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圖書館書庫,文獻修復員云興剛指著一架架殘破圖書說:“這2000多冊都是剩下沒來得及修補的,整整碼了5架!”
隨手翻來,書架上的圖書都是“傷痕累累”:一部七成新的《美國名將前傳》,半張書皮下落不明;梁羽生的《風云雷電》僅剩書皮;一本300多頁的《黑鏡頭》,自第76頁起就散了架……
據云興剛介紹,過去內蒙古圖書館沒有文獻修復員,近年來隨著讀者損毀圖書的問題日漸突出,2000年起館里還專門設立了文獻修復崗。
同樣的問題也讓呼和浩特市圖書館頭疼不已。“讀者動‘粗’耍‘黑’導致大量圖書毀損,一些人為圖方便隨意在書上涂寫,有的則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撕書、剪書。”呼和浩特市圖書館管理員丁毅氣憤地說。
圖書殘破后,閱讀和收藏價值大打折扣。圖書修補后重新上架需耗時1個月左右,給其他讀者借閱帶來嚴重不便。一些圖書管理員和讀者認為,讀者隨意破壞圖書嚴重干擾了正常借閱秩序,公眾應該共同譴責這種缺乏社會公德的行為。
記者了解到,對圖書毀損較輕的,圖書館管理員一般僅對讀者進行批評教育,毀損較重的一般僅處原價20%至50%的罰款,但作用甚微。現在,內蒙古圖書館還專門選出一些殘破圖書,將其放在圖書館大廳內展覽,以作警示。云興剛建議說,目前的處罰標準過低,圖書館今后將加重處罰,以示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