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存在道德危機?
近來,“高校教師學術腐敗”、“禁止男教師與女學生獨處”、“550萬元藥費”、“女大學生自愿賣淫”、“圍觀強奸、喝彩跳樓”、“低胸、身體寫作”、“未成年人犯罪”等一系列令人目不瑕接的“怪現狀”,讓人們開始懷
疑:難道我們這個曾經以民族傳統美德而自傲的文明古國,竟然已深陷于道德危機之中?
崔永元說:“我不是有什么道德潔癖,我沒有特別高的要求,我要求的只是道德底線。”
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則撰寫了《守衛社會生活的底線》一文,將如何重建社會道德這一問題推到了前臺。
在種種道德敗壞的行為屢見諸報端之時,我們應該反思的是什么?“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怎樣深入社會人心?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的方略如何在中國社會之中推行?中國人到底需要怎樣的道德教育?(據《新周刊》)
誰的道德在受到置疑?
●從“十大荒唐禁令”說起
網上曾流傳過一個帖子,叫作“國內十大著名荒唐禁令”,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發生的事情。其中有“中小學教師嚴禁奸污猥褻女生”,有“嚴禁用公款打麻將”,有“海關官員不得庇護走私”,還有“嚴禁酒后駕駛機動車輛”,還有嚴禁銷售假藥、嚴禁向患者索要紅包等。醉酒駕車本是一種違法行為,卻需要在內部紀律中加以重申,而教師奸污學生、公款賭博、庇護走私、銷售假藥等不言自明的底線性規則,卻需要鄭重其事做出規定。
●哪些人在面對道德質疑?醫生的道德
“強盜通常只在晚上作案,醫生卻全天候搶錢;你把錢交給強盜是為了活命,你為了活命而把錢交給醫生;強盜作案時把自己打扮成魔鬼,醫生搶錢時把自己偽裝成天使……”
醫療事故、紅包醫生、冷漠態度,使民眾忘記了“醫生”這個概念曾經給人帶來的溫馨和安慰。
知識分子的道德
“老師”、“教授”這些本應神圣的稱呼現在卻都變了味道,而且還常常與猥褻、剽竊及金錢交易牽連到一起。而他們的學生,也屢屢爆出賣淫和考研交易等諸種丑聞。在某些知識分子中的害群之馬身上,我們找不到社會寄托在他們身上的責任感、為人師表、甚至羞恥感。
官員的道德
在“腐敗定論”“無官不腐”成了社會公認的概念的今天,官員腐敗、收受賄賂等等都已不是新聞。在人們眼中,官場是個大染缸,誰進去了,都難保清白。當“官員上街,人人喊打”之時,可以想見,“公仆”和“主人”的對立又到了何種程度?
●“性自由”有沒有底線
衛慧等人的“用身體寫作”曾引起了人們對于傳統道德的廣泛關注和議論,再加上木子美的出現,更使傳統道德陷入了一個頗有爭議的境地。我們不禁要逼問,傳統的道德,到底有沒有一個底線?這個底線,是不是可以無休無止地予以突破?當越來越多的“一夜情”、“一夜性”出現時,當越來越多的“衛慧”、“木子美”不斷涌現時,這樣的追問不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身邊的道德“小事”
面對落水的兒童,有人先開口討價還價;當有輕生者欲跳樓時,人們拿著望遠鏡看熱鬧,并發出“快跳,我們等不急了”的催命的呼叫……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民警叔叔的手里面……”這首歌很多人都會唱。但記者調查中發現,所謂的“拾金不昧”已經被大多數的人所鄙視,而且他們還都有各自“圓滿”的解答。
尊老愛幼也是傳統美德,最明顯的就是讓座。然而,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調查者把“讓座”改成了“有條件讓座”。換言之,并非所有的情況下他們都會讓座。
在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最近的一次調查中,16%%的滬上青少年被訪者認同“在馬路上撿到1000元錢后私占私分”,46.1%%的青少年甚至贊同“誠實就是吃虧”的觀點,還有一成多青少年對一些違背傳統美德的行為持認可態度。(據《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