愛好,我也是屬于這一類的,喜歡經書,現在呢?現在我放下了,我喜歡收藏經書。喜歡收藏經書,念念不忘這些東西,將來死了以后怎么?那書里頭有蛀蟲,蛀蟲就是喜歡經書的,這多可怕!想到這個地方,不放下不行。所以這些書我就送給圖書館、送給寺院庵堂,讓藏經樓他們去藏,我不要了。
  我們這一生要永離三界之身,我們現在知道,只要一部《無量壽經》就行了,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不要了,什么都放下。學蓮池大師,「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我只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蓮池大師,這叫做離生法。我們要曉得,現前所擁有的財富,在家同修有產業,無論多少,你自己要曉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擁有是因為你有福報,你要想這個福報愈積累愈大,那這個福報送給沒有福報的人去享,照顧別人,福報大家享,不要獨享。大家享,你的這個福報就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大,大到這個世間不能容,就把你擠到天上去,享天福,大梵天王。如果比大梵天王福報更大,又把你擠上去,擠到摩酰首羅天王,你步步高升。摩酰首羅天王要是把他的福報統統舍掉,他就成佛。這需要智慧,沒有智慧的人他想不到,沒有智慧的人他也做不到。
  真的明了之后,一定要舍。佛經上常稱「二足尊」,足是滿足,圓滿了。二是什么?福報圓滿,第二個是智慧圓滿。我們「皈依佛,二足尊」,在擁有福報、智慧里面,佛是排名第一,沒有能跟佛相比。佛的福報完全是給大家享,他自己不享,所以他的福報就沒有人能跟他相比。佛的智慧圓滿,為什么?完全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的福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你看看,這還得了!智慧幫助人破迷開悟,福報幫助人離苦得樂,他的福報是圓滿的。我們有福報是自利,有智慧也是自利,不肯利他,這不行,這是與自性相違背。你要問為什么一定要利他?因為自他是一不是二。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就好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我們這一個人,一個人就好像我們身體里面的一個細胞,我們身體的一個細胞,跟整個身體無數的細胞,是一還是二?這個細胞說,我都自利,我不肯幫助別人,你這個身體細胞不錯、很好,其他都敗壞,你能活得了嗎?只有佛與法身菩薩才真正肯定,為什么?他們證得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是真正的自害。
  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只有佛大乘經里面講得透徹。我們學習過賢首大師的《妄盡還源觀》,《還源觀》上講得多清楚,跟現在最先進的物理學家所發現的愈來愈接近,科學家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都證明了,可見得佛講的不是假的。如果我們也能夠肯定,也能夠體悟,體會感悟,我們一定是自動自發舍己為人。今天這個世界災難很多!哪個地方災難最重,我們到那里去。為什么?如果你是一心為眾生,你的心態好,你的磁場好,你到那個地方去,會把那個地方不善的那些磁場、惡劣的磁場,把它減輕一部分。好比那個地方是大浪,波濤大浪,你這個地方是平靜的水,你這個水沖進大浪的時候,大浪降低了,你雖然也隨波逐流,但是你把大浪降低了。這就說明真正修行人到造作罪惡的那個地方,會把他的惡報減輕。要有決心,縱然在災難當中死去也在所不惜。為什么?死去,曉得身體在這個災難當中死去,靈性更提升、更高了。
  所以經教里頭說,菩薩舍身喂虎,看到老虎找不到東西吃,很可憐,饑餓,菩薩見到了,愿意把身體喂老虎。他舍身喂虎他得的是什么?他提升了,菩薩的等級提升了,初住菩薩一下就提升到二住、三住、四住,往上提升了,不吃虧。我們凡夫看到,這個菩薩愚癡,你看自己身命舍掉了,喂一只老虎。割肉喂鷹那就更是小事。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功德大!他為了教化眾生,幾十個人接受他的教化,種了善根,將來必定得度。雖然遭遇歌利王這種災難,他大幅度提升,超前成佛了,這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菩薩道的故事。所以中國古人說一句話,名言,「吃虧是福」,你肯不肯吃虧?你肯吃虧一定有大福報。懂得因果的人知道,人能不能占到別人便宜?不可能。人有沒有吃虧?沒有,也不可能,決定沒有。你吃虧后頭有大福在等著你,肯定你得到;你占便宜,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還要加利息,還要墮三途受苦報,這都是真的,而且這事情就在眼前,并不是很遙遠,就在眼前,一口氣不來果報就現前。所以真正通達明了,何必要干這些傻事?
  人一生在世間光明磊落,沒有一念傷害眾生的這種念頭,你多自在。念念是在想著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祉。真正的福祉是大乘教育。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無論什么身分,不離大乘,自己做出大乘的榜樣,也認真努力在教導大乘。這是利益當中的真實利益,福祉當中的真實福祉。誰知道?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知道,所以他們真干。我們要學就是學放下、學看破,念念不忘,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最后歸到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而且一生成就。如果不念佛,成就是多生多劫,念佛決定一生成就。存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大乘。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