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經營倫理在日本的普及 根據帝國銀行對破產企業的統計(負債額在1000萬元以上者),2002年,日本企業的破產總數連續三年超過上年達到了1萬9458家,僅次于1984年的2萬841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第二高峰。在如此大量的企業破產的背后,雖然有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但是由于企業的倫理觀念淡薄所造成的舞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特別是最近,在日本的大企業中各種舞弊現象頻發,這使人們在開始注意道德觀、倫理觀問題的同時,在國民意識的深層中對企業的不信任感也與日俱增。在美國產業界,由于企業的反社會性、非倫理性的行為接連發生,從七十年代開始,作為企業的一項社會責任,經營倫理成為企業經營的必要條件。 慶應義塾大學國際中心專任講師梅津光弘認為,美國企業中的企業倫理論研究起始于1899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波客來分校的商學部初次開設“哲學性研究:商業倫理的歷史和原則”這一課程。(《企業倫理的經營學》,鈴木辰治、角野信夫) 在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導致經濟活力喪失、倫理水準下降,這才使得經營倫理被納入企業經營之中。據株式會社日本能率協會綜合研究所的調查表明,目前日本的上市公司中的4成企業制定了倫理綱領和企業行動規范及職工行動規范,率先實踐經營倫理。 而且,在2002年5月,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制定了“企業行動憲章”,將企業應當遵守的倫理要綱分成10項原則刊登在國際互聯網上。以下是其內容的全文: 企業在下列10項原則的基礎上,無論在國內外都要遵守一切法律和國際規章,遵照社會良知采取行動。企業不僅是一個通過公正的競爭來追求利潤的經濟主體,還必須是一個對社會廣泛有用的存在。 1、 在充分考慮到安全性的基礎上開發和提供對社會有用的資財、服務,獲得消費者和用戶的信賴。 2、 進行公正、透明、自由的競爭。并且要與政治、行政之間保持健全而正常的關系。 3、 股東要與社會保持廣泛的溝通,積極公開企業信息。 4、 認識到積極參與環保是企業的存在及其活動的必要條件,要采取自覺而積極的行動。 5、 作為“良好的企業市民”積極開展社會奉獻活動。 6、 實現從業人員的寬松富足,在確保安全方便的工作環境的同時,尊重從業人員的人格和個性。 7、 與威脅市民社會的秩序與安全的反社會性勢力及團體作堅決的斗爭。 8、 在海外,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習慣,進行對當地的發展有貢獻的經營。 9、 經營負責人要認識到實現本憲章的精神是自身的工作,在率先垂范的同時要讓相關者徹底了解憲章精神。隨時掌握企業內外的反映,在完善企業內部體制的同時徹底貫徹企業倫理。 10發生違反本憲章的事態時,經營負責人要向企業內外表明解決問題的態度,查明原 因以防再犯。 (全文完) 目前,在日本成立了日本經營倫理學會(1991年設立,是一個由企業經營方式、法學、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種領域的專業研究人員和事業家組成的,從學術性、系統性的觀點出發開展研究的組織)、經營倫理實踐研究中心(1992年設立,進行企業綱領、企業行為、監察、哲學理念以及實證調查的研究)等有關經營倫理的各種機構,推進經營倫理的研究。 以上介紹了日本經營倫理的歷史變遷,但是,根據學者專家對經營倫理的定義以及對其意義的不同解釋,很多情況下人們把經營倫理和倫理經營作為同義語來使用,這些做法與倫理研究所提倡的“倫理經營”有所不同。以下首先需要辨明經營倫理和倫理經營的各自含義。 1、經營倫理和倫理經營 經營倫理一詞常被作為企業倫理、busines ethics的同義語使用,《廣辭苑》中的解釋是“企業作為社會成員所應遵守的有關道德、道義的行為”。身為經營顧問的波士頓大學經營大學院準教授羅拉L.納仕簡明地說:“企業倫理就是研究如何將個人的道德規范運用于營利企業的活動和目標的工作”(《美國的企業倫理》羅拉L.納仕,日本生產性本部,p7)?!敖洜I倫理實踐研究中心”會長水谷雅一對于經營倫理和企業倫理作過如下定義: “經營倫理”也經常被稱作“企業倫理”,因為這就是在企業活動這個場面中的“經營 倫理”。之所以能稱之為企業倫理,是由于它是要求在企業中實現否定“包括所有違法 行為在內的反社會行為”的經營倫理。(《經營倫理學入門》,水谷雅一,丸善,p2) 上述這些定義都把經營倫理解釋為作為企業所應遵守的倫理觀和道德規范,所以人們就非常容易把這些想法混同于倫理研究所提倡的“倫理經營”。倫理研究所理事長丸山敏秋對“倫理經營”作過如下定義: 所謂倫理,它既可以成為專業理論研究的對象,但又必須是極其日常性的、簡明易懂的 實踐性規范。如果不能成為生活在今天的人們的行為依據、成為人們生活得更好的目標, 并且充滿活力的話,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倫理。(中略)自古以來就有“企業是人” 的看法,從這一觀點出發,倫理尤其應當是論述作為培養企業家的人品德性之基礎的生 活規范的倫理,而且是論述以倫理為基礎的經營形態的理論。(《從微小處改變公司》, 丸山敏秋,PHP研究所,P15) 由此,我們可以把倫理經營概括為“以倫理為基礎的經營”,它與經營倫理即“經營中的倫理”是不同的??梢詫⒁詡惱頌榛A的經營的應有狀態解釋為“倫理經營”。 人們通常解釋的一般性的倫理絕大多數是指道德、規范這些作為人應當遵守的“道”和社會規范,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動會產生出不同的倫理道德,所以說它們缺乏普遍性。但是,這里論述的“倫理經營”中的倫理是人類生活的普遍性理法(規律)。 倫理研究所的創始人丸山敏雄為了和一般性的倫理相區別,采用了“純粹倫理”的表達。對這個純粹倫理,丸山敏雄還將其定義為“通過實行它立刻就能證明其正確性的生活的規律”,認為它是通過自身的實行、實踐能夠體驗性地對其加以把握的倫理,是“無論什么時候、無論是誰去實行總是正確的,只要遵守這些規范,就能夠獲得切實的幸福與繁榮之萬人幸福的生活原則”。對于這個問題的更為詳細的論述請參照《微小的改變使企業走向強大》一書。 近來,“倫理法人會”這一企業家的團體在日本不斷增加,它們把以倫理為基礎的經營導入企業和車間、并把它當作進行職工教育和自我啟發的一個環結來加以運用。下面就介紹一下正在進行著倫理經營的實踐的一些團體的宗旨及其活動內容。 2、倫理法人會活動的推進 據2003年版的《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日本國內現有611萬9061個企業,其中的中小企業和小企業共有607萬1654家。 倫理法人會是由贊同倫理研究所的目的的法人會員構成的全國性組織,1980年10月首先在千葉縣成立,以后逐漸向全國推進,現在發展到在47個都道府縣中已有420個固定的各級組織。法人會員已突破3萬6000家企業,在“把倫理帶到企業、讓心進入車間”的口號下,不同行業的企業家每天進行著倫理的學習和自我磨練。 法人會的主要活動有:以企業家為對象,每周一次的清晨學習會(早晨6點至7點)、每年一次的倫理經營演講會、會員之間的經營體驗交流。另外,各地企業還開展著包括一些志愿活動在內的多種活動。 充分運用倫理研究所發行的《職場的教養》宣傳冊在企業內部定期召開職工“班前會”的研修活動。 “倫理法人會憲章”集中體現了倫理法人會通過各項活動要達到的目的和宗旨,現將其內容抄錄如下: 倫理法人會是以通過實行就可證明其正確性的純粹倫理為基礎、謀求企業家自身的 革新、擴大追求“心靈經營”的人們之間的聯系、實現符合共尊共生之精神的健全的繁 榮、為企業所在地區的發展和建設美好世界做出貢獻作為其目的的團體。為此,特訂立 以下的“活動指針”和“會員須知”。 【倫理法人會活動指針】 1、 提供學習和實踐倫理的場所,培養具備更加優良的生活習慣和豐富的人性的領導者。 2、 培養深愛家人、篤敬祖先、建立和睦穩固之家庭的人。 3、 通過“明朗”、“愛和”、“喜動”的實踐推進建設有活力的車間。 4、 擴大追求愛、敬、感謝之經營的會員的范圍,通過各種活動為企業所在地區的發展作貢獻。 5、 敬畏、親愛自然、加深作為“地球人”的自我意識、為保護和美化環境作貢獻。 【倫理法人會會員須知】 1、 開朗愉快地工作、創造歡喜之人生。 2、 守約、擴大具備信賴關系的范圍。 3、 愛人不爭、促進相互繁榮。 以這個“倫理法人會憲章”為基礎,倫理研究所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倫理學習和普及擴大會員的工作。最近,倫理法人會又開始在全國推廣“倫理經營塾”這一新的研修項目,這個研修是為了更加深入地學習倫理經營而研習如何在確立經營理念的同時制定經營計劃。 3、“倫理經營塾”概要 這項活動是由宮城縣法人會發起的,現在已經進入到第17個年頭。約有1200家企業贊同倫理法人會的活動并入會。在宮城縣法人會,自平成11年3月開始到現在已經開辦了六期“倫理經營塾”?!皞惱斫洜I塾”的負責人田中裕人六期連任“塾頭”,在北海道、東北地區、甚至包括神奈川縣,已經培養出200名“塾生”,舉辦了幫助許多企業家實現理想與希望的研修。田中裕人是研制和生產、銷售糕點的株式會社果匠三全的董事長總經理,該企業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它們研制的糕點曾經多次在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獎。 在日本全國的倫理法人會中,這個“倫理經營塾”日益受到歡迎、參加人數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倫理經營塾”的學習分成三大塊,整體結構簡單明了。 (1)構筑經營理念(通過明確企業自身的社會使命和存在意義、明確企業的追求方向,制定出使企業家和職工結成一個整體的“經營理念”) (2)制定經營計劃(通過對本企業過去3年的決算表進行簡明易懂地分析加工找出自身的強項和弱點,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為把握目標和成績的“中短期經營計劃”和“短期利潤計劃書”) (3)掌握經營實學(從成功的企業家那里學習實際的學問,明確企業自身的經營藍圖和未來目標,制定出與職工共享理想與希望的“各種方針”) 下面就是一次“倫理經營塾”的日程表,供大家參考。(注:左邊是課程、右邊是題目) ※第一次(構筑經營理念)
※第二次(制定利潤計劃)
※第三次(制定中期經營計劃)
開展像上面這樣的一次活動時還邀請地方的行政官員和成功企業家作為講師前來授課。首先是三個月連續、每月有2日1夜進行研修,從第4個月開始,作為研修成果就會安排讓大家發表自己的經營計劃的課程。在經營理念的建構方面,會安排研修生首先發表自己的理念然后由任課教師提出修改意見,花兩天時間集中制定完成。制定理念是這一研修的中心課題。 在“倫理經營塾”中,經營理念形成文字性東西的要點是“持續性”、“社會性”、“人性”?!俺掷m性”是尊重“易不易(變化的東西與不變的東西)”的原理、適應社會變化、與利潤同步成長的意思?!吧鐣浴笔菨M足顧客要求、為企業所在地區作貢獻。“人性”指要實現職工的成長與幸福。 為什么制定理念是這一研修著力最多之處呢?這是因為要實現倫理經營,經營理念極為重要。倫理研究所提倡的倫理經營是極為日常性的、易懂明白的實踐性規范,是生活在今天的人們的行為依據和為了能更好地生活的指標,所以必須要把作為企業的精神支柱的經營理念建構得牢不可破。 結 語:經營理念的重要性與倫理經營 經營理念的地位是“成為企業開展經營活動時的指針的基本的想法、哲學、信念,或是成為目的之理想”(《基本經營學用語辭典》吉田和夫、大橋昭一,同文館,p74),是“反映了企業家和企業的價值觀與信條等企業的指導原理,在企業經營中它應當被看作是企業的活動依據的半永久性的基本價值觀、信念、行為標準乃至規范”(《經營用語辭典》東洋經濟新報社,P31)。 一般來說,經營理念有三個原則,(1)基本理念(為了什么,目的)、(2)藍圖(未來遠景、展望)、(3)行為規范(具有社會性良知的企業行為的應有狀態),將這三者概括在一起就形成經營理念。為此,這些都必須由當時者或相關組織加以具體的消化理解。 就是說,經營理念必須要滲透到全體職工的思想中,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接受,并且作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去具體加以實踐,否則制定理念就是毫無意義的事情。東芝集團就把他們的經營理念公布在公司的網頁上,具體內容如下: 東芝集團以尊重人為其基本思想,努力成為創造豐富價值、為世界上的人們的生活作出貢獻的企業集團。 1、 以人為最寶貴。 東芝集團通過開展健全的企業活動,珍視顧客、股東、員工為代表的所有人。 2、 創造豐富價值。 東芝集團以E&E領域為中心推進技術革新,創造豐富的價值。 3、 為社會作貢獻。 東芝集團為實現更好的地球環境作出努力,作為良好的企業市民,為社會發展作貢 獻。 從東芝集團的經營理念可以看出,經營理念是企業家的哲學,對于企業來說這是作為恒久不變的精神支撐的價值觀。而且,經營理念是超越世代、時代和國境不斷存在下去的,是企業所具有的在人類社會中具有普遍性的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使企業向著更好的方向邁進的原點思想,是企業在統合人心時不被時代潮流所左右的高尚使命感。 經營倫理在日本固定下來已經13年了。正如本文開頭論述的那樣,在一部分上市公司中,4成的企業有危機感,開始著手實踐經營倫理,在這種環境下,許多日本企業努力要改善自身素質。 當前,日本企業的舞弊事件不斷發生,人們都在呼喚經營倫理的必要性。在這種狀況下,更顯出了作為企業精神支撐的經營理念的重要性。推進以倫理為基礎的經營是使經營倫理固定到企業中去的第一步,并且也將成為決定今后日本企業的未來與方向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