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媒體析臨時工比例禁超10%
2013-08-19

媒體析臨時工比例禁超10%

2013年08月19日 來源:光明日報

  7月11日,針對7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法治》專刊《熱點追蹤》欄目刊發了《“臨時工”的春天來了嗎?》一文,對新法實施后勞務派遣泛濫現象能否改觀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對法律規定的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勞務派遣用工比例給予期待。

  對于這個廣受期待的比例,8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終于公布了《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擬規定輔助性崗位的勞務派遣用工比例不超過用工總量的10%。這個數字是否合理?能否徹底解決勞務派遣領域的亂象?本期《法治》繼續予以關注。

  “干的是同樣的活,拿的錢卻只有別人的2/3。不為啥,就因為我是‘臨時工’。”說起自己的收入,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的小林一臉無奈。

  小林的無奈也是許許多多“臨時工”的無奈。近幾年,勞務市場日益紅火,勞務派遣大行其道,“臨時工”同工不同酬、遇到麻煩就被單位推出去做“擋箭牌”等亂象,屢見不鮮。

  日前,作為7月1日起施行的新勞動合同法的配套規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規定,輔助性崗位的勞務派遣用工比例,擬不超過用工總量的10%。那么,10%管得住已經泛濫的“臨時工”嗎?

  “一刀切”實現起來有難度

  目前,公開報道的全國勞務派遣用工數量為3700萬人。但業內人士估計,實際規模遠大于這一數字。勞務派遣引發的矛盾糾紛也越來越多,2011年、2012年,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年均受理4000多件勞動爭議案件,其中1/5都與勞務派遣有關。

  按照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只能在臨時性、替代性、輔助性崗位上使用。其中“輔助性”崗位的界定最模糊,也就成了勞務派遣的主力軍,被統稱為“臨時工”。

  “‘臨時工’泛濫,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林嘉說,“主要還是用人單位為了節省成本。”

  上市公司使用“臨時工”,能提高利潤率,使財務報表更漂亮。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使用“臨時工”,能保證正式員工享受較高的福利待遇。而對于機關事業單位來說,一方面人事編制受到嚴格控制,另一方面開展工作又需要人手,不得不使用“臨時工”。于是,城管的“協管”、交警的“輔警”等上路執法也就成了普遍現象。

  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勞動合同法明確要求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在新法施行一個多月后,《征求意見稿》發布,輔助性崗位的勞務派遣比例擬限制為10%。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10%的比例限制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今后勞務派遣將得到逐步規范,但操作起來還有不少困難。

  成本無疑是一大阻力。2012年公布勞務派遣數據的上市銀行中,有6家的“臨時工”占比超過20%,有的甚至超過了1/3。如果將比例降至10%,僅工資成本的增加就會是一個大數字。

  編制也是難題。西部某縣城管局的負責人表示,正式編制就那么幾個,如果去掉勞務派遣人員,“很可能正常工作都沒辦法開展了”。

  “‘一刀切’能不能管用?這個比例是不是應該考慮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企業對勞務派遣用工的需求?”北京一中院勞動爭議審判庭法官王磊說,從長遠來看限制比例能起到一定的規范勞務派遣的作用,但現在要將如此大的口袋瞬間縮小,恐怕確實存在難度。

  工會監督容易流于形式

  許多國家都對勞務派遣作了嚴格限制,如日本等國,就在法律上把可以使用勞務派遣的崗位一一列舉了出來。本報記者了解到,勞動合同法修改過程中,有專家建議學習這一做法,直接在法律上列舉勞務派遣的具體崗位,但最終沒被采納。

  《征求意見稿》則采用了這一做法,擬規定由用工單位根據所處行業和業務特點,提出準備使用勞務派遣用工的輔助性崗位列表,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共同協商確定,并在用工單位內公示,接受監督。

  在王磊看來,《征求意見稿》的規定能夠更好地保護“臨時工”的權利,避免用工單位濫設輔助性崗位,增強勞務派遣工的歸屬感。

  在“派遣單位—用工單位—派遣工”的三方關系中,派遣工居于最弱勢的地位。他們本身往往就是就業困難的弱勢群體,而且還要受到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的雙重管制。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和全國總工會的要求,“臨時工”有權參加工會,工會也應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但實踐中,“臨時工”參加工會困難重重。在法律上,派遣單位是這些臨時工的雇主,理應成立工會為他們維權。但一家派遣單位派出的“臨時工”們可能從事不同崗位的工作,或者分散在不同單位、不同地點打工,彼此間甚至根本不認識,缺乏共同的利益。“派遣單位的工會為‘臨時工’進行協商、維權,確實比較困難。用工單位的工會來做這件事是比較合適的。”王磊說。

  林嘉則提醒說,當前“臨時工”在用工單位參加工會的還比較少。更重要的是,用工單位的工會維護的是正式員工的權益,難以同時代表正式工和“臨時工”進行協商。即便協商,也會傾向于多設輔助性崗位,維護正式工的福利待遇。

  “《征求意見稿》的方向是對的,但我認為,還是應該讓行業協會等比較中立、權威的組織來對勞務派遣崗位的設立進行監督。”林嘉說。

  “轉正”之路困難重重

  如果在臨時性、替代性、輔助性以外的崗位使用勞務派遣工,或者“臨時工”超過了用工總數10%的比例,如何處罰?《征求意見稿》在法律責任部分明確規定,首先由勞動行政部門進行罰款,罰款一個月后還不改正的,將視為用工單位和勞動者建立了正式勞動關系,應當及時補訂勞動合同。

  專家表示,“視為建立正式勞動關系”是許多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對于增強“臨時工”的職業穩定感非常必要。但要落實這一條,前提是要讓企業及時向勞動監察部門報備勞務派遣用工名單和比例。

  也有學者認為,讓“臨時工”有序“轉正”是化解勞務派遣亂象的重要舉措,而不應只是一種懲罰手段。“把‘轉正’作為對用工單位的懲罰,這種思路太單一了。制度上應該為臨時工‘轉正’提供暢通的渠道,讓他們看到希望,鼓勵用工單位和臨時工平等協商、有序‘轉正’。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諧的勞動關系。”林嘉強調。

  “單位也答應說干得好有機會轉正,但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在銀行工作的小林說,她既懷著期待,也有擔憂。

  廣東穗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志明建議,勞務派遣制度應回歸到本來面目,僅作為短期、臨時、輔助性的用工形式存在。眼下,國家應賦予勞動者更多訴權,讓勞動者獲得更多法律支持。

  在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范圍看來,“臨時工”泛濫與正式的勞動關系過于僵硬、缺乏靈活性、企業難以承受不無關系。“要管住‘臨時工’,還應當綜合考慮,給出更好的制度安排。”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