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章
嚴循東 2007年2月5日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天下人都明白美好是最值得稱道的,這是由于有丑惡的區分和存在;都明了善良是最珍貴的,這是由于有邪惡的區分和存在。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低等,這些對立關系正是自然法則的再現,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是永恒的真理。因此,圣人為了實現有為的理想,采取無為的方式來看待當前的事業,推行一些道的教育。萬物生長不會逆向發展,生長過程總是不斷變化的。取得成就的人也總是不會停留在已有的功勞上。只有不甘于已有的功勞,才會有新的成就。
【注釋】:陰、陽謂之道,道是對立的運動形式。這里的“無為”是覺得眼下無為,屬于君子自強不息的心態。只有這樣,才有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