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難上北京公交
2013年08月19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報載,北京市法制辦日前公布《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草案送審稿)》征集的意見內容,寵物狗強制免疫條文受到的擁護最高;同時,要求導盲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的呼聲也非常高。
國務院法制辦曾發布《無障礙建設條例(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公眾意見。針對很多盲人關注的導盲犬能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問題,征求意見稿規定殘疾人可以按照國家規定攜帶有識別標志的服務犬出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作為盲人眼睛的導盲犬在公共場所屢屢被拒之門外,公交不讓上、商場不讓進,而理由就是公共場所不能攜帶寵物。我們的公共場所難道真的容不下一只導盲犬嗎?
其實,早在2008年,我國申辦殘奧會時,承諾導盲犬可以入境。同年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只是含糊其辭地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導盲犬是可以出入公共場所的。但是“國家有關規定”是什么,則沒有明細的說法。
培養一只導盲犬需要18個月,費用10多萬元,不讓導盲犬乘坐公交的規定沒有讓盲人的生活好起來。大家似乎無法信任導盲犬,不讓它們進地鐵,上公交,出租車更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導盲犬只有在主人處境危險時才會具有攻擊性。
導盲犬作為一種工作犬,對盲人具有極大的幫助。訓練一只合格的導盲犬需要花費訓導師很大的精力和時間。能夠順利畢業成為盲人眼睛的導盲犬無論從性格還是工作能力上都可以完全區別于一般的寵物。它們是馴良安靜的,除非主人遭受到傷害,否則它們不會對人發起任何攻擊性的行為。
在公交車等公共場合,導盲犬不會對他人造成任何影響,它們只會寸步不離地待在主人的身旁。做主人的向導員是導盲犬的職責,對導盲犬說不,在一定程度上說便是對盲人說不。
國家訓練導盲犬的目的是用以幫助盲人,關懷盲人,但若社會不接受導盲犬,那導盲犬存在的意義便大打折扣了。雖然善良和寬容并非流淌在每個人的血液中,但制度的進步,常識的普及,會讓導盲犬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大。我們期待導盲犬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的通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