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以及由此形成的“少林”文化品牌,近年來被海內外一些企業和機構紛紛進行商標搶注,這一問題引起少林寺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和擔憂。
作為少林文化發祥地的河南省鄭州市,日前在市政協常委會議上通過一項建議,呼吁政府部門盡快啟動相關保護機制,對少林寺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系統的保護與管理。河南省及鄭州市有關部門已表示,將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以確保少林文化的知識產權。
鄭州市政協的一項調查指出,現在從企業品牌、商店招牌,到五花八門的武術學校字號,處處都有“少林”的蹤影。同時,還有不少團體盜用少林寺的名義進行商業演出,有些單位和部門有意將“少林”與“少林寺”割裂開來,不惜損害少林寺的整體形象,從中謀求商業利益。
市政協委員錢振良說:“加強對少林寺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系統的保護與管理,正式確立少林寺對于‘少林功夫’的正宗地位,從而維護‘少林功夫’的源頭和形象,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近年來,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積極保護少林功夫文化,維護少林寺合法權益。少林寺專門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對少林寺無形資產進行系統保護和管理。
釋永信說,少林寺正在恢復少林功夫教習師承方式,還仿照歷史上的僧兵體制組建武僧團,通過表演少林武術,達到弘揚傳統武術文化、宣揚少林禪宗正法的目的。寺內相繼建立了少林武術圖書音像館、少林文化研究院,通過舉辦少林功夫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文化團體合作編演少林功夫舞臺劇、少林功夫卡通片等形式,向海內外推廣少林功夫。
錢振良指出,僅靠少林寺的力量,難以完成對少林寺全球化保護重任。要設法通過適當方式,以國家形式和政府力量提高保護少林文化遺產的檔次,并希望得到聯合國有關機構的大力支持。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認為,1500多年歷史和文化積淀所形成的兼禪學、武術、醫學、藝術為一體的少林文化,尤其是以佛教護法神信仰為核心同時凝結了禪宗智慧的“少林功夫”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提高其文化品質,正確認識其深刻內涵,加強研究保護,擴大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