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到達日本時,已經是六十六歲的老人,而且,由于在東渡中收到勞累和熱病的影響,其雙目都已經失明。
由于雙目不能見物,鑒真通過耳聽的方式幫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經,又用舌嘗的方式為日本修正了藥典,他是靠頑強的精神繼續自己的事業
但是,《奈良新聞》2004年10月29日,有一則新的報道,認為鑒真到日本后,他的雙目可能還存在微弱的視力。其依據是757年,鑒真為借經卷曾經向當時的奈良東大寺提出了一張借條。這就是現存正倉院的《鑒真奉請經卷狀》。然而,經過奈良國立博物館的西山厚研究員檢證,認為此文與中國所存鑒真相關文獻出自同一人手筆,所以,日本研究人員認為,鑒真在東渡時,可能還保有輕微的視力,能夠自己書寫重要文件,但不能很好地閱讀了。不過,隨后就有人提出,由于文獻記載鑒真并不是最后一次東渡才失明的,而是此前五年就已經失明。所以在中國保留的所謂相關文獻,也未必是鑒真的親筆,很可能是鑒真失明后由其弟子代寫的。
無論鑒真是否徹底失明,日本的文獻中,他在日期間從未有過哭泣的記載,而總是以最和善的微笑面對信徒。
鑒真因為年高體弱,為了傳揚佛法又不惜勞苦,終于在日本天平寶字7年(763)5月6日,坐化于唐招提寺,根據日本方面的記載,當時鑒真雙腳結跏趺坐,神態安詳,死后三日,體溫尤在,時人呼為真菩薩。。。
其實,以鑒真的經歷,其平生又豈止六個謎可解?這些都不過是細枝末節而已。
佛法云,大雄無畏,勇猛精進。大約,是為鑒真大師最好的寫照。
來源:薩蘇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