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少林寺現代化生存內幕
2007-05-09

3年前,“探索”頻道拍了一個關于釋永信的短片,片中把“少林方丈”竟然翻譯成“少林CEO”,而對釋永信的這一稱謂,逐漸被公眾所接受。

CEO釋永信操盤:新生還是毀滅

少林寺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2005年4月26日,文化部傳出消息: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美譽的少林功夫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落選。

“少林寺的無形文化遺產,完全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資格和評選標準,一旦申報成功,對及時、有效地保護少林功夫的源頭和根基有著積極作用。少林功夫如果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對這一傳統文化體系將是有利機遇。”此前,被稱作“少林寺操盤手”的釋永信方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現的信心十足。

從2004年年初開始,少林寺就開始了一系列被視為驚人的舉動,被外界普遍認為是申遺的熱身活動。

當年2月18日,少林寺院內的立雪亭開始動工修繕,這標志著備受海內外關注的少林寺整修工程正式啟動。這場被稱為少林寺建國以來的第三次“大修”對寺內幾乎全部的殿宇都進行了不同程度地修復,部分樓臺甚至拆除重建。

當年7月,中斷700余年的“少林藥局”得以恢復,并將從不外傳的千年秘方公之于眾。

緊接著,少林寺更是出人意料地將《易筋經》、72絕藝、點穴功等少林武功秘笈以及修煉方法通過網站向全世界公開。

這一系列運作立刻起到應有的轟動效應。少林功夫的申遺程序也隨之順利啟動,一切都按照預先設想的步驟在發展。

落選的結局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少林功夫申遺落選的消息出來后,采訪方丈釋永信變得困難起來。“方丈真的很忙,剛從外地開會回來,現在又在參加另一個會,你們還是找錢大梁吧。”接聽釋永信手機的人自稱是他的司機,他十分委婉地拒記者的采訪。

錢大梁,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負責此次少林功夫申遺工作。

4月29日晚上11點鐘,周末報記者幾經周折終于“逮”住了正在廣州出差的錢大梁。

“關于申遺落選的事也沒什么可說的。我們到目前為止也沒接到任何形式的通知,我也是從媒體上看到的。況且對我們來說,申報的工作已經結束了,至于以后的事就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對于申遺落選,錢大梁似乎不愿多談,但一說到少林寺、少林功夫,他立刻又來了興致,在他看來,不管申遺能否成功,釋永信所掌管的少林寺依然還是那個名聲遠揚的少林寺,少林功夫也依然備受歡迎。

持相同觀點的人還有釋延魯,這位少林寺武術陪訓隊總教頭也堅信方丈釋永信正帶領少林走著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少林文化和少林精神也將隨之廣為傳播。

的確,申遺的落選似乎不足以說明任何問題。但是,透過少林功夫申遺的背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方丈釋永信的革新思路,在他的操盤下,近20年來少林寺走著一條大膽甚至有些另類的道路。

一個喜歡破舊創新的方丈

釋延魯不止一次地強調:“師父雖然比我大不了多少,但他是我最敬重的人。”

在提到釋永信的時候,釋延魯就自然加快了自己的語速,他說:“你沒有見過我的師傅,他有點胖。1981年就來到了少林寺,1987年就開始擔任少林寺的住持了。”接著,釋延魯非常連貫地說出了師父的經歷:“說來師父與佛家的淵源很深。在他皈依的那一天,正好白馬寺海法方丈來到少林寺。海法方丈和師父也認識,就做了他的引進師,師爺行正大師則做了師父的剃度師,并賜他法號為永欣。當年的少林寺一片破敗,只有孤零零幾個大殿,香火也不旺盛。因此,師父必須得種地養活自己。他年紀輕輕便承擔起了挑糞、擔水、種地的活兒。1984年,師爺讓師父負責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協助他老人家處理日常寺務。1987年,師爺圓寂了。師父就很自然地繼承了師父的衣缽,擔任了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在釋延魯眼里,師父是一個很喜歡破舊創新的人。“1996年,他在國內寺院中第一個建立起自己的網站,那會兒國內好多人還不知道互聯網是怎么回事兒呢;第一個把少林功夫搬上舞臺的是他,他又第一個用舞臺劇的形式包裝少林功夫。當時,師父運用一些關系請到了國際上頂尖的作曲、舞美和導演,導演還得過奧斯卡獎。”當記者打開少林寺主頁的時候,確實被它的成熟和漂亮所打動了。“師父沒有事情就喜歡上網,他也鼓勵我們要多多接觸網絡,跟上時代的步伐。”

釋永信的創新還不止在網絡上,釋延魯說:“我現在帶領的武僧團就是師父組建的,可以說,這個是非常成功的,在世界各地都有了非常大的影響。我聽師父說,他的下一個計劃是到世界各國的首都廣場表演少林功夫,并準備與好萊塢合作,在美國的賭城拉斯維加斯推出一臺少林功夫劇目。”釋延魯又大笑了起來,“他真是敢想,我算是徹底佩服他了。中國僧人去世界聞名的賭城登臺演出,此前有誰能想像得到?師父說,拉斯維加斯是賭城,也是旅游勝地,世界各國最好的節目都會去那里表演,那里聚集了一大批頂尖的藝術人才,我覺得它代表著一種世界主流時尚文化。我們的少林功夫也應該是這種文化中的一種!”言語中,釋延魯的聲音越來越響亮,非常激動。

傳承人的清晰意識

在中國,提起少林寺,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那就1982年上映的電影《少林寺》。這部至今看來仍可稱之為精彩的電影在國內外都掀起了一股少林功夫熱潮。

一座擁有1500多年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國名寺卻因一部電影得以斐聲中外,這多少有些尷尬。但電影給少林寺帶來的變化卻是無法回避的事實。《少林寺》這部電影帶來的變化是明顯且巨大的。根據門票統計,從1974到1978年少林總共的游客是20萬左右。而到1982年一年少林寺的游客就達到了70多萬人,1984年更是達到歷史最高峰260萬人,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穩定在每年150萬人左右。

一部電影拉開了少林寺的中興序幕,但僅有這一部電影是不夠的。錢大梁在接受周末報記者采訪時說:“《少林寺》可謂是經典,我到現在對這部電影還記憶猶新,但一部電影根本不足以體現少林的精神和少林的文化,少林寺要想繼續發展,傳承人的意識才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

方丈釋永信目前顯然扮演的就是一個傳承人的角色。

“即使從現在來看,方丈的一些想法和舉措也是非常超前的,他作為少林的傳承人,發展的意識非常清晰。”錢大梁這樣向周末報記者描述釋永信。

“不是我太入世,而是我太超前。”面對社會上對自己的爭議,釋永信表現得很坦然。他說自己滿世界跑,每年有1/6的時間在國外,因此跟世界各國的主流社會都有接觸,接觸了很多先進的東西。“接觸了就要用,而太超前了別人就不理解。”但釋永信并不回避,到目前為止少林寺還不得不靠功夫來揚名。

在釋永信操盤下的少林寺以其大膽的舉動漸漸演變成了中國佛教界的一個“異類”:寺院下屬武僧團在全球各地進行商業演出、開辦少林寺網站、用舞臺劇的形式包裝少林功夫、注冊成立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突然驚奇地發現,在被注入時尚、新潮、高科技等現代化的元素后,這座千年古寺似乎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少林寺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但罵名也隨之而來,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便是“少林寺已經淪為賺錢機器”。錢大梁在接受周末報記者采訪時說:“在釋永信方丈為少林寺所制訂的發展戰略中,商業化僅僅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我們處在一個商業社會中,市場化就是發展的最有效途徑。只要能夠保護和發展少林文化,一切有效的手段我們都會使用,比如注冊商標、商業演出甚至申遺。”

操盤人的幾重困惑

作為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讓錢大梁來談少林寺的市場化運作似乎更合適,由于具有河南省文化廳的工作背景,錢大梁對于文化產業頗具見解,在與少林寺結緣后,他利用自身的優勢,使得少林寺有效地與各種社會資源進行交流和融合。“但所有的戰略規劃還是由方丈親自敲定,他知道我們的目標在哪,這一點對少林寺的發展很重要。”

但真正把少林寺當作一個文化產業來運作的話,問題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錢大梁坦言,在利用少林寺特有的文化資源吸引了社會上各種人力、財力和物力以后,也出現了濫俗和過度商業化的趨勢。一個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打著少林功夫的商業演出已經是泛濫成災。錢大梁無奈地說:“最初釋永信方丈組織武僧團出國進行演出,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宗教進行溝通和理解,期望能把少林寺的文化與精神向全球推廣。但是具體負責承辦的演出公司是要以贏利為目的,自然會有一些沖突。”

中國嵩山少林寺武術協會秘書長尚秋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為什么少林功夫很少在國內表演,而都喜歡去國外,其實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國內舉辦這樣的演出沒有經濟效益,而到國外走一趟則能夠有豐厚的收益。”據尚秋敏介紹,在國內舉辦一場少林武術演出,門票售價通常只能定在10—20元,根本沒有利潤,而在國外,特別像在西歐一些國家,門票價格能達到300—500元。

“方丈也在猶豫。”錢大梁說。目前擺在釋永信面前的問題是:該不該把少林功夫的表演全部收回,由自己來具體運作,“即便收回來,怎么操作?這也是一個難題。”

少林寺所面臨的難題顯然不止這一個。

如何保護少林文化不受商業的侵蝕也是一個困擾少林寺多年的難題。

錢大梁認為,現在少林寺的門票是40塊錢,那么就意味著一個信徒如果每天來燒香,每天都得掏40塊錢,這勢必影響到少林文化的傳承。“沒有信徒、香火,文化的傳承是受影響的,僧人給游客表演與自己練功,味道肯定不一樣。”他說,“現代社會里,如果政策定位得當,信徒會要求寺院文化保持純正,并不需要政府另外采取什么特殊措施。在信徒與寺院的互動中,傳統文化的繼承、保護和創新就自動完成了。”

釋永信還有更難解決的問題:早在10多年前,少林寺就因為各地商家盜用少林之名頭疼不已,雖然少林寺自1998年成立了維護自己知識產權的機構,并注冊了相關商標,但至今為止,少林文化仍在遭到各方破壞。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使用“少林”商標的有幾十個,涉及食品、醫藥等多個行業。其他國家注冊的與“少林”相關的商標則多達一百多個。“少林功夫”更是被大量搶注。在網上點擊“少林寺”三個字,便會冒出各種數不清的“少林武術學校”的招生廣告。

錢大梁說:“少林文化在千百年的流傳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扭曲變形。少林寺在去年公布秘方秘籍,目的就是讓世人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真正的少林傳統文化。”而針對少林文化面臨的沖擊,釋永信則表示,少林寺將用10年或更長的時間來改變少林文化中斷、變形、商業化的局面。

一個武僧總教頭眼中的少林生活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來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動人故事到處把你傳唱……”1979年春節,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少林寺》讓全世界的目光都開始關注河南登封少林寺。

在人們以往的觀念中,少林僧人是因為塵世生活的不如意而遁入空門苦苦修行。也許他們在孤獨寂寞中生活,身居深山無人問;也許他們只想平平談談過一生。但是,當記者接觸了少林寺武僧培訓隊總教頭釋延魯法師,這一切陳舊的觀念都被顛覆了。

在采訪釋延魯之前,和他相識的同行就給出這樣的忠告:“他是個山東人,性格直爽,但態度有些粗魯。你的問題不能太復雜,否則他會和你急。”果不其然,采訪過程中,釋延魯法師經常會絲毫不客氣地打斷記者的提問,自顧自地說起來。不過,他還是會非常盛情地邀請記者去少林寺做客,去看功夫表演、喝功夫茶,說完他就哈哈大聲笑了起來。

一個武僧總教頭眼中的少林生活是什么樣的?現在的少林僧人從哪里來,他們在干什么,將會到哪里去?釋延魯說,他的經歷就是一個現代少林僧人的縮影。

電影《少林寺》對我震動很大

釋延魯的故鄉在山東省臨沂地區,也是武術之鄉,因此,他從小就接觸武術。他是這樣告訴記者的:“我的本名叫林清華,父母給我起名字的時候是希望我將來有出息上清華大學的。我們家鄉幾乎人人練武,你要是不會兩下子,人家就瞧不起你。電影《少林寺》的播放對我的震動很大,我很想像電影中覺遠和尚一樣,做個大丈夫,做個英雄。”釋延魯的父親和現任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很早就認識,他認為釋永信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師傅,就把釋延魯送到了少林寺。“師父知道我是山東人,覺得我為人忠厚、老實,希望我把這種山東人的性格一直延續下去,就給我取了法號為:延魯。”

釋延魯名片上打著的職務是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訓隊總教頭。聽別人介紹說,他的武功高深莫測,算得上現在少林寺里年輕一輩武僧中的高手。當記者問他最擅長什么武功的時候,他堅決否認自己武功高強這一說法:“我對武功也就是一知半解,不是最好的。而且,練習功夫只是我在寺院生活形式中的一部分。我們這里基本上每個僧人都練功夫,而且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況且我和師兄弟的武功程度從沒有排過名,我們不會較量誰的武功好,誰的武功不好。本來,練功只是為了充實生活而已。”

除了練習武功,釋延魯平時最大的興趣就是學習佛法,這占據了他很多的時間。1999年,他在師父釋永信的介紹下,專門去了開封僧伽培訓班研究佛法。“父親讓我拜釋永信為師,原來只是想能跟著學點真功夫,誰知道,受他的影響,我對佛教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我現在平均每天要花將近一個下午的時間研究佛法,在外人看來這可能是相當枯燥,但我卻體味到其中的自由和快樂感覺,這讓我的整個身心都非常澄明,這種境界讓人感到幸福。”釋延魯說自己非常慶幸師父對他非常器重,經常有意識地安排他陪著出訪。“在師父身邊,自然是得到了不少長進。”釋延魯接著說:“我在給父母的信中一直說,自己在少林寺生活得很好,武功提高很快。師父雖然比我大不了幾歲,可是見識、武學都深不可測,能夠拜到這樣的老師,比什么都幸福。”

“出家是大丈夫所為”,釋延魯一再強調這一點。“有些人認為出家是對現實生活產生了厭倦,這是不對的。我們不僅僅自己要修行,還要普渡眾生,這比個人英雄主義又升華了。有了堅定的信念,什么時候都不會變。自己現在的對外社交活動越來越多,這正可以考驗自己。自己要學會把握自己,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通過對外界的交往,更能檢驗一個佛教徒對佛教的真誠。”

“除了練功和研究佛法,我平時最喜歡的就是喝功夫茶和研究齋菜的做法。”直爽的釋延魯說:“非常歡迎你來少林寺作客,到時候我一定親自給你做最好吃的齋菜,給你喝最香的功夫茶。告訴你啊,那滋味棒極了。雖然功夫我和師兄弟不論排名,但是做齋菜和功夫茶,我在他們中間可是數一數二的。我們出家人不打誆語。哈哈哈哈……”釋延魯很爽朗地笑了。

師兄弟們的另類生活

釋延魯說自己是幸運的。“我遇到了一批非常團結的師兄弟,他們的生活狀態和方式有可能是你們所想像不到的,但在我的眼里,他們雖各有所長,但都是為少林而生存。”

除了師傅釋永信外,他向記者最先描述的就是師兄釋延虎和釋延豹。“他們兩是早年練武時認識的,因為投緣,就雙雙拜師之后便再無一日分開,有虎就有豹,像兩個連體人。我清晰地記得,那是1996年的一個大雪天。他們二人身著俗家衣裝,三步一叩首,拜別了修行了多年的少林寺,拜別了師父,走出了少林。盡管師父已經授意他們下山做利國利民的事,但是,兩個大男人還是哭了一路,他們在少林寺出家為僧13年,常伴師父左右,他們之間的感情實在太深。”

頓了頓,釋延魯繼續說:“你一定很好奇他們去干什么了。告訴你,1989年,延虎、延豹應邀去法國,當時出訪是受師命進行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參加西歐武術大會。那次的大會,各國高手層出不窮,尤以泰國高手風頭正勁。但是延虎的出現卻搶了所有泰拳高手的風頭,他用自己睡了十幾年碎磚石苦練出來的硬功打敗了所有的對手,特別是讓泰拳選手甘拜了下風。”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交流改變了釋延虎和釋延豹的命運。“廣東市公安局得知了他們的身手,就請他們去對付一個有著很高泰拳水平的泰國黑社會頭目。結果當然是成功的,后來,廣東省公安廳的領導也極力挽留,讓他們給公安人員做教官。在獲得了師傅的允許后,兄弟倆留在了廣東省公安廳。后來,他們又擔任了武警特種部隊教官,中國警官學校教官,并雙雙被授予上尉軍銜。從戎了就沒法再修行了,也就出現了上面別離的那一幕。值得一提的是,后來他們兄弟倆還連手開了公司,2001年9月,他們在深圳市福田區華發北路開了一家命名為‘天基權保健服務有限公司’的高科技產業。經營量子產品技術開發、銷售;保健品銷售和發展保健服務專營機構。到現在為止,這個公司的經營狀況非常好,而且一直是盈利的狀態。”

說完了釋延虎和釋延豹的傳奇故事,釋延魯又說起了方丈的師叔釋行舟。“行舟法師在寺院中的輩份算是比較高的,1987年出家到少林寺,算來也在這嵩山上呆了快20年了。他在年輕的時候做了多年的建筑工人,45歲那年,他突然不吃葷了。現在想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之前吃肉覺得很香,第二天把肉擺到桌子上都不吃了,而且,之后的二十多年一直都沒有吃過葷。”釋延魯說到這里,突然笑了起來:“告訴你呀,他老伴兒在他出家前一年就出家了,也算是他們倆攜手出家的。如今師叔是少林寺的‘工頭兒’。寺院這些年發展很快,師父當上了住持以后,非常重視寺院的基礎建設。先后重修了鐘樓、鼓樓等老建筑。寺院一般都會請建筑隊來,而師叔就代表寺院整天穿梭于建筑工地,做一些監驗方面的工作。高興的時候,也參與勞動,親自壘上幾趟磚。”釋延魯說完,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會。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少林僧人的生活,其實,還不是和大家一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經歷,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故事。惟一不同的,就是我們的經歷和故事都和少林有關。”釋延魯用這句話結束了記者的訪問。

少林功夫還是少林武術?

無論誰說到中國功夫,都必提少林。少林武術成為中華武術的象征。

“少林寺申遺報的是‘功夫’,而不是武術。”方丈釋永信說,“功夫是修行,是參禪。練‘功夫’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品行素質;少林僧人的練武,正是一種修行。只有在這個意義上,申報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才是有價值的。”

釋延魯是少林寺武僧培訓隊的總教頭,從他手里培訓出來的少林弟子,從拳術到棍棒,樣樣精通,還有很多已經到世界各地從事武術教授工作。用他的話說:“表演是外界領略少林功夫的窗口,但它所能展現的也只是少林功夫中的一部分。”

釋永信認為,過去人們更多是從技術層面和專業角度認識少林功夫,通常稱為“少林武術”。隨著認識不斷提高,我們越來越覺得“少林武術”一詞無法包含少林寺1500多年歷史積累起來的豐富的宗教文化價值,因此需要重新確立“少林功夫”這一新的提法,正確詮釋少林功夫的完整內涵。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地形成,以緊那羅王信仰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練的武術為表現形式,并充分體現禪宗智慧的傳統佛教文化體系。

武僧總教頭每年有兩個月時間在國外

釋延魯因為從小習武的關系,接受武術比較快,而且也掌握得比較成熟。“師父讓我擔任少林武僧團培訓基地校長。這個培訓基地其實是為武僧團輸送人才的,在培訓隊發現了好苗子,就可以考慮進入武僧團。”

采訪剛進行到一半,釋延魯的手機突然響了,他毫不客氣地打斷了采訪,對記者說:“我先接個電話,你的采訪過一會兒再說。”“啪”一聲就掛斷了電話,記者只能等待。幸好15分鐘后,釋延魯還是打了電話過來了:“可以了,我們繼續。”

他自顧自地解釋說:“剛才這個電話很重要,是我原來團里的一個學生。現在在法國,他告訴我他學生今天表演的情況的。”作為總教頭的延魯已經帶領武僧們出國十多次了,演出時觀眾幾乎場場爆滿,效果非常好。而他個人,也在這種飄洋過海的生活中體驗到人生的很多滋味。比如自己的武功,他說:“當然會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停滯,但什么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演出是為了弘揚禪武,所謂犧牲小我,弘揚佛法,有什么不好嗎?話說回來,其實對一個人的武學影響不會太大,就像上學一樣,一開始你要每天上很多時間的學,可是工作以后就不一樣了,雖然學習的時間在減少,但你學的知識也會隨你的見識在更新。武術也一樣,他是隨著你對生活的理解而加深的。”

“我每年有2個月的時間會在國外,說實話,我們已經走了很多國家了,歐美去的是最多。”釋延魯說:“我的隊員年齡都不算大,大概10多歲,但是他們練起功夫來可都不含糊。尤其是硬氣功,眼看著拿大鐵棍子往身上砸,啥事兒也沒有!更絕是一個小和尚竟然拿肚皮當案板,用一把鋒利的刀來切白菜,直看得人心驚肉跳。”

武僧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機會出手

釋延魯雖然是總教頭,但他都是領隊的,基本上不太上臺表演。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次在少林寺的表演。“那次是有貴賓來參觀,我們就在晚上安排了一個少林功夫的表演。由我的弟子表演硬氣功——撞石碑。按說,平常這個表演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那天出了點差錯,由于表演不是在山上,而是在山下的一個旅館。當時忘了抬他們經常用的那種比較薄的石碑,而是隨便找了一塊。”

釋延魯當時在臺下一看,就把心給懸在嗓子眼兒上了——至少比平時練的那種厚了5公分!“再換已經來不及了,我的弟子運了半天氣,使勁地撞了過去,‘當’的一聲,石碑紋絲不動。又連續撞了七次,還是沒撞斷,可我弟子的頭皮都破了,連客人都說說別撞了,別撞了。而我覺得很不自在,不應該讓貴賓在少林寺留下遺憾。”釋延魯一下站起來,縱身上臺。“我站在臺上的時候,看見師父給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我就把心一橫,今天我非撞開不可!”

“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我最擅長的是長拳,這個時候也管不了這么多了。我把上衣脫下來,調整了一下呼吸,直直向石碑撞去,只聽一聲悶響,石碑從中間斷為兩截!我記得當時全場歡聲雷動,掌聲久久不絕……”可以聽得出來,釋延魯非常自豪地說出了這些,原本不高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現在社會的治安不錯,我們這些功夫出手的機會就極少。有時候會偶爾碰到一些賴皮,我也會適當教訓他們一下,懲惡就是揚善。這里面不存在原來的英雄主義情懷,反而很自然的,這可能和我的佛學修養有關吧。”

少林功夫是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

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歷史中曾多次遭天災人禍的廢毀,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傳,使少林功夫流傳至今,聞名天下。

“少林功夫是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門派’或‘拳種’。中國武術結構復雜,門派眾多,少林功夫以其悠久歷史、完備的體系和高超的技術境界獨步天下。根據少林寺內流傳下來的拳譜記載,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術和器械552套,另外還有72絕技、擒拿、格斗、卸骨、點穴、氣功等各類功法156套。現在流傳下來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術100余套,器械80余套,對練等其他功法數十余套路。這些內容,按不同的類別和難易程度,有機地組合成一個龐大有序的技術體系。”釋延魯在談到少林功夫發展的時候,一改之前的少語,開始講得頭頭是道。

“少林功夫具體表現為以攻防格斗的人體動作為核心、以套路為基本單位的表現形式。套路是由一組動作組合起來的。動作設計和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的人體醫學知識上,合乎人體的運動規律。動作和套路講究動靜結合、陰陽平衡、剛柔相繼、神形兼備,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釋延魯非常熟練地說著他所理解的少林功夫。

“我的師傅曾經告訴我,少林武術不僅僅是由一串拳腳棍棒組成的,它還包含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由少林武術形成的歷史賦予的。他曾經在《中國武術文化略述》一文中指出,‘功夫’一詞是佛教專用名詞,禪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功夫’。比如坐禪、參話頭就叫‘做功夫’。”釋延魯接著說:“少林寺是禪和武的世界,少林僧人習武是一種修行,所以又叫‘禪武’,‘禪武合一’。在少林寺,有‘禪武同源,禪拳歸一’之說。禪為武之主,武為禪之用。即武是禪的表現,是禪生命的有形化;禪是武的精神本質,以禪入武,便可達到武術最高境界;武學大道也就是禪道。”

《易筋經》等高深武功普通人也能練

登封市副市長何宏波曾說:“應該給金庸頒發特別貢獻獎。”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易筋經》乃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絕學,然而《易筋經》究竟是什么功夫?

“《易筋經》的版本非常復雜,我總共看到了幾十個版本,少林寺里有一個手抄本,我開始跟老和尚學,跟少林附近的武師學,誰都知道一招半式,但又都不全懂。”少林寺易筋經洗髓經傳人釋延王說。釋延王1995年底檢查出患上晚期胰腺癌,醫生告訴他只剩下兩三個月命。他后來回到河南腫瘤醫院,躺在床上想起以前在少林學的《易筋經》。

“因為《易筋經》有臥式,躺著也可以練。我就一邊治療一邊練功。”一年后他可以下床,身體基本無礙,就回到寺里專心研究《易筋經》。

“什么是易筋?易就是變化,筋就是筋絡,易筋是改變筋絡。在金庸小說里,要練上乘功夫的話,就要打通任督二脈,這沒有錯。中醫理論中,縱向叫‘脈’,橫向叫‘絡’,任督二脈正好在人體的前后中心,前面是任脈,后面是督脈,是人體的子午線。但人并不止這兩條脈,按中醫理論,人體有十二正脈和奇經八脈,《易筋經》就是疏通人體經脈從而強筋壯骨。”釋延王說。

釋延王搜集各種版本和民間功法,將其拼湊完整,殘缺部分則自創招式來過渡。他說:“最高深的功夫其實也是最普通的功夫,老百姓都能練的。”

更有意思的是,《易筋經》的來歷考證有完全不同的說法。少林寺的傳統說法是:1500年前,達摩老祖在嵩山五乳峰面壁9年。達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盒上沒有鎖卻打不開。聰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鐵盒就開了,原來上面有蠟,以防水汽侵蝕。鐵盒中有兩部書:《易筋經》和《洗髓經》,都是用梵文寫的。而當時全寺上下精通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經》留在了少林,自己拿著《洗髓經》云游天下。

寺中有不少僧人對梵文略知一二,于是各自翻譯,使后來少林功法多如牛毛。但后來有位僧人帶著《易筋經》在峨眉山見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在般剌密諦的幫助下《易筋經》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歸來后,《洗髓經》已經翻譯完成,“這時大家才發現《易筋經》和《洗髓經》原來是一體的,但后人則只知有《易筋經》不知有《洗髓經》”。

釋延王表示,修煉此功法,一般人只需一年左右便可打通任督二脈,強身健體。“筋”是改變筋骼,使筋骼變得靈動活潑、剛柔相濟,“髓”是清洗和排出骨髓、血管、內臟和皮膚內的毒素及雜質,修煉“易筋洗髓功”能達到強體健骼、治病、排毒、美顏、抗癌等功效,可說是結合武術、醫學及佛教的最高內功心法。此外,釋延金禪師提醒喜愛少林功夫的人,雖說少林寺網站上披露的武功秘笈常人都可以練,但一定要有專業人士指導,切不可以自行隨意練習,以免發生危險。

少林輕功遠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奇

中國武術協會研究部主任康戈武告訴記者說:“武術輕功泛指以步履輕快、縱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為鍛煉目的的各種功法。”關于輕功,還有誰比古龍說得更好呢:“輕功是一種非常優雅而且非常有文化的力量,而且非常浪漫。甚至比劍更浪漫。劍比較古典,比較貴族,可是輕功一定比較浪漫。”

輕功這么浪漫的功夫,其實基本功非常簡單,不外是跑樁、走磚、梅花樁、跳坑、跑板。在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少林七十二絕技》中就有跳躍法、飛行功、躥縱術、飛檐走壁、登萍渡水、壁虎游墻等功法,并詳細介紹了鍛煉方法。比如跳躍法是練功者身穿砂衣、兩腿綁著砂袋,從土井內向上跳躍。土井最初為1尺、然后2尺、4尺、7尺。6年后,砂衣增至40斤,每天跳井2100次,深度加到1丈2尺;再練3年,身上砂衣重量加到80斤,此時已經能夠抱一人跳上屋頂,說明功夫已成。少林寺清末曾經有位貞俊大師是輕功高手,據說他每天早晨都能趕在早課前繞五乳峰跑一圈,圓寂前一天還能縱身躍上千佛殿。

少林歷史上有過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傳說,武俠小說中也經常提到“踏雪無痕”、“燕子三點水”這類輕身功夫。這些功夫在少林七十二絕技里統稱“輕身術”,據說練習20年后可以實現“蹬萍渡水”。《少林七十二功法》書中說,清代少林武僧真靈法師曾以此術在江心救人。

這些功夫今天都已經無法驗證。少林寺武僧總教頭釋延奧已經練功30余年,他說確實看到過老師傅能夠平地躍起到房頂。所謂的飛檐走壁確實還有人會,但也只是憑借器械或者手的力量能夠攀爬到幾米高的屋頂或高墻,遠沒有傳說中那么神奇。

來源:南京報業網-周末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