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北京3月13日電】特派記者沈文虹陳曦師擎
限制過高收入,政府撥款為低收入人群創辦“勞動學校”或“就業學校”
【現狀之一】——我國收入差距基尼系數已超過0.45,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大學副校長王武在此次全國人代會上毫不客氣地提出,目前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超過了0.4這一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甚至已經超過0.45,城鄉居民收入之比超過3.5∶1,創歷史新高。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表現在,原本應由社會共享的利潤被轉化成為小集體利益和個人高薪酬,致使壟斷性行業整體收入過高;公務員和國家企事業單位員工的薪酬調高標準和權限缺乏法律依據;低收入群體的狀況整體上未見明顯好轉,部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等現象,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真正實現。
【對策】王武代表建議——要通過“幫低、擴中、限高、反壟斷、打擊賄賂”,制止不法分配,縮小貧富差距。
對低收入人群——提高社會保障標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積極開發適合于這群人的勞動崗位。建議有條件的地區,政府撥付經費創辦“勞動學校”或“就業學校”,并納入社區服務體系。
對于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王武代表認為,僅僅由公務員和國家事業單位員工構成穩定的中等收入主體是不夠的,應促進高利潤產業中相當部分員工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建立合理的體制和機制以確保“按勞分配為主體,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原則的實施。
有效調節甚至限制過高收入——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建立高收入人群個人收入源明細登記、收入申報制度,建立嚴密的防止偷漏稅體系。將高收入標準審批權限以及監督程序和權限納入法制化軌道。王武同時建議,加快推進壟斷產業的產權制度改革,進而理順分配改革。從商貿法制化的角度出發,將商業賄賂納入反貪懲腐體系之內,從根本上遏制經濟領域“泛合理化”的行賄受賄現象。
讓女職工依法享受產假
【現狀之二】——社保覆蓋面不高,拖欠拒交社保費現象屢見不鮮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祥鴻泰和棉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波在分組審議中提出,我國從1986年開始實行社會保險制度,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框架已初步形成。但是還存在保險覆蓋面不高,許多用人單位不參加社會保險或拖欠拒交保費,各地區社會保險政策法規不統一,社會保險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爭議、糾紛無法作出準確的仲裁和裁決等現象。目前,失業和工傷保險均已頒布條例,養老和醫療保險仍停留在國務院決定層次,生育保險則以部門規章加以規范。
【對策】江波代表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出臺《社會保險法》,建議社會保險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境內所有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
——以社會保險稅的形式征集社會保險基金,確保保費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應當由立法確定制度模式;醫療保險應確立多層次結構的基金來源,保險費用實行社會統籌;失業保險待遇不僅要有失業保險金,還須考慮到勞動者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醫療補助金、死亡補助金和由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在此期間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的補貼和女性在此期間的生育醫療補助金。
——立法中要把建筑、礦山等工傷風險較大、職業危害嚴重行業的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
——對生育保險待遇做出具體規定,統一我國的生育保險模式,如女職工生育按法律規定享受產假,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按照法定標準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同時,生育檢查、接生、手術、住院、藥品、計劃生育手術等費用,都應在法律中明確規定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
對慈善捐款定期審計
【現狀之三】——慈善捐款流向不夠公開透明,影響慈善組織公信度和捐助人的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鎮江市政協副主席潘一樂提出,慈善事業是動員社會力量進行社會救濟,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慈善機構的管理模式、運行方式和人員素質都不能適應社會對慈善事業的要求,表現在,其一,政府行政部門對慈善機構干預過多,甚至歸政府某一職能部門分管,與“基金會是民間非營利組織,是社會團體法人”(《基金會管理條例》)的性質不相符。其二,善款流向還不夠公開、透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影響了慈善組織的公信度和捐助人的積極性。其三,慈善機構人員的工資和機構行政支出在善款中支付,違反了《捐贈法》規定的“慈善機構的運行成本應與善款分開”的原則。其四,慈善機構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性。
【對策】潘一樂代表提出,作為民間公益事業,慈善組織應堅持民辦本色,不能將其變為官辦事業或政府部門的附屬物。慈善機構的財務應實行對外報告制度,善款的流向應接受社會與輿論的監督;審計部門定期開展審計,并把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布。政府要通過正面引導和政策支持,鼓勵慈善行為,如對企業和社會成員的慈善捐獻給予相應的免稅待遇;在大型活動中開展相關的慈善捐款活動,以提高公眾參與慈善活動的重要性。
推行少兒住院醫療保險【現狀之四】——少兒大病高額醫療費令普通家庭難以承受
全國人大代表、常州長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銀妹說,我國0—1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2.89%,這個年齡的孩子抵抗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很弱,因此患病和發生意外的幾率也較大。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15歲以下小兒惡性腫瘤發病數為25000例,發生率近年以每5年5%的速度上升;而位列小兒惡性腫瘤之首的白血病,每年即有1萬個新發病例。在科技進步的今天,很多少兒疾病,甚至小兒白血病只要及時醫治就完全有可能挽救。然而高額的治療費用,往往令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因經濟原因耽擱孩子看病的悲劇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