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存好心行善事 學佛先學做人
2014-02-27

存好心行善事 學佛先學做人

來源:顯密文庫 作者:昌臻老和尚 發布時間:2014-02-27

    為什么學佛要先從做人下手?太虛大師說,學佛先學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譯,意譯是“覺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們大家是“沒有覺悟的佛”,我們雖然是迷著的,但我們的本性沒有迷。佛揭示了這個奧秘: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就是真理。凡夫與佛在本性上沒有區別,迷就是凡夫,覺就是佛。所以我們學佛的過程,就是一個由迷到覺的過程。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陀的思想、言論、行動,以佛陀為師,向佛陀看齊。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成佛,這一點是佛教與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佛教希望眾生都成佛,“是心是佛”,就看自己能不能認識到這點,敢不敢承擔。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要度一切眾生往生凈土,希望一切眾生都成佛。往生的目的是度眾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眾生。

    那么,怎樣才能把人做好呢?那就是必須遵循做人的準則,佛教提出兩條,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七佛通戒偈》提出來的。過去一切佛教化眾生就是遵循這兩條,這就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修行的綱領,成佛的基礎。

    唐代詩人白居易,對佛學很有研究。他在杭州做太守時,去拜訪鳥巢禪師,他請教鳥巢禪師:佛法的精要是什么?禪師告訴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一聽卻說:“你這個太簡單了,三歲兒童都懂得”。禪師說:“八十老翁行不得”。這兩句話看起來也非常簡單,但要落實在行動上卻是一輩子也不一定做得好的,要想將它做圓滿,那就更難了。

    佛教對善惡的標準要求很高。利人才是善,利己就是惡,損人利己更是大惡。一般人常說,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而從因果上來看,損人決定不會利己,而只會得到惡報;自私決定不會自利。自私,是從小我出發,加強了我執,出不了六道輪回;自私是貪、嗔、癡的根源,會使人墮入三惡道。所以,自私和利己都是惡,利人才是善,這也符合因果規律。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人,是種善因,自然會得善果。如果是從利己出發而去利人的,這不是種善因。是善是惡,關鍵就在于你如何發心。

    《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慶余”。這就是貫通三世的因果規律所決定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居士。在他當宰相時,雖身居高位,但家里的開支卻非常節儉。他有三個兒子,卻只備有一件禮服,因此三個兒子不能同時出外。他將他的工資收入,除了留很少部分作為生活費用外,其余都全部用來救濟貧困。他還在蘇州辦了一個“范氏義莊”養活了三百家人,這個不簡單,三百家人啊!他去世后,卻連安埋費都沒有著落;但他得到很大的善報是在他的后人身上。他的兒子范純仁官至宰相,子孫后代,代代出人才,一直繁衍發達到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刊登過一則消息:“來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臺北市舉行了一個隆重的集會,與會者將近兩百人,紀念范文正公的一千年誕辰。” 范文正公種下善因,自然就會得到善報。

    如果一個人能夠損己利人,這就更加了不得。損己,從現在來看仿佛是“吃虧了”,但從長遠來看,你的行為受到了別人的尊敬,并且你這種行為會感化別人,你自己雖然并不求福報,但卻自然會得到更大的福報。清代末年的林則徐,也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做欽差大臣每次出巡時,雖日理萬機,卻必然把《阿彌陀經》等課誦寫成的小冊子隨身攜帶,每日必定抽出時間來完成他自己的早晚課。至今還留有林則徐親寫的《行輿日課》。他撰聯:“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在禁煙中焚毀鴉片的時候,他很清楚,明白做了這件事立刻會丟官,甚至會被殺頭。他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完全沒有考慮個人得失,考慮的僅僅只是國家民族的利益,為了利益國家民族,不惜這樣做。這就是損己利人,就是修菩薩行。果然,當他焚燒鴉片結束后,就被免去了兩廣總督職位,還被充軍到邊遠的新疆。由于他完全沒有把個人的榮辱得失放在心上,到達新疆后,又親自規劃新疆的水利工程,修建了造福于新疆人民的“坎兒井”。這樣做當時看起來是吃了虧,但卻受到了大家的尊崇。他是真正具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菩薩精神。現在,英國倫敦的蠟像館里,陳列著世界各國的著名歷史人物,有關我國清代歷史人物,就專門選塑了林則徐的像為代表。不言而喻,歷史自有公論。林則徐的子孫后代也非常發達興盛。根據上海《新民晚報》和《四川政協報》提供的材料,現在世界各地居住的林則徐的后代,有聯系的竟達三百多家人。

    上述兩個例子說明了一個道理,行善就是利人。利人實際上就是利己。佛教的觀點是自他不二,但是有些同修以為,我要關著門做功課、念佛,其它的事情少管,先把自己度了再度人。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印光大師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是則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適所以自害也。“這段開示說得很明白,你只想到利己,實際上利不了自己,反而會害自己,因為你把自己和別人對立起來看,歸根到底還是自私自利。對待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遵循祖師的教導,端正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雖然在學佛,卻做些損人的事情。比如:不能寬容待人,并隨意誹謗別人。讓別人受冤枉,你自己絕對得不到任何好處,因為害人終究是害自己。事情肯定終究會被揭穿,別人不相信你,你也失去了大家對你的信任。你不僅現在犯了誹謗罪,而且,自己將來肯定要受到口業的惡報。因為你是出于嫉妒心、報復心、嗔恨心,這是種的墮惡道的因!這些人應該懸崖勒馬,懺悔罪業,老實做人。

    還有一種是損人來利己,比如把別人財產侵占了,別人受了損失,自己目前似乎是得到了利益,但你的惡名卻流傳出去了,一定會受到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未來還肯定會受貧窮困苦的惡報。縱然你今生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但絕對逃脫不了因果。佛教關于善惡果報的道理,就是指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待人接物,是很有受用的。我們學佛必須按照這個原則來做人、來待人接物。在個基礎上修行才會相應。如果天天在念佛,卻沒有按佛的教導去做人,這是絕對錯誤的。我們首先就一定要做到“諸惡莫作”,嚴守五戒是起碼應該做到的。把五戒守好,“眾善奉行”就不難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