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道德居網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
孟子說的對,所謂的君子,不是有大學問的人,不是有權勢的人,也不是億萬富翁,關鍵是他的存心。存心決定了一個人是什么5樣的人:存心好的是好人,存心壞的是壞人。君子的存心是什么?就是仁,仁者愛人,仁者有一個善良博愛的心靈。而把一個人培養成善良博愛的人,應當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不單單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教育核心,實際上也是西方——及至一切優秀文化的教育核心。法國的旗子有三種顏色,分別代表了西方三種最重要的精神,其中就有博愛。
但光有愛是不行的,人和人之間還要有禮,懂得禮的人就會懂得尊重別人,互相尊重的世界,才是和諧的世界。
自私是人的通病,但是君子可貴之處就能為別人著想,凡事不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追求雙贏、多贏。古語有之:“凡事肯替人著想,是世上第一等學問”。儒家就是替人著想的學問??鬃诱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笨突f,這真是至理名言。我們不愿意被人傷害,那就不要去傷害別人;我們不愿意被人污辱,那就不要污辱別人。
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你希望別人愛人,那你就去愛別人吧,你喜歡被別人尊重,那你就去尊重別人。這就是孟子的意思,你去愛別人,自然就會得到別人的愛,你去尊重別人,自然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FONT>
而一個基于仁和禮,或者說愛與敬的社會,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一個基于仁和禮,或者說愛與敬的人生,一定會是有一個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