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工癡情公益助數百家庭
2012-07-20
下崗近20年,靠給街道辦打零工和幫別人修理熱水器、冰箱賺錢維持生活。而就是這么個“貧窮”的人,卻迷上了“燒錢”的慈善,不但自己往外掏錢,還親手在浙江紹興地區打造起一個名為“點亮一盞燈”的草根公益組織,3年來共組織開展200多次愛心活動,募集上百萬善款,點亮了數百家庭的“心燈”。
這個就是董國光,土生土長的浙江省紹興上虞市人,今年已經40歲,在慈善界屬于“半路出家”。“人說,四十不惑,我現在明白一個道理,在有生之年能有機會盡微薄之力去幫助困難中的同胞,是件幸運的事情。”董國光說。
酷熱的暑期已到,董國光正忙著和團隊一起尋訪需要幫助和結對的貧困學生,還計劃著去給孤寡和空巢老人送夏令用品。
“別看我現在對公益這么有激情,3年前我還常常為自己的生活發愁呢。”董國光說,是偶然的一次為善改變了他的生活。
2009年12月,喜歡寫鄉土文學的董國光來到上虞市豐惠鎮海拔500多米的燕河崗采風。偶然間看到一位80歲的老人在廢棄的小學校里獨居生活,屋里除了一床、一灶、一桌外,別無他物。“我無法想象在這樣寒冷的冬天里,這樣破敗穿風的石屋內,老人是怎么熬過每一天的。”返回時,董國光心情沉重,“我幫不了別的,但至少可以為他安裝一盞電燈。”
幾天后,董國光買來電線、插座和燈泡,騎上摩托車再次來到老人家中。老人不在,董國光便自己動起手來。靠著早年學過的一點電工技術,在幾次試驗后他成功地為這間破舊的房子通上了電。昏黃的燈光在屋內閃動,充滿了光明和暖意。“那一刻,我忍不住哭了,覺得能為老人盡微薄之力很幸福。”董國光說。
那天回來,董國光輾轉難眠,他把這次經歷寫了下來,取名《點亮一盞燈》發表在當地的論壇上。令他意外的是,這篇小文章打動了很多網友,大家紛紛提議再次去看望老人。一個月內,董國光4次帶領網友去了燕河崗,老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網友的熱情給了我很多感動,那時候我想,有了一群人的力量,或許可以為更多的人點亮一盞心燈。”董國光說。
在此后的每次周末,董國光就會騎著摩托車到鄉野田間,尋找需要幫助的對象。回去后,他把見聞寫出來,發動網友進行幫扶。3年來,董國光走遍了上虞市甚至紹興市的每個農村,先后組織了200多次愛心活動,募集善款100多萬元,近300戶家庭因此受益。
2012年4月,董國光團隊遇到了一名年僅26歲卻身患不治之癥血管母細胞瘤的女孩呂紅。這種罕見的遺傳病已經奪去了她家族6位親人的生命,呂紅9歲時也被查出患有這種家族病。在遇到董國光們時,呂紅已經高位截癱,靠唯一的親人奶奶照顧。盡管醫生說這種病無法醫治,但董國光們還是希望她能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過得舒服些,想方設法為她募集了近5萬元的護理費。得知呂紅喜歡聽歌,董國光們又特地在市里為她舉辦了一場大型演唱會,當地很多歌手獻唱。“一座城市為我一個女孩同唱一首歌,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無論如何我會堅強、樂觀地走下去。”呂紅說,志愿者們對她的愛改變了她以往對生命的抱怨心態。
如今,董國光的愛心志愿者團隊已經發展到4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企業家。網民“隨風”便是其中一位,他被這個團隊所感動,現在“兼職”當起了他們的免費司機和攝影師。“點亮一盞燈”的活動形式也日漸豐富,有支學、結對、尋親、關愛農民工子弟、殘疾人培訓、照顧麻風病院老人、愛心宣講等等。除此之外,他們還打算擴展幫助外延,從物質拓展到精神、政策。譬如,幫助辦孤兒證、殘疾證、申請低保等等。
“我們就像是黑夜里的螢火蟲,雖然發光微弱,但是行夜路的人看到我們還是會很溫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社會能多幾盞燈,多些光亮。”董國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