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把每一滴水從頭管到腳
2006-03-31
全球淡水資源危機可以說是一場公共管理體系的危機。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是解決中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出路,目前一個新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正在擬定之中,水利部將對用水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

3月22日,一位沈陽市民從節水公益廣告前走過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有一個地名很奇特的鄉村,名為“喊叫水”。由于缺水,當地農民要去幾十里地外買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何少苓前年到這里的時候,每立方米的水價是35元。而在去年末,她看到價格已漲到72元。

  “喊叫水鄉的人走親戚,最貴重的禮物就是提著一桶水。那里的小孩,幾個月都不能洗臉。”她說。

  然而,類似喊叫水鄉的水源枯竭問題并不是一個地方性問題,事實上,這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包括中國的3.2億人在內,目前世界上有11億人口無法得到安全飲用水。而在可供水不斷減少的同時,全球對水的需求量仍在不斷增加。

  3月22日閉幕的墨西哥“世界水資源論壇”上,聯合國就此再次發布警告。

  出席此次論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說,盡快實施水資源綜合管理,“把每一滴水從頭管到腳”,成為與會的140個國家大約1.3萬名水問題專家和官員的共識。

  中國的水現實

  水利部的網站上,用了8個字來概述中國的水現實:水多、水少、水臟、水渾———洪澇災害嚴重,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飲水安全問題突出。

  根據水利部的報告,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217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缺水的13個國家之一。目前全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有136個嚴重缺水。

  而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多和工業用水的增加,“2170立方米”這塊原本就不大的蛋糕正在被切成更小的塊。

  更不利的是,我國南北水資源分配不均。南方的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東南諸河和西南諸河占有全部水資源的84%,北方只有14%。為了維持供水,華北和西北近百個城市被迫超負荷開采地下水。

  王浩舉例說,北京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60立方米,這些年一直靠超采地下水來滿足用水需求。只有等到2010年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這種“捉襟見肘”的缺水局面才能緩解。

  一面是用水量越來越大,一面卻是水源不斷減少。

  “母親河”黃河就在不斷“瘦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藍永超研究員的一項研究表明,最近10年,不僅是黃河上游自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平均氣溫最高的10年,也是黃河上游自有水文觀測記錄以來徑流最枯的10年。

  上游來水量的銳減,直接導致下游大面積、長時間的生態惡化。事實上,從1990年起,黃河下游連續9年出現斷流。

  “全球變暖造成黃河源區地表徑流的損耗遠遠大于冰雪融水的補給,”藍永超說,“加上未來黃河源區降水變化的不確定性與沿黃城市對水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將越來越尖銳。”

  水源減少的同時,水質也在下降。水利部長江水利網和黃河網上登載的《水資源公報》表明,2003年黃河干流近70%的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達不到水質標準。這一年,長江流域抽查的11個湖泊中,僅有2個整體水質較好。而在2004年,整個長江流域的廢污水排放總量又比上年度增加了5.4%。

  歐洲也缺水

  3月22日是第14個“世界水日”,也是墨西哥“世界水資源論壇”的閉幕日。這一天,聯合國正式發布了其三年一度的《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這份長達52頁、主題為“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的報告再一次拉響了全球水危機警報:

  由于管理不善、資源匱乏、環境變遷及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球約有1/5的人口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40%的人口缺乏基本衛生設施。

  水質差是導致生活貧困和衛生隱患的主要原因。僅在2002年,全球約有310萬人死于腹瀉和瘧疾,其中90%是不滿5歲的兒童。而如果衛生設施條件能有所改善,每年有170萬人的生命可以得以挽救。

  就在水資源匱乏的同時,水浪費的現象卻很嚴重,一些地方有30%-40%,甚至更多的水通過管道和溝渠白白流掉……

  實際上,“世界水資源論壇”的舉辦地——墨西哥城,便是一個為水所困的城市,這個城市2000萬人口中的大多數僅靠每周1小時的供應水而維持生活。正是迫于嚴重缺水的現實,墨西哥總統福克斯(Vicente Fox)在論壇上呼吁,“我們需要采取緊急行動,以保證人類目前和未來的水源供給充足。”

  即便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歐洲,也有4100萬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飲用水,還有8500萬人享受不到基本的排水、污水處理和衛生設施。

  據新華社報道,水災、干旱、颶風等與水有關的自然災害正日益威脅歐洲大陸,而眾多工業發展水平較高的歐洲國家對此顯然準備不足,缺乏統一協調。歐洲官員為此呼吁各國消除分歧,盡快制定公共政策,以保護環境,解決水危機。

  根據最近發布的《歐洲水資源報告》,自1998年至今,歐洲經受了百余次洪澇災害,造成約700人死亡、50萬居民流離失所及至少25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

  “面對這樣的統計數字,該到我們憂慮的時候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致本報的一個申明中,其全球淡水項目負責人皮塔克(Jamie Pittock)說,“淡水資源是有限的,一旦耗竭,無法通過大型工程得到恢復。”

  水壩之爭的作用

  此次墨西哥“世界水資源論壇”上,水壩依然是一個敏感而又繞不開的話題。3月18日,論壇主辦方特別舉行了一場“確保大壩是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分會,讓與位代表各陳己見。

  “水壩是中國人的命根子,想生存,想要水,就必須蓄水,這一點沒有什么好討論的。”作為此次分會主持人之一的王浩說,“需要反思的是,過去在建壩的時候對移民和生態環境保護考慮不足,而這一點我們正在改正。”

  水壩可以蓄水、發電和防洪,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如移民、航運、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問題。世界水壩委員會(WCD)在2000年11月份推出的《水壩與發展》報告中說,1950年代后,隨著世界上水壩建設的加速,開始出現有組織的反壩呼聲。

  這個報告提出26項水壩規劃與建設指南,試圖引導人們做出發展與可持續發展“雙贏”的決策。

  但水壩的支持者指責其“論調消極”。

  在WCD隨后公布的反饋中,國際排灌委員會的一位專家說,這些不切實際和理想化的方針會使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陷入“永不發展”的危險境地。國際水電協會也嚴厲批評這個報告“根本沒有意識到本世紀繼續建設水壩的迫切性,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他們在2050年將有70億居民,需要淡水、糧食和能源”。

  一個事實是,歐洲已經開發利用了75%的水力資源,而在非洲,水力資源開發率據估計只有3%,60%的人還用不上電。

  “水壩的爭議,包括一些最激烈的批評,促進了水壩建設往環境友好的方向邁進。”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總工程師陳凱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2003年“怒江水電開發規劃”和“溪洛渡水電站建設項目”引發公眾關注后,這個評估中心在審批項目時劃定了更為嚴格的“紅線指標”,所有項目必須考慮維系河流基本生命的最小生態流量、水庫下層低溫水的處理以及設計魚類洄游通道。

  “水壩能促進經濟發展,但也要看到它的缺點。”WWF中國分會淡水項目協調員唐萬林對這些措施表示歡迎。他說,我國明確提出要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有必要廣泛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在水電開發方面的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公共管理體系危機

  經歷了無休止的水荒后,寧夏率先扯出“節水”大旗。3月初,《寧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在京通過專家審查。“量水而行”,成為寧夏發展的新基調。“請擰緊水龍頭”,再次出現在寧夏大大小小的水房里。

  “這是認識上的一個進步,過去我們老說和自然做斗爭,現在知道要和大自然相互協調。”何少苓說。

  她建議把節約資源與環境友好也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的硬指標,以防止一些水資源匱乏的地區,盲目推進城市發展模式,盲目發展高耗水和高污染的企業和重工業,以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短期經濟增長。

  寧夏的節水舉措,恰恰契合了墨西哥“世界水資源論壇”的主題———“采取地方行動,應對全球挑戰”。在這次論壇上,專家們有一個共識:如果各地采取行動的話,蘊藏的解決水問題的潛力是巨大的。

  一些好的經驗被專家們反復舉證。在丹麥,因為大力推行節水技術,例如改進抽水馬桶、淋浴和洗衣機,10年來人均耗水量降低了24%。而英國,因為對管道和溝渠的滲透制定了管理目標,每天節約下來的水量相當于人均少用了29升。

  “治污比供水貴,供水比節水貴,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是解決中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出路。”王浩說,水利部擬定的節水措施包括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以及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正在擬定之中,“水利部將對用水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要把每一滴水從頭管到腳。”

  王浩強調,雖然水危機日益嚴重,但中國有能力解決自己的水問題———在墨西哥“世界水資源論壇”上,中國被全球水伙伴(GWP)評為20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最好的國家之一。

  “全球淡水資源危機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場公共管理體系的危機。”聯合國《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下了如此的結論。

(南方周末)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