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專門建立了少林寺網絡中心,僧人們平時都可以前來上網點擊自己所需要的相關內容。釋永信大師介紹說,自已平時每天都要上一次互聯網。鄭州晚報記者 白韜/圖
核心提示:從少林寺官方網站開通到少林寺網絡中心成立,從少林功夫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公開少林秘籍,從把少林功夫搬上舞臺到邀請金庸訪問少林,從武僧團到全球各地進行演出到全球征集演員拍攝《少林寺》……這一切都凸顯了千年少林寺的與時俱進精神,而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則是少林寺緊跟時代步伐的現代意識。
一次總統訪問的品牌效應
3月24日下午5時,嵩山上空薄霧輕繞,溪水潺潺,千年古剎少林寺內,游人依舊如織,僧人誦經之聲悠揚飄蕩。
3月22日的俄羅斯總統的普京的一次訪問,讓這個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的少林寺游客多了許多,有慕名而來的國內外賓客,也有心向佛祖的香客。在寺外不不遠處一家武館的練功場上,兩名俄羅斯游客看著滿場的習武少年,自己也不停地比劃著什么,動作之中,還帶有生動的肢體語言。
“這兩天,游客比平時增加了兩成,國外的游客增加的幅度較大。普京的這次訪問,都要成為宣傳少林寺的一次免費廣告了。”少林寺景區(qū)進行票務服務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少林功夫的名聲在外,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少林功夫,國外的游客逐年的增加,少林文化在國外已經成為了一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
“我們在20多個國家有常派的武僧,少林寺武僧表演隊到達過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他們都喜歡少林文化。我們的少林文化在國外的號召力也越來越大。”3月24日下午,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的方丈室內,品著一盞香茶,釋永信大師向我們講述著少林文化的內涵。沒有資料,沒有他人的幫助,但如數家珍。
“沒有《少林寺》這部電影,少林寺也還是少林寺,不能說是電影成全了少林寺,只能說是少林寺成就了這部電影。少林寺1500多年的歷史,積淀了很深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少林文化越來越受到國外人士的喜愛,就能充分說明這個問題。”釋永信大師向《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如是說。
一座古老寺院的與時俱進
3月24日下午,在方丈室內,一個小沙彌正在用手機向其他人傳達著方丈的指示,在如今的少林寺,擁有手機的僧人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為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手機早在幾年前就出現在了這個傳統僧人的世界里。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給以往公眾的感覺是,少林僧人的生活是清苦無憂的。1979年春節(jié),隨著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少林寺》的播放,全球的眼光開始聚焦于此。一個數據顯示,從1974到1978年少林總共的游客是20萬左右。而到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達到了70多萬人,1984年更是達到歷史最高峰260萬人,上世紀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穩(wěn)定在每年150萬人左右。
“這絕不是一部電影帶來所有的結果!”釋永信大師認為電影的作用已經被人為的夸大了,“少林文化影響了國內外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電影僅僅是在少林寺文化底蘊基礎上拍攝的,這是一個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前提。”釋永信大師覺得,少林品牌的影響力加大與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密不可分,再一個少林寺對自身優(yōu)勢的發(fā)揚廣大,“對于一個好的品牌來說,不是停滯不前了,不能因為已經有影響力了就不發(fā)展了,恰恰相反,越是這樣越要做好優(yōu)勢的推介。比如說,茅臺、五糧液,它們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品牌,但仍然在宣傳。”
少林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大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少林寺》可謂是經典,我到現在對這部電影還記憶猶新,但一部電影根本不足以體現少林的精神和少林的文化,少林寺要想繼續(xù)發(fā)展,傳承人的意識才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
釋永信大師的舉動證實了錢大梁的認識,1996年,中國首家寺院網站在少林寺成立,www.shaolin.org.cn成了少林寺的官方網站,而在當時國人對于Internet Explorer還知之甚少,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平時網站的維護者,都是少林寺的武僧。
與此同時,釋永信大師還將此前與世隔絕的僧人派往世界各地,表演和推廣源自禪宗的少林武術。釋永信大師說:“我就是要通過表演來弘揚少林文化,將少林文化推廣至世界的各個角落。”據介紹,按照釋永信大師的要求,無論在哪個國家的少林武僧,在傳授少林功夫時都必須使用動作的中國名稱,“這是中國的國粹,這一點永遠不能改變”。
10多年來,釋永信大師利用少林文化這一特殊途徑,先后率武僧表演團訪問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qū),進一步開啟了少林文化的國際大門。自己每年有1/6的時間在國外,因此跟世界各國的主流社會都有接觸,接觸了很多先進的東西。在現代規(guī)則的指引下,少林寺走上了一條具有濃郁現代意識的發(fā)展道路。
釋永信大師告訴《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基本上做到了與時代同步,少林寺的發(fā)展必須是一種新形式下的發(fā)展。”鄭州晚報記者 白韜/圖
釋永信上網沖浪與千年古剎
在3月23日的少林寺網頁上,普京來寺內訪問的照片非常的醒目。
少林寺的官方網站首頁上,清楚地標明著“English Version”、“繁體中文版”鏈接,可以更方便地供不同公眾的點擊。占據少林寺網頁少林新聞頭條的資訊是,由“少林寺外聯處供稿”的《普京訪問少林寺》,文章的開端是“『本網訊』杏花紅,李花白,春光已顯。普京總統訪問北京,隨后走進了少林寺。少林寺所在嵩山地區(qū),是古老中原的核心區(qū)域,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fā)祥地。這一切,似乎構成了一個無限深意的禪機。”
“我們沒有統計過網站的訪問量,網站作為一個世人了解少林寺歷史、現狀的平臺,正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西文化存在差異,能讓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喜歡中國的文化,我們需要這樣的現代化的工具。”對于現代化的沖擊,釋永信大師并不否認寺院已經接納了這些東西,“一個品牌有了知名度,并不能說不需要宣傳了,普京來訪問就是我們注重挖掘少林文化的結果,就是我們力主于向海外推廣少林文化的結果。”
在釋永信大師看來,宣傳少林寺,維護這一良好的品牌,需要網站、需要手機,更需要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
釋永信大師有一套獨特而堅定的對于少林寺發(fā)展方向的理念,那就是和現代社會保持親近。有兩個例子值得一提。釋永信大師個人幾乎擁有所有的現代通訊設備:寬帶、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時尚手機。2003年,他把中國互聯網新聞宣傳高峰論壇搬到了少林寺古老大殿藏經閣,并獨家授權網絡游戲《少林傳奇》。
“互聯網快速發(fā)展,少林寺如果不能利用好這種新的交流方式,將會離世界越來越遠。”釋永信大師說,“我們過去與世隔絕,與外界的接觸僅僅是通過耕作與土地打交道。如今,我們必須與人打交道,這就沒那么簡單了。我們需要獲取知識,學習新技能,比如學習英語,了解計算機,并且出國留學。”
他介紹說,自已平時每天都要上一次互聯網,主要點擊時政及社會類資訊,特別是各國政要人士的言行,有時也搜索一下相關需要的信息。事實上,不僅少林寺方丈一個人每天進行上網沖浪,少林寺為了更多僧人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還專門在少林寺大院內建立了少林寺網絡中心,僧人們平時都可以前來上網點擊自己所需要的相關內容。
用新的方式推廣少林文化
2004年7月,中斷700余年的“少林藥局”得以恢復,并將從不外傳的千年秘方公之于眾。
緊接著,少林寺更是出人意料地將《易筋經》、72絕藝、點穴功等少林武功秘笈以及修煉方法通過網站向全世界公開,由此,少林寺的網站日點擊量超10萬。對于公開少林武功秘笈引發(fā)的爭論,3月24日,釋永信大師解釋說,到今天為止他仍認為這屬于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應該公之于眾。
2005年10月,由少林寺和鄭州歌舞劇院聯合編排的原創(chuàng)舞劇《風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劇院亮相,立時引起了專家和觀眾的極大興趣。繼在國內演出獲得成功后,又與美國藍馬克娛樂集團達成協議,《風中少林》將于今年7月赴美演出兩年,約800場,演出收入預計達800萬美元。
一部關于少林武僧傳奇故事的《少林武僧傳奇》電影,目前也在緊張籌備中,其總投資高達2500萬美元,預定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上映。此外,釋永信大師還在籌備一個由功夫高手參加的真人秀電視節(jié)目。
這一系列運作立刻起到應有的轟動效應。“深山藏古剎”的感覺只存在于看不到的歷史以及一廂情愿的美好想象中,如今的少林寺及其僧眾都生活在現代化的氣息中。
“即使從現在來看,方丈的一些想法和舉措也是非常超前的,他作為少林的傳承人,發(fā)展的意識非常清晰。”少林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大梁曾這樣描述釋永信,一個事實是,少林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少林寺至今已拿到32個類別、76項商標的注冊證書,少林寺商標還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商標保衛(wèi)戰(zhàn)在國內告捷。
少林寺的品牌在國內已經是家喻戶曉,在國外也是聲名陽遠揚。可是越來越多的侵權也開始出現。但少林寺已經開始學會了用法律去維護少林寺的權益,盡管行動很少,但保護品牌的意識已經在寺內深入人心了。釋永信大師說:“我們這樣做恰恰承襲了傳統,歷代僧人都必須適應社會的變遷。只有維護好我們的傳統優(yōu)秀文化,才能更好地去發(fā)揚宣傳它。”
經書與英語天天念
現在的少林寺有一個外聯處,這個寺內的職能部門,專門負責對國外的交流與合作。3月22日下午,在與普京總統的閉門交談中,普京總統和釋永信大師交流了繼續(xù)合作的設想。
“我們已經接待了很多的國外領導人,例如俄國國防部長伊萬諾夫,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泰國上議院院長等,這說明少林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已經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與喜愛。”釋永信大師說,我們的經濟在飛速發(fā)展,綜合國力逐漸強盛,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都有了很大的增強,在這背后,都有中國傳統文化在背后的支撐。
久負盛名的少林寺,紅墻黑瓦、青松翠柏,淡淡的佛香,耳畔佛音縈繞。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的名片上,印有少林寺網站的網址,也留有自己的手機號。不光是方丈,就是寺內招聘武僧團后備人才的廣告上,也留有電子郵箱地址。如今的少林寺僧人,手機、電腦、甚至駕駛都不是什么新鮮事,現代技術在這個深山古剎中,已經普及了。
每天早上四點,武僧們就已紛紛從四處集合到山門前準備跑步。然后再找幽靜的地方,參禪習武。文僧這時他們也已在大雄寶殿開始早課。梵音繚繞下、佛香彌漫中、虔誠膜拜。初到寺里的沙彌每天上午還要學習文化課,讀經書、學語文、數學、歷史、地理、英語。現在,被少林寺派往國外的僧人有好幾十位,外語,網絡是不會遠離這個佛家世界了。
“1500多年來,少林寺從來沒有中斷過與其他國家的交往。”釋永信大師告訴《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普京的訪問只能說是少林寺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里程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基本上做到了與時代同步,少林寺的發(fā)展必須是一種新形式下的發(fā)展。”(鄭州晚報記者 陳祖強 楊觀軍 盧曙光 袁建龍/文 白韜/圖)
來源: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