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風牌風,見官員工作之作風
嚴循東 2007年4月8日
飲酒的傳統在我國可謂根深蒂固,官員百姓概莫能外。最近地方在干部作風建設中,宣布了不少禁令,其中一條就是明確禁止公務人員工作日中午飲酒。對此,眾多干部群眾贊譽有加。
說實在的,本人對官場上的酒牌風相當反感。經歷過酒桌上 “規矩”的人都知道,那陣勢,其實就是巧立名目使勁兒猛灌,不把客人或自個兒喝倒決不罷休。有人解嘲地說這證明主人熱情好客,以此顯示對朋友和客人的實在,并且多是為了招商引資,但我也聽說過有外商就因為看到某些地方在公務招待上的胡吃海喝敗家子作風,果斷打消了投資的念頭。再說了,廣東的經濟發展近20多年來在全國一直遙遙領先,也沒見人家這么個喝酒法,通常都是主隨客便,愿喝飲料或茶水悉聽尊便,倒是經濟欠發達的省市,酗酒吃喝蔚然成風。
官場上的酒風牌風,明白人都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與牌,乃在于“聯絡感情”,所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為的是疏通仕途或幫人拉線“勾兌”介紹賄賂。也就是說,豪華酒桌或牌桌上的事,大多超越了簡單的意氣相投一醉方休,而成為不正之風、行賄受賄、違法亂紀的溫床。
在全國不少地方,都存在著以喝酒打牌見長的人升官迅速、不好酒牌的人升遷無望的現象。關于喝酒有不少現代民謠,比如其中一段:“能喝八兩喝一斤,這樣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兩,這樣的同志要培養;能喝白酒喝啤酒,這樣的同志要調走;能喝啤酒喝飲料,這樣的同志不能要。”這些民謠可不都是說說玩的,其實都是對現實政治生態的夸張性寫照。
我曾經在酒桌上聽官員說:要提拔干部,我只要在酒桌上、牌桌上溜上幾著,就能看出誰能做官。官場上的酒牌風我相當反感,故我與做官無緣。
為什么酒風、牌風如此猛烈?我認為這與揮霍公款有關。官場上吃吃喝喝、鋪張浪費,其實多源于公款消費。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名酒,有幾瓶掏的是個人腰包?真要讓自己出錢,別說喝不起,即便財大氣粗者,心里也會掂量一下,除非是為了求人辦要緊的事,或者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回報而請客吃飯。因此,禁酒令不能忽視的一個方面,就是必須輔之以對公務招待費用的有效控制與監督、公開透明。
按說現在老百姓生活普遍好了,不像過去那樣缺吃少喝,誰沒吃過好吃的,甚至都吃膩了。因此就更沒有理由借機打牙祭、開洋葷了。這就牽扯到酒風、牌風盛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少人是礙于情面,不出席酒宴反而容易得罪人,屬于不得已而去。可問題是,拿了人家的手軟,吃了人家的嘴短。做這樣的“好好先生”,到頭來等于上了人家的套,作繭自縛,吃過喝過打了撲克搓了麻將之后,會免不了在公務活動中高抬貴手因徇私情,因此犯了錯誤受到追究只能自認倒霉。當然,這當中也不乏主動的權力尋租現象。
酒風、牌風成了官風,不少地方搞招待的人員,都是選拔那些酒量超人者。民謠中也有“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得老婆分頭睡”這樣的話。由此可見,官場酒風、牌風既對黨風政風產生腐蝕作用,又對干部個人身體健康極為有害。
因此,禁酒令的好處,就像司機吃酒絕對不能開車的交通法規一樣,給了人們一個普遍認可和易于接受的不喝酒的借口,即便如一些刻薄之人所批評的有作秀的成分,也是值得肯定和效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