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念佛法門到彼岸
2011-11-10

  念佛法門到彼岸

2011-11-10     來源:中國佛教凈土網

  宣化上人
  
  《佛說阿彌陀經》提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佛。’這一位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說: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修種種的法門,經過無量無邊無數阿僧只劫,還沒有成佛。他覺得修道這樣地困難、這樣地不容易,將來的人一定會生退悔心,不會像他自己有那么大的忍力來修行。于是他就發了四十八大愿,每一個愿力都是攝受眾生速成佛道。
  
  其中有一個愿力,他說:‘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若有稱我名號而不成佛的,我也不成佛。’所以我們這一切眾生,可以說是很幸運的,遇見這個凈土法門。
  
  阿彌陀佛在十劫以前,就把這么方便的法門,那么容易修行的法門,給我們預備好了。只要我們專一其心來念‘南無阿彌陀佛﹂,等到功夫成熟,機緣也成熟了,我們這個報身終了,阿彌陀佛就會依照他所發的愿力,接引所有念佛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多么容易的法門!我們藉著這個色身強壯的時候,修這個無量不可思議的法門,這是我們不要忽略的一件事情。
  
  在《大集經》上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千萬人修行,其中不一定有一個人修行成功,唯獨就是念佛這一個法門,才能到彼岸。
  
  念佛──你念佛,佛念你;佛念你,你又念佛;念來念去,即念即佛,即佛即念。那么能得到一心不亂,這時候可以帶業往生。
  
  在阿彌陀佛沒成佛以前,沒有這個凈土法門,那真是百千萬億人修行,沒有一個可以很快成佛的。成佛雖是可以成佛,但是很慢的。現在有了阿彌陀佛大愿王發這個大愿,來攝受十方一切眾生,所以我們十方的眾生都有機會趕快成佛了。因此我們切記不要自暴自棄,自己錯過一個好機會。
  
  在佛法沒有傳到美國之前,有一些個人雖然說是信佛,根本也不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自己?什么是眾生?不知道!連佛都不知道,又怎么會打念佛七?這’念佛七‘是在最近六年才有地方打念佛七。
  
  這個良好的機會來了,我們不要錯過,不要空過,不要把這個寶貴的時間放過去。時時刻刻地專一其心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必須要念到一心不亂,萬慮皆空,念得阿彌陀佛親身來給我們摩頂,念到阿彌陀佛放無量的光明接引我們往生無量壽國,花開見佛。這一些個工作要自己努力,自己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去念佛,不能希望有一個幸得。
  
  什么叫’幸得‘呢?就是僥幸而得。什么叫’僥幸而得‘?就說:’我先不要念“南無阿彌陀佛”,等他們念的功夫都差不多了,把阿彌陀佛念動,念得阿彌陀佛在常寂光的寶蓮臺上站起來了,來給這個人摩頂,我等著這時候,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也就幫我也摩一摩頂。‘不要這樣想,你要這樣想啊,阿彌陀佛是知道你心意的。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釋迦牟尼佛說過這話,就是代表十方諸佛說的,十方一切如來都是可以知道你的心的。你看,你這個人真是沒有出息!念佛你還不老老實實念,你還想幸得、想取巧,這是一種虛偽的心了,不是真實的心。你要用──真實的心──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的聲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要是聲音太高,就把自己的氣都傷了;要是聲音太低,就容易昏沉,容易睡著了。
  
  我們打佛七,在坐著的時候,也可以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令’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總也不斷,這叫’金剛念‘;又叫’實相念佛‘,端坐念實相。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是佛,你的念頭就具足佛的智慧;你念念念佛,念念都具足佛的智慧。你念念不叫它空過去,不隨便把它放過去,心里念的’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得清清楚楚的,耳朵聽你自性的聲音,也要聽得清清楚楚的,這也就叫做’返聞聞自性‘,聞你那個念佛的性,也可以說是叫’回光返照‘。
  
  你念得’內不知有內,外不知有外‘;’內不知有心,外不知有身,遠不知有物‘,這時候和阿彌陀佛的大光明藏合而為一,你想要不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時候也辦不到了!你念到這種境界上,水流也是念佛,風動也是念佛,車聲也是念佛,飛機聲也是念佛,萬事萬物,有情無情,有聲無聲,都在那兒念佛呢!都是在那兒念’南無阿彌陀佛‘。到這個時候,你和阿彌陀佛已經是合而為一,你這功夫時時刻刻都現前,時時刻刻都在念佛三昧里頭,也不出,也不入,也不能外,也不在內。這時念佛的功夫,就是得到一心不亂了。
  
  但是這不是這么容易得到的!你要苦一日、苦二日、苦三日、苦四日、苦五日、苦六日、苦七日,才能得到一心不亂;你若吃不得苦,就得不到這一心不亂。有的人就說:’法師,你連個字也不認識,還做法師呢!經上明明說的很清楚,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你怎么都稱一個苦呢?‘那個’若‘字就是不專一,是假設之詞;譬如你一天,譬如你兩天,譬如你三天,譬如你四天,譬如你五天,譬如你六天,譬如你七天,這都是譬喻。這苦就是實實在在地去受這個苦,苦一天、苦二天、苦三天、苦四天、苦五天、苦六天、苦七天,你若能苦七天,不退心,那絕對是一心不亂的。我并不是不認識這個字,不過把這個意思變一變。
  
  我再告訴你:’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受苦的時候不覺得苦,它就不苦了。并不是自己騙自己說,我明明受苦,怎么說是不苦呢?有這么一句話是’苦盡甘來‘──苦過了,那個甜的就轉過來。
  
  我們現在苦一天了;苦一天,甜還不會來的。你等苦的多一點,那甜的就現出來,最低限度,你可以喝到甘露水了。這甘露水,我再講一點你們不相信的話,你念佛念得誠心,你口里的口水就是甜的,那個甜味比蜜糖還甜,所以叫甘露水。這個時候你就應該知道了,是觀世音菩薩來加被你念佛,他看你苦得很厲害,所以給你甘露水喝,那么你精神就多一點。你們誰有這種境界,就是觀世音菩薩給你們甘露水喝了;喝點甘露水,就是灌溉你的法身慧命,所以這個用功是功不唐捐的──你用什么功,就得到什么好處。
  
  很對不起浪費各位這樣寶貴的光陰,浪費你們一個鐘頭,這是不應該的。因為在打七的期間,只管去用功修行,說得多少都沒有什么用,所以說:’行的是道‘,你實實在在去修行,西方極樂世界雖然說十萬億佛土,但并不是遠,所以我說:
  
  十萬億土本非遙 專一彈指入蓮苞
  
  無量光佛親授記 善哉善哉汝品高
  
  我希望你們將來得到上品上生──最高的那一品──這是我對你們的心愿。
  
  念佛勿緩亦勿急 集中精神須菩提
  
  妄想盡時佛自現 火里栽蓮切莫疑
  
  我們人在這兒念佛,要心平氣和地來念,不要念得很慢,也不要念得很快,所以說’念佛勿緩亦勿急‘。你若慢了,就懈怠;若快了,就會有緊張的毛病發生,所以要心平氣和地念得很自然。
  
  ’集中精神須菩提‘,你要把你的精神集中,不要常常打妄想;常打妄想,這精神就不集中。精神不集中,念佛的功夫就會散失了。怎么叫精神集中?也就是專一,只有這念佛的一念,沒有其他雜念。怎么說須菩提呢?須菩提尊者是’解空第一‘,不著一切相。你能念佛念得阿彌陀佛現身來給你摩頂,這功夫就差不多了。
  
  ’妄想盡時佛自現‘,想要佛現身給你摩頂,你首先要沒有妄想。什么是妄想呢?你一邊念佛,一邊想:’阿彌陀佛,什么時候我能見著您?阿彌陀佛,您什么時候現身?阿彌陀佛,您什么時候手摩我頭、衣覆我體?阿彌陀佛,您快放光照一照我吧!‘這都是妄想。
  
  你有這種妄想,本來阿彌陀佛想要放光,因為你這么一個妄想,那個光就暫時不放了。本來阿彌陀佛想要手摩你的頭、衣服覆蓋你的體,因為你打這個妄想,阿彌陀佛就要等一等了。你就是求佛來加被你,這都是妄想。
  
  想念佛得到’念佛三昧‘,就是要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不亂‘,就是什么妄想都沒有,念得心清了、意也定。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云‘,你這個心要是清了,就好像水中現出月光;你若心是渾的,妄想紛飛,月光就不會照到水里去了。心清就是妄想沒有了,好像那個水,一切的塵垢都沉到底下去了。你的心意不散亂,就好像天上沒有云彩。所以,有這么兩句古語說得很不錯:
  
  千潭有水千潭月 萬里無云萬里天
  
  《永嘉大師證道歌》也說得很清楚: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心同共如來合
  
  這種境界都是說心清的境界、意定的境界。可惜呀!我們不會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愿意念佛,就好像那渾水,月亮照不進去是一樣的。
  
  念佛法門又有一個譬喻,譬喻什么呢?就像一粒清凈的如意寶珠,所以古人這么說:
  
  清珠投于濁水 濁水不得不清
  
  念佛入于亂心 亂心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這個清凈的寶珠投到渾水里頭,渾水一定要清的。
  
  ’念佛入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我們用散亂心來念佛,這散亂心里邊也有一尊佛了──你念一聲佛,這散亂心里頭就多一尊佛;念兩句佛,就多兩尊佛。所以這個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念心,就要心清;念佛,佛也就出現了,所以才說:’妄想盡時佛即現‘,你那個妄想沒有了,佛就現出來了。
  
  ’火里栽蓮切莫疑‘,這念佛法門,本來是人不相信的,’怎么會有這么容易的事情?一念佛就成佛了?真沒有這個道理!‘你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費一番的辛苦才能成就;這念佛法門只是念念而已,也不需要什么功夫,也不需要用多少錢就成功了,這是太容易了。因為太容易,所以這個法門是不容易信的法門。所以佛說《阿彌陀經》是不問自說;為什么要不問自說呢?就因為沒有人懂這個法門,沒有人相信這個法門,這法門就好像在火里頭生出一朵蓮華,那么令人難以相信。
  
  雖然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你不要疑惑,一定能做得到的!一定能成佛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的話,那釋迦牟尼佛也犯了妄語戒。我相信釋迦牟尼佛是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的,這位大覺者不會騙我們這些凡夫眾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佛說《阿彌陀經》做什么?佛為什么又要沒有事情找一個事情來干,說出《阿彌陀經》?由這一點證明,佛說這個不問自說的經,就因為這個法是太重要了,對于末法的時候更重要,所以說’末法眾生只有念佛才能得度。‘
  
  因為這種關系,我們切記要生出一種信心來念佛;信真了,阿彌陀佛會接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你有這種信心以后,要發愿:’我發愿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才能滿我這個愿。‘如果沒有滿我愿的時候,我天天要發這個愿──求生極樂世界──那么天天發這個求生極樂世界的愿,我們就要天天老老實實依法修行、依教修行。古人又有兩句話說得也不錯:
  
  修道之人心莫疑 疑心若起便迷途
  
  我們對這個凈土法門要深信、切愿、實行,實實在在去修行,這才容易成功的。
  
  不可說時今又說 語言文字非妙科
  
  各位欲得真受用 心心念念阿彌陀
  
  又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個世界的眾生都是顛顛倒倒,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迷而不覺,所以在沒有事的世界,就要找一個事情來做,乃至于我們打念佛七,也是這樣子。
  
  本來不需要打七的,可是我們自己不會用功,在平時不知道用功,所以才舉行念佛七,大家集會到一齊共同來念佛,希望有所成就。你自己如果知道用功,功夫已經得到相應了,那么這打七是多余的;但因為你自己不會用功,所以功夫也不會相應的,因此大家集到一齊來互相幫助、互相提攜。
  
  怎么叫互相幫助?譬如我這兒停止念佛了,你那兒還念呢,我聽見你念佛的聲音,把我這個間斷的念又繼續起來,這豈不是得到對方的幫助呢?互相提攜,你勉勵我,我勉勵你,你看我不懶惰,那么我看你也很精進的,這互相一比較,自己就知道應該努力用功,這樣就是互相提攜。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