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光山普門寺“瑜伽焰口” 掃除煩惱無明
2011年08月17日 來源:佛光山全球資訊 作者:本清
臺灣佛光山普門寺“瑜伽焰口” 掃除煩惱無明(圖片來源:何宗益提供)
佛光山普門寺《瑜伽焰口法會》8月15日進入第18場,由佛光山普賢殿殿主慧義法師主法,率領(lǐng)逾650位信眾參與盛會。
永富法師延續(xù)灑凈文而解說:“八功德水自天真,先洗眾生業(yè)垢塵。‘天真’即是自性,眾生自性本清凈;‘業(yè)’雖有善業(yè)、惡業(yè)之分,其實尚有無記業(yè)。無記業(yè)即是不善不惡,因其不能記為善或惡,故稱無記。‘垢’即是煩惱障,因煩惱障會玷污我們的法性、故要斷除;‘塵’猶如灰塵蒙蔽明鏡、看不清楚,此處指的是所知障,會遮蔽我們智慧的眼睛。”
永富法師慈心殷切叮囑細說,眾生具此三業(yè)二障(煩惱障、所知障)使得我們的自性不得清凈,導致生死大事不能解脫,且在學佛的過程中容易遇到障礙。必須先透過“八功德水”來洗滌清凈、消除學佛的障礙;并透過咒語、運用此法水,進入華藏世界,并與香水海,性合真空、普沾情器。
“情”指的是有情世間,“器”則是物質(zhì),猶如《心經(jīng)》“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色,指的是物質(zhì)現(xiàn)象;因為是物質(zhì)現(xiàn)象,則一定會有“成住壞空”之演化,猶如我們皆有生老病死的過程,一定要去面對。因此,在此情境下、人人皆可超拔、不會沉淪。
接著闡述,蠲除器界、蕩滌壇場,灑枯木以再逢春、潔穢邦而成凈土。因為透過八功德法水,能夠清除有情世界的煩惱與障礙,而且此法水亦有起死回生的功能、灑在枯木上能將使之重新發(fā)芽、再度茂盛,亦能將污穢之地轉(zhuǎn)換成為凈土。
又道,“所謂內(nèi)外中間無濁穢,圣凡幽顯總清涼。”至于“教有真言、謹當持誦。”永富法師則強調(diào):當我們隨著主法和尚一起持誦大悲咒時,應該心存觀想,觀想著觀世音菩薩的眉端放光,進入八功德水、灑在我們身上。藉由誦持大悲咒,祈求佛陀加被,一切圓滿無礙。
永富法師與信眾分享“佛陀紀念館”大佛安裝之投影片,佛光大佛設于主館后方,通高108公尺,像高50公尺,是世界最高的銅構(gòu)坐佛,比香港天壇大佛的30多公尺還要高。大佛底座有12層樓高,大佛則是在地面上組裝之后再吊上去,大佛蒙皮(銅皮)于六月下旬已經(jīng)安裝完成,經(jīng)過密合及油漆,大佛的鷹架于前幾天已拆除,莊嚴的佛相,慈眉斂目微笑,見聞者皆心生歡喜。佛光山的早晚課或法會,皆回向予佛陀紀念館的工程施工順利,相信大佛ㄧ直在我們身邊,當下心感受到與佛同在的歡喜精神與感動,而普門寺的信眾也虔誠的將《瑜伽焰口》法會功德、回向給佛光大佛以及佛陀紀念館一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