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凈土宗的基本思想概論
2012-01-11

  凈土宗的基本思想概論

  2012-01-11                來源:中國佛教凈土網

  凈土宗,是以“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為目的的宗派。因本宗以稱念佛名為主要修行方法,希望藉著彌陀本愿的他力,往生于西方極樂凈土,所以又稱為念佛宗。我國凈土宗從廬山慧遠倡導凈土思想,歷經北魏曇鸞、唐朝道綽、慈愍等大師的大力推弘,隨著時代的遷移,愈為后代人所奉行,是影響中國佛教民間信仰最為深遠的宗門。
  
  一般所謂凈土,主要是指彌勒凈土、彌陀凈土。彌勒凈土的信仰,以東晉道安大師為最早,他著有《凈土論》六卷,倡導往生兜率天的彌勒凈土;唐代玄奘與窺基大師,也以彌勒凈土為行持依歸。但自此以后,由于修者少,弘揚者更少,漸形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彌陀信仰的興隆,彌陀凈土便成為諸佛凈土的代表。早期弘揚彌陀凈土信仰的,以東晉慧遠大師為最力,他在廬山結白蓮社,與大眾共修念佛三昧,以期能往生見佛,是我國結社念佛之始,也是我國凈土的主流。
  
  北魏宣武帝時,菩提流支譯出世親的《往生論》,曇鸞為之注解,著《往生論注》一書,書中采用龍樹《十住毘婆沙論》中(易行品)的說法,明示佛法修行的難、易二道,也就是他力法門、自力法門的不同,闡揚凈土信仰的本旨在于他力法門,主張依靠他力本愿為五濁惡世中方便易行之道,始闡揚凈土立教的本義,并強調藉著持名念佛來求生凈土。到唐代,道綽、善導等大師繼承曇鸞的教旨,極力強調佛的本愿力,主張往生凈土就是相應于末法時代的信仰。道綽著有《安樂集》一書,論破諸師的謬解,開示末世眾生的要路,并依曇鸞難易二道之說,創立圣道、凈土二門的教判。善導撰《觀無量壽佛經疏》,楷定古今各家的謬見,確立凈土的教義、教相,并厘定修行上的正行、雜行之別,奠定了凈土教義獨立系統的基礎。其后,有懷感著《釋凈土群疑論》,針對各宗對往生凈土的質疑,一一闡論。睦州的少康,也大力弘揚稱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自曇鸞至少康,被稱為凈土宗的“震旦五祖”。當時在長安等地,諸師也撰寫了不少解釋《阿彌陀經》、《觀經》等注疏。在這個時期,凈土經典的研究達于高峰。
  
  唐代開元初年,慧日大師自印度歸國,看到當時禪家把凈土信仰視為引導一般愚民的方便教說,便激烈反對,而提倡念佛往生的必要,主張戒凈并行、禪凈雙修、教禪一致,而以一切修行都回歸于往生凈土的旨趣。承遠、法照、飛錫等人紹繼他的主張,以念佛三昧為無上深妙的禪門,極力排斥禪僧的空腹高心。于是,我國凈土宗在唐代,可分為三種教系,即慧遠系統、善導系統、慈愍系統。 當時,在禪門中有認同慧日一派的,如六祖門下的南陽慧忠提倡解行兼修。到后周法眼文益的嫡孫永明延壽,更大力弘揚禪凈雙修。元代以后,禪凈雙修的風氣更加盛行,中峰明本、天如惟則等人都歸心于西方凈土。到明代,楚山紹琦、云棲袾宏、憨山德清等人,相繼倡導禪凈合一,尤其以云棲袾宏精進修持念佛三昧,更是著稱于世。他除了注解《阿彌陀經》外,還著書立論,大力弘揚禪凈一致之旨,對當時教界影響很大。
  
  天臺一門也有很多信仰凈土的高僧大德,如宋代四明知禮,他所撰的《觀經疏妙宗鈔》,就是主張臺凈融和的論著,為歷來的天臺宗僧所重視。明代的靈峰智旭提倡三學一源論,認為禪、教、律三學的歸趣就在凈土法門。到了清代,不少在家居士也提倡凈土信仰,如彭紹升、希涑父子,編《凈土圣賢錄》。康熙、乾隆年間,實賢法師在杭州結蓮社,教化遠近,尊奉曇鸞、道綽、善導為凈土三祖。民國以后,除了楊仁山的大力提倡,印光大師也主張凈土法門為佛陀出世的本懷,致力于社會救濟事業,各地僧俗漸次興起結社念佛的風氣。今日臺灣佛教,不論禪寺、律寺,乃至顯教、密教,都普遍藉念佛法門來引導信徒修持。這是由于稱名念佛簡單易行,因此能普及于一般社會大眾,形成近代以來中國佛教的一大主流。以念佛法門為中心的念佛會、蓮社、居士林等,相繼成立,呈現了佛教各宗并容,多彩多姿的面貌。
  
  凈土思想主要依據的是“三經一論”,“三經”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論”是指佛陀入滅后八、九百年左右,世親菩薩所造的《往生論》。歷來的凈土宗祖師大多依據“三經一論”以及馬鳴、龍樹等諸論師贊述“三經”的要義來弘傳此宗。
  
  凈土宗凈土宗三大經典之中,《阿彌陀經》描述阿彌陀佛西方凈土種種莊嚴的事相,并說明發愿往生的意義及方便,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這部經的經文較短,很容易誦讀,被奉為凈土宗修行者必誦之經。《無量壽經》詳述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所發的四十八愿,以致果地圓滿成佛,莊嚴國土,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并說明三輩往生的條件。《觀無量壽經》旨在說明想要往生西方極樂國土的眾生所必修的凈業正因,并以十六觀法諦觀阿彌陀佛的身相及極樂凈土相,又解釋九品往生的因果。至于《往生論》,則說明修習“五念門”,可得種種成就,令眾生得以往生安樂國土,面見阿彌陀佛。
  
  本宗的宗旨,是以修凈土者的“心行”為“內因”,以彌陀的“愿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極樂凈土。因此,修持凈土法門必須先發菩提心,也就是企求無上佛道的愿心;其次是發厭離心、欣求心,就是厭離這個眾苦煎迫的穢土而欣求清凈莊嚴的佛土之心;再來是發至誠心、深心、回向發愿心等“三心”:一、至誠心,是真實為了脫生死而求生彼國,不是為求名聞利養而現精進相的心。二、深心,對于阿彌陀佛在因地攝受一切眾生的四十八大愿,抱著毫不懷疑的信心,專心一念地稱念佛號,藉由佛力加持而往生極樂。三、回向發愿心,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資糧,全部發愿回向往生西方;再將功德回向一切眾生,愿所有有情眾生也都往生極樂凈土。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