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關于道教正一道的傳統宗派——凈明道的記載,一直僅停留在宋元時期對其創始人許遜的傳說或教派內的教義上。但令人驚奇的是,隨著半塊晉代牙板驚現南昌,凈明道的歷史首次得到了證實。
牙板也稱“笏”,由象牙制成,是中國封建官吏上朝時使用的禮器,有時也表示某種信仰。
在南昌發現的這半塊牙板,長約22厘米,中部寬約5.2厘米,其顏色呈深黃到淺棕色分布不等,已經裂成兩片。牙板是由私人收藏家侯玉軍先生偶然收購到的,出土于江西高安縣大城水庫附近的村莊??脊艑W家陳江判定其年代屬兩晉時期。
牙板兩面都刻有圖像。一面是坐姿人物像,其比例精確,面容清秀、披頭、后有背光,和福建泉州草庵中的西亞摩尼佛石雕像類似。同時,所刻人物右腳踩蛇,左腳踏龜;牙板另一面是器皿植物像。圖中器皿盤口、束頸、鼓腹、矮圈足,是典型西晉盤口器造型。
陳江介紹,根據牙板上所刻人物的繪畫風格、腳下所踩龜和蛇綜合判斷,其與道教四大天師之一許遜的主要傳說和時代背景類似。因此,牙板被定名為“晉許真君仙茅崇拜雙向牙板”。
這塊牙板的發現說明,兩晉時期凈明道的早期民間信仰已經形成,并受到西亞文化影響。
以前的許遜研究僅停留在“傳說”中,查無實據。而此次發現的牙板是研究許遜的唯一實物印證。
凈明道是道教的一個宗派,宋、元年間在南昌西山興起,全稱“凈明忠孝道”。許遜是凈明道祖師,人稱許真君,公元239年出生于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慈母里村。教義融匯儒道兩家思想,因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傳統特色而影響深遠。
許遜在南昌西山的隱居修道之地被后世尊稱為“萬壽宮”,至今海內外共有1300多座同名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