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余敦康先生:當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化
2006-04-05

 

余敦康先生:當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化

余敦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化書院導師,中國易學研究會副會長
 
  余敦康:我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不是我自己的題目,《當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化》這個題目本來是湯一介先生來講的,但是他臨時不來,這樣要我來講,我又沒什么話可說,這樣我們進來壓縮一下一個小時不行,45分鐘也可以。什么叫“當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化”,當代是指二十一世紀,我們這些老人剛剛跨越了二十世紀,我們這個二十世紀下的老人講《當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化》有 一點力不從心,所以我講一講我自己的體會。因為我在二十世紀生活了70年,我受的教育也多半是二十世紀,50年代初我就進大學。我充分地感受到一個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矛盾的態度,如果不了解這個歷史,你就很難再講“當代視野下的中國文化”,很難講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文化是一個什么樣的前景,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事。拿全世界來說,中國人對中國自己的文化,二十世紀這個矛盾的態度,是所有的民族都沒有的,西方沒有、印度沒有、日本沒有,唯獨中國有。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拼命地反對中國的文化,罵中國文化,你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態度。

  就是說胡適吧,他就矛盾,他自己在美國留學,學了一套美國的思想,把美國的實用主義都搬過來,全盤西化也是他提出來的,可是他自己就聽從他母親的教導,因為他父親早死,他母親把他培養大。然后送他去留學,他母親為他包辦婚姻,為他找了一個不識字的女人,讓他趕緊回來,那個時候胡適正在談戀愛,找了一個美國人,叫威廉姆斯,很漂亮的。那個時候他認為是婚姻自由,可是他的母親一定要他和那個張忠秀結婚,他是不愿意的,但是他還是老老實實的回來和張忠秀結婚了,因為她的母親喜歡這個女人,一輩子生了好幾個孩子,一輩子的事,所以他還是很矛盾。還有吳又陵,他雖然是打倒孔,他在家里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完全遵照孔夫子的教導,那是中國的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他不能不這樣做,他矛盾得很,所以全盤西化派的人,他理智上覺得西方的東西是好,應該是全盤西化,但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說,他始終是一個中國人,丟不掉中國的文化、道德所有的那些東西,這就是二十世紀所有搞中國文化的人一個不能解決的矛盾,這個矛盾像我們這一代人,不說完備了,還是存在的。

  我再舉一個例子,我認識一位教授,楊先生,過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后來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主任,我的老師。他是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來搞哲學,叫分析哲學,他分析哲學已經搞的達到了國際水平,比英國人、美國人搞的還好,但是搞來搞去是西方那一套,不行。他說那不是我們中國人崇尚的哲學,后來他轉過來專門研究中國的哲學。他就寫了另外一本書叫《論道》,這個“道”,他說: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在西方的哲學當中我是不能安身立命的。他寫了一個《論道》,完全是中國式的,就是一個全盤西化派,一定要把它拉回來認同中國的文化??墒钱敃r這個矛盾在哪個地方呢?拿中學來說,中國的學問和西方的學問來比較,究竟哪個好,哪個不好,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楊先生把中國的文化,西方文化和印度的文化結合在一起,東方的文化是差一點,西方的文化是向上的,是積極進去的,中國的文化不像西方文化說的什么政府的。他說:“西方的政府是有一個限度的”?,F在我看楊先生覺得他非常有高瞻遠矚,西方文化已經走到他自己的困境來了,而中國文化正在平和的高漲。當時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馬上進入到抗日戰爭了,抗日戰爭是中國民族最大的劫難,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一下子全部搬到南方去了,中國的文化南渡不是好事,凡是南渡就是由北方逃到南方去的,一個一個都滅亡了。比方說南宋,南宋不行,南北朝也不行;明朝到了南寧,從北京逃到南方,廣西這些地方,也是滅亡了。那個時候北京大學的很多教授提出了問題,中國人被迫南渡和歷史上是不是回不來了呢?回不來就是亡國了,他說不行,一定要回來。

  另外一部分保存中國國粹的那些人也是想中國富強,所以為什么中國文化如果那么好,為什么中國人老是被人欺負,這是一個大問題,你說中國文化那么好,博大精深,五千年,為什么打不過日本?在二十世紀全球競爭當中,中國落后了,這是事實,中國人怎么樣能夠幫助中國復興呢,魯迅當時說了,傳統很好,傳統就是說,傳統如果不能夠讓我們生存,不能讓我們發展,再好的傳統也沒有用。所以文化不是一個優和劣的問題,西方文化好,不是西方文化好,而是西方文化強。有些人說中國文化不好,那不是說中國文化就是劣種,不是那個意思,是中國文化暫時還沒有在這個二十世紀的國際領域當中幫助中國人自己復興。

  由于二十世紀一直沒有很好的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發展到文革,那是中國一個最大的劫難,中國的歷史上沒有文革的。秦始皇焚書坑儒,那是很少的人,坑了四百多人,焚的都是對秦朝不利的書,農業等很多方面的書。但是很多好書,都保留下來了。但是文化大革命就覺得好象是反對中國的文化中國就會好似的,但是錯了,我們究竟如何來看待中國文化?我們在座的都知道,文革期間國內當時也有兩派勢力,一派勢力就是接受全盤西化派的那一派,就是叫河殤派,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來七八集,看起來驚心動魄,中國的文化是一個黃土的文化,而西方的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藍色的文化,中國的文化就是封閉保守的,以萬里長城為代表,萬里長城把中國穿起來了,和世界隔絕了,所以中國的文化要走向世界這是最大的阻力。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湯一介先生和梁漱溟先生等等很多先生在北京大學組建了一個中國文化書院,希望保留中國文化的種子,那個時候就提出來究竟是走河殤派,還是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呢?后來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這是80年代的事,到了90年代的時候,國內也有兩派,有中國文化書院保存中國的思想掀起了一個“北學熱”,北京大學季羨林先生是代表,研究北學不是國粹嗎,這是搞什么名堂?我們中國還是回到過去,中國要走向前,要向世界前進,走向世界應該是向什么樣的世界前進呢?是走歐美的道路,就是自由主義派,還是走馬克思主義的道路。還是另外一派?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一直到現在,這個東西已經根本不是原來的馬克思主義了,特別不是列寧,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了,完全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了,這里有很多的中國文化在里面,有中國的特色,什么特色?中國的國情是什么?最大的是文化,自由主義搬過來也不行,不行在哪里呢?蘇聯解體是個教訓,大教訓,戈爾巴喬夫他把斯大林摧毀了以后,列寧新上臺,一夜之間由舊的計劃經濟經濟轉為市場經濟,什么叫自由主義,西方的,那是一個最大的經濟學家,他說自由主義是自由自在的生長起來的東西,中國不適合搞計劃經濟,但是把市場經濟搬過來行嗎?全盤西化派想把這個東西搬過來結果也不行。

  經過這樣的艱難曲折,忽然之間就跨過二十世紀了,我也糊里糊涂的就過來了,過來之后,中國崛起了,全世界都覺得中國了不起了,沒有哪一個國家說中國不好,還預言2030年或者2050年就超過美國了,成為世界老大了。你拿1900年和2000年這一百年來對比,1900年是八國聯軍那一年,八國聯軍那一年中國就亡國了。2000年用西方的話來說這是千禧年,所以季羨林先生說二十一世紀就是中國的世紀,世界的文化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方,二十一世紀就是東風壓倒西風的時候了。由于中國國力的增強,把中國的文化一下子提到世界文化的道路,使得全世界另眼相看了,這和二十世紀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我剛才說的那些話都是我的老話,現在你們所面對的是二十一世紀的新話,就是面對著二十一世紀,東風壓倒西風不一定?季羨林先生的話,我們打個小小的問號,以后再來說這個事。就是說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文化的地位提高了,文化優和劣的問題不存在了,過去中國最高層的精英分子,那時候精英分子一直在爭論究竟是西方文化好還是中國文化好,你認為這個問題有沒有爭論的必要,這個問題不爭論,爭論是爭論不出來的,這叫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爭不出什么結論的。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中國經濟起飛了,在世界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夠在全世界當中舉足輕重。既然中國舉足輕重,那中國的文化不要問它劣不劣,因為如果一個劣的文化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力量,就是好的了,但是好在哪里了呢?你們知道嗎,我們搞文化的人,搞了這么多年,還是說不出一二三來,所以很多有識之士就提出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需要一個文化的自覺,每個人都知道我是中國人,有一個中國心,對中國的文化我們有一種熱愛之情,不僅這樣而且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方式走向世界指導。這是精神的力量而且還是精神的支柱,如果是過去,看到外國人,西方人總覺得比他矮一頭,現在我看到外國人最覺得比他高。這就是自信的問題,當年魯迅先生就寫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文化界的什么文章?《難道中國人喪失了自信嗎》,中國喪失了自信嗎?沒有的。在過去各種苦難的年代中國人從來都沒有喪失過自信,一個民族一個民族的個體對這個文化如果喪失了自信的話,就開除了國籍。不是中國人了。

  但是我們現在重新把這個文章來讀,現在我們應該走一個什么道路呢?有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再進一步在理論上、知識上進一步升華,升華到一種信心。一定要走這么一種道路。但是兩年前我在別的地方也經常講,中國現在可以用三句話來說,有人說的,不一定是我說的,中國現在面臨的什么問題呢?經濟是起飛的,政治滯后了,政治改革沒有到位,特別是鄧小平百年誕辰,很多報紙都登,鄧小平留下了沒有完成的心愿,什么心愿呢,就是政治沒有改革完,這個問題就留下來我們現在解決,四中全會就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但是和經濟是不配套的,是滯后的,經濟起飛了,政治跟不上。還有一個大問題在哪里?文化的思路,這可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經濟起飛,政治跟上去了,可是一個經濟大國、政治大國卻沒有自己的文化,那是一個什么國家?那是中國嗎?什么叫中國?中國最根本的是文化。現在很多人把文化看成唱歌跳舞,演什么昆曲叫挽救文化等等的,那個是文化嗎九?如果把文化歸結為那個文化行嗎?還搞什么茶文化,酒文化,什么亂七八糟的文化,如果把文化搞成這樣的名堂,那就不是文化了,沒有一個很好的文化,文化部搞的也不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文化戰略的問題很重要,我們現在作為一個中國人,怎么樣走向世界,面對著和面對其他的國家,在泱泱大國之中。

  前幾天看了一個報紙,說中國人跑到阿聯酋去,跑到那里干什么你們知道嗎?賭博。阿聯酋是伊斯蘭教的國家,是禁止賭博的,我們中國人哪里不能賭博,跑到那里去賭博。文化自覺現在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了,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為什么在深圳這個地方?深圳要有這個之先,這個我以后還要專門寫文章,一百多五十年來一個半世紀,中國的文化推動者是廣東,然后和香港都搞好了關系,康有為是廣東人,孫中山也是廣東人,改革開放也是從深圳開始,建立了特區,這個文化和世界的文化打開了一個窗口,中國的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開發性。所以站在這個角度,回過頭來我們來重新審視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定要有新觀念,不要在文化的優劣方面做文章,沒有什么優劣的,文化本身就是力量的背景。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理直氣壯的,把它搬到世界格局的大潮中。

  這個會議主要安排的課程有五講,儒家的,道家的,佛教的,還有周易和《孫子兵法》,這五個方面包含了過去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所形成的綜合的東西,他是有機構成,大家必須想一想,為什么中國老是說儒、釋、道三教合流呢?為什么別的國家,沒有來一個合流不合流呢?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就沒法合流,基督教中間,新教舊教不能合流,伊斯蘭教的兩個派不能合流,我們中國人為什么搞合流呢?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這個東西是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優點,我們中國人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鄧小平搞的改革開放那一套東西,就是受這個影響,早在五十年代周總理第一次提出來了求同存異,求同存異西方的文化提出來嗎,根本就沒有求同存異的,他只求同而不存異,那個時候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到現在成為國際關系的根本。重要一點,現在鄧小平又來一個一國兩制,“一國兩制”和求同存異好象沒有什么區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就是求同存異,佛也好,道也好都能夠合流,合流以后就構成了一個多元化。普京現在面臨車臣的問題在中國來解決是很好解決的,他就是搞個很小名堂,不能存異,不許搞單邊主義,他也不能存異了,不行的。中國能夠把這個大家個搞在一塊兒,中國的文化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這個優點也是我們行政管理,行政官員包括老百姓生活在內,而且中國的文化幾千年來是全世界所固有的支撐體系。5000年來,全世界找一找,伊拉克過去是巴比倫文化,現在變成伊斯蘭了,印度的文化也是古老的了,可是印度早在三千年前自己的文化就沒有了,他是在雅利安的文化了,希臘文化在哪里?我們在希臘看奧運會,古希臘的文化沒有了。中國文化的生命力極為頑強,而且頑強到什么程度呢?頑強到一直在海外住了多年的華人還是叫做華人。這個文化滲透到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里面,不是鄉村的老太婆,制度的載體用語言說出來了,政治家就要把文化的精神用一種決策制定政策,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上下左右全方位的貫徹,我們今天最后來講一講給大家增加信心,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文化復興是不是有希望?這個希望還是有的,我不要羅嗦了,下面還有其他的學者要做演講,我就講這些了,謝謝大家!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