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亦凡公益圖書館-《中國人的素質(zhì)》21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2006-05-01

文學殿堂---中國人的素質(zhì)中國人的素質(zhì)
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我們已經(jīng)注意到居于“五常”之首的“仁”,它代表著中國人生活的一個側(cè)面。
仁是祝福,而同情則是人們互相之間的伙伴之情。我們現(xiàn)在的目的,是在論述中國
人行一定的善的前提之下,來表明中國人明顯缺乏同情心這個命題。
    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中國的人口是密集的。這個帝國幾乎所有地區(qū)都會周期性
地發(fā)洪水,鬧饑荒。中國人傳宗接代的愿望是這么無法遏制,因此能控制人口增長
的環(huán)境在許多其他國家里都起作用,但在中國效果相對差一些。最窮的人也要繼續(xù)
讓孩子們早早地結(jié)婚,而這些孩子又要生出許多孩子,似乎他們有糊口的糧食。由
于這些或其他原因,結(jié)果使得大部分人只能現(xiàn)掙現(xiàn)吃,名副其實的“雙手剛掙來的
東西,馬上就得送進嘴里”。這可以解釋為何到處都有按日計酬的務(wù)工者,而這種
狀況也是不可避免的。無論與什么地方的中國人打交道,外國人馬上就會覺察到,
幾乎沒有一個中國人有現(xiàn)錢。叫他們做事情,第一個要求就是給現(xiàn)錢,干活就是為
了吃飯,前提是他們一無所有。甚至富有的人在碰到急用時,也常常籌不齊最起碼
的數(shù)目。有一句最為意味深長的話,說一個人被迫籌錢去應(yīng)付官司、安排葬禮等諸
如此類的事情,稱作“度饑荒”,也就是像一個饑餓的人急迫地尋求幫助。除卞有
錢有勢的人,誰都無法應(yīng)付這類事情而不需要幫助。貧困而又役有希望,這是中華
帝國最為突出的事實,而這個事實對人際關(guān)系所造成的影響,在最粗心的觀察者看
來也是十分明顯的。生計之憂,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習慣,即使在生計之憂不那么
急切的時候,人們也習慣過最艱苦的生活。在這個層次上只有錢與糧這兩個突出的
事實。錢與糧是一對焦點,構(gòu)成中國的橢圓,中國人的全部社會生活都圍著它們轉(zhuǎn)。。
    中華帝國的蕓蕓眾生陷于深深的貧困之中,他們經(jīng)常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而艱
難求生。對于他人所遭受的各種可以想見而又令人同情的苦難,他們都已經(jīng)司空見
慣了。一個中國人,無論怎么具備仁慈之心,實質(zhì)上都無能為力,哪怕是減輕時時
見到的苦難千分之一,他都做不到——而荒年的苦難又要成倍地加重。一個善于思
考的中國人肯定會意識到,減輕苦難是絕不可能的,不管是靠個人的善心,還是靠
政府的干預。所有這些辦法,即使勉力為之,也只是治標而不治本。他們的治理方
法,好比治傷寒病人分發(fā)一些小冰塊——每個病人都分到好幾個盎司,但沒有醫(yī)院,
沒有食品,沒有藥物,沒有護理。因此。毫不奇怪,中國人沒有更加仁慈的有效辦
法。完全缺乏體制、預測和管理,而慈舉善行卻還能進行下去,則更是令人奇怪了。
如果人們一直碰到無法防止也無力救助的苦難,這種現(xiàn)象對哪怕是最有教養(yǎng)的人所
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我們是并不陌生的。每一場現(xiàn)代戰(zhàn)爭都足以說明這種現(xiàn)象。第一次看
到流血,腹部上的神經(jīng)會發(fā)生痙攣,因而留下了不滅的印象;但這很快就會過去,
接著就會對此相對麻木不仁了,但看見一次,就會永生難忘。在中國,總是有一場
社會戰(zhàn)爭,大家對其后果都已見怪不怪、熟視無睹了。
    對身體上有任何殘疾的人的態(tài)度最能說明中國人缺乏同情心。人們普遍認為,
破子、盲人(尤其是瞎了一只眼的人)、聾子、禿子、斜眼,都是要避而遠之的。
似乎身體有缺陷,品質(zhì)也肯定有缺陷。據(jù)我們觀察、那樣的人在西方非但不會受到
殘忍的對待,而且還會讓人們油然而生一些同情。而他們在中國卻被視為因為犯有
隱秘的罪惡才受到這樣的懲罰的,這種看法與古代猶太人不謀而合。
    那些不幸先天殘疾或者后天致殘的人,不被人提及痛處就沒法活下去。最溫和
的方式是描繪其缺陷,以吸引公眾注意。藥鋪抓藥的對一個病人這樣說;“麻大哥、
你是哪個村的?”一個眼斜的人經(jīng)常會聽見別人說“眼睛斜,心地歪”;頭發(fā)一根
不剩的人則經(jīng)常受到這樣的提醒:“十個禿子九個詐,剩下一個是啞巴。”類似白
化病這樣的缺陷也會變成無聊的玩笑、似乎永遠都不會有停的時候。像這樣不幸與
眾不同的人,必須一輩子逆來順受,要想有好心情,就得對此毫無脾氣,充耳不聞。
    對精神上有所缺陷的人,中國人也過分坦率。“這個孩子,”一位旁觀者說,
“是個傻子。”這個孩子興許根本就不“傻”,但這樣不斷當面說他沒心眼兒,他
那尚未發(fā)展起來的心智會很容易就此枯萎。這樣對待一切精神病人或者完全是別的
病癥的病人是很普遍的。,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行為舉止上的細節(jié)。發(fā)病的原因、
病情加劇的癥狀,都是公有財產(chǎn),都當著病人的面一一抖摟出來,而病人必須完全
習慣于別人稱他為“瘋子”、“呆子”、“笨蛋”等等,等等。
    一個民族把生男孩視為頭等大事,無怪乎家里沒孩子會不斷遭人嘲罵,就像傳
說在古代,先知撒母耳的母親的“對頭,大大激動她,要使她生氣”。①如果為
了什么原因。或者根本不為什么,一個母親悄悄地悶死了自己的孩子,這樣的事情
讓人知道之后,大家也不會感到奇怪。
      ①譯注;先知撒母耳的父親有兩個妻子,一個名叫毗尼拿,一個叫哈拿,前
者嘲笑后者沒孩子,后者向上帝祈禱,生下先知撒母耳。出自《舊約·撒母耳記上》。
    中國人缺乏同情心,在對待迎親那天新嫁娘時也是如此,其方式很有特點。新
娘子總是很年輕,很膽怯,突然置身于陌生人群之中,自然不勝恐懼。盡管各地風
俗有很大差別,但這個可憐的孩于突然暴露在眾人注視之下,卻沒人在乎她的感受。
有些地方還允許掀起轎簾瞪大眼睛看新娘。另外一些地方,不少尚未出嫁的姑娘在
新娘子必經(jīng)之路旁占好一個有利地形,滿手捧著草屑或者米糠,撒在新娘子費時費
力地油過的頭發(fā)上。當新娘子到達公婆家起身出轎之時,她得像一匹剛買來的馬一
樣,接受評頭品足,不難想象她會是什么感覺。
    中國人十分看重繁文縟節(jié),但他們顯然看不到會讓人不快的事情,因而也就想
不到去避免。筆者有一個中國朋友,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講失禮的話,說他第
一次看到外國人,最感驚奇的是外國人臉上長滿了胡子,像猴子一樣,他接著保證
說:“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很習慣了!”有人當著學生的面,要一位老師評論一下這些學生
的能力,老師回答說,在他們面前離門最近的學生最聰明,二十歲就會學業(yè)有成,
但旁邊那張桌子的兩個孩子是他見過最笨的。人們從沒有想過,這樣的評論會給學
生帶來什么。
    中國人缺乏同情,也體現(xiàn)在他們的全部家庭生活之中。不同家庭雖有很大不同,
但究其本質(zhì)都關(guān)系不好,很容易看到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根本就不幸福。之所以不幸福,
是因為缺乏感情上的聯(lián)合,而這在我們看來是現(xiàn)實的家庭生活中最基本的。中國家
庭通常是個人的聯(lián)合,永遠不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著相同利益,也有不少不同之處。
最終結(jié)果,中國家庭不是我們所想象的家庭,中國家庭里不存在同情。
    中國的女孩,一生下來就多多少少不受歡迎。這一現(xiàn)實對她們之后的全部經(jīng)歷,
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并且為缺乏同情這一點提供不少發(fā)人深省的事例。
    母親與女兒在狹窄的院落這種中國生活條件下過日子,不免會發(fā)生口角,隨口
亂罵是日常生活中隨心所欲養(yǎng)成的自由。有一句特別的俗話,了解中國家庭的人會
覺得意味深長;媽媽罵女兒,仍是親閨女。女兒一旦出嫁,除了無法脫離的血緣關(guān)
系,就不再與娘家有什么關(guān)系了。所有家譜都略去女兒的名字,其理由根深蒂固:
她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的女兒,而是人家的兒媳婦了。人的本性會使她有回娘家的要求,
各地風俗不同,有的走得勤,有的走得懶。有的地方回娘家走得勤住得久,還有的
地方則回得越少越好,如果婆家有喪事在身,則傾向于完全中止回娘家。但是,不
管是哪種具體做法,兒媳婦屬于婆家的一份子,這個原則都是正確的。想要回娘家,
就得帶上不少活兒去干,可能是大量的針線活,娘家人還得幫著干。每次都盡可能
多地帶上孩子一起去,這樣做既是為了管教孩子,以免他們變壞,最主要是讓這些
孩子盡可能在姥姥家多吃、住些日子。在女兒經(jīng)常這樣回娘家的地方,在女兒多的
家庭,這種不斷的侵擾是讓娘家全家都感到害怕,也加重日常生活資源的開銷。因
此,這類訪問經(jīng)常會受父親和兄弟的阻止,母親則暗暗高興。不過,由于各地風俗
定下了某些回娘家的時節(jié),比如在新年之后的特定日子以及特殊的節(jié)日等等,這類
訪問不受限制。
    婦女回到婆家,用句俗話來說就是“賊不空跑”。她必須帶點禮物什么的給婆
婆,一般總是吃的東西。如果忽略這一老法,或者沒有能力帶回禮物,不久就會招
來一些戲劇性的場面。如果女兒是下嫁到窮人家,或者嫁去之后變窮了,如果她又
有幾位已經(jīng)成家的兄弟,她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回娘家,用醫(yī)生的話來說,就是“禁忌”。
娘家的幾個兒媳與已經(jīng)出嫁的幾個女兒,她們之間準會有一場打斗,比如腓力斯人
與以色列人的子孫,各自把某個地方當做自己的特殊領(lǐng)地,而把對方當做侵略者。
如果幾個兒媳占據(jù)了領(lǐng)地,他們會像腓力斯人那樣,對無法徹底消滅和驅(qū)逐的敵人
征稅。一個兒媳婦,被視為婆家全家的仆人,這是她恰如其分的地位。而要找仆人,
顯然要找健壯和成年的,而且已經(jīng)學會燒飯縫補這類家政技術(shù),以及該地區(qū)可以勤
勞謀生的一切手段,而不愿要力氣與能力都很小的孩子。我們知道有一個二十歲的
姑娘,豐滿而年輕,卻嫁給了一個年齡只有她一半的瘦弱男孩,他們成親之后的頭
幾年,她得樂于照顧這個男孩出天花,而天花是一種幼兒疾病。
    中國兒媳婦的苦難,可以寫成一章,而不是簡單地寫一段。所有的中國女子都
要出嫁,通常在很年輕的時候出嫁,她們一生中很長一段時間完全受婆婆控制,而
當我們想到這一點,我們只是隱約地知道她們生活在受虐待的家庭中會遭受許許多
多難以忍受的苦難。自家父母對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鞭長莫及,除非對婆家進行一些勸
解,或者女兒真的被迫自殺之后索要一大筆喪葬費。如果丈夫把妻子打成重傷甚至
殺了她,只要能舉證她對公婆“不孝”,便可以逍遙法外。我們需要重復一下,年
輕妻子的自殺十分常見,有的地區(qū)幾乎就找不到幾個最近沒有發(fā)生這種事情的村莊。
一個母親斥責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自殺未遂:“你有機會,為啥沒死成?”沒有什么話
比這句話更讓人同情了。
    《京報》幾年前發(fā)表了河南巡撫的一份奏折,偶然披露說,父母殺死孩子,按
法律觀點來看有罪,但有一條規(guī)定卻使法律成為一紙空文:一個婆婆惡意謀殺了她
年輕的兒媳,兇手付一筆錢就能贖罪。他上報的案例中,一個婦女先用點著的香燙
她的童養(yǎng)媳,再用燒紅的鐵鉗烙她的臉頰,最后用沸騰的熱水把她煮死。這份奏折
里還提到幾個相似的案例,由于寫進奏折,肯定確實無疑。這種極端野蠻的事或許
罕見,但虐待嚴重到導致自殺或企圖自殺,這樣的事情卻經(jīng)常發(fā)生,以至于人們當
時都懶得去議論一番。與筆者熟識的不少家庭,都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
    給人作妾的中國婦女,其命運也十分辛酸。她們所在的家庭——幸福實在屈指
可數(shù)——情形總是不斷爭吵與公開打斗。“我住的城市的長官”,一位久住中國的
外國居民寫道,“他十分富有,并且學識淵博,擅長舞文弄墨,為官干練,能引經(jīng)
據(jù)典。但他經(jīng)常欺騙、咒罵、搶掠,甚至折磨他人,以滿足他的獸欲。他的一個妾
逃跑抓回來,被剝光衣服,兩腳倒吊在屋梁上,往死里打。”
    在中國這樣的國家,窮人沒時間生病。男人們根本不把婦女、兒童的病痛當回
事兒,時常任其發(fā)展到無法治療的地步,這或是因為沒時間去管,或是因為男人
“看不起病”。
    在談及孝心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注意到,孝心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年幼的
人無足輕重。年幼的人,其價值主要取決于他們可能成為什么,而不是他們現(xiàn)在是
什么。大多數(shù)西方國家的做法,中國正與之相反。三個出門人中最年輕的人,總是
首當其沖地去承受勞苦。最年輕的仆人,總是干最苦最累的活。蕓蕓眾生在貧困中
歷經(jīng)煎熬,中國的男孩子不堪忍受各種嚴重的欺壓,奮起反抗,時常離家出走,也
就不足為怪了。那些下定決心逃跑的孩子,幾乎都可以投靠他人。造成他們離家出
走的原因有多種,但據(jù)我們觀察,最為普遍的原因是備受虐待。有一個此類事例,
一個男孩剛從斑疹傷寒中復原,這種病人大病初愈之后通常胃口很大,而家里的粗
黑面食實在難以下咽,于是他便跑去當?shù)氐囊粋€市場,大吃一頓,花了約二十個銅
錢。他因此被父親痛罵一頓,而他也就逃到滿洲這個東北各省少年眼中的圣地去了,
從此不知所終。
    普倫蒂斯①曾經(jīng)說過:男人是創(chuàng)造的對象,女人則“無關(guān)宏旨”。這種說法
反映了中國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婚姻的目的,在女方家庭看來,是可以不再撫養(yǎng)
她了。男方家庭的目的,則是傳繼香火。這些目的是不會遭到指責的,除非去一味
追究人們的動機。但在中國,沒有人會對這個問題有錯覺。
      ①譯注;普倫蒂斯(George D.Prentice,1802—1870),美國詩人,曾任
《路易斯維爾日報》編輯。出版有《普倫蒂斯集》(1860)和個人詩集(1876,18
83)。
    普通人家男婚女嫁的目的尚且如此,對窮人來說,這個目的就更為突出了。人
們一般這樣評論寡婦再嫁:“現(xiàn)在她不會挨餓了。’峪話說:再婚再嫁,只為吃飯;
沒有飯吃,散伙完蛋。在賑濟饑荒時,常常看到不少丈夫索性撇下妻子兒女不管,
讓妻兒們?nèi)ヒ垼蛘唣I死。許多情況下,兒媳婦被送回娘家,娘家有吃就吃一口,
娘家沒吃就餓死。“她是你的女兒,你去管她吧。”還有幾例中,分發(fā)給哺乳婦女
的救濟糧,有時也被男人奪走,盡管這些例子或許算是例外。
    盡管僅從大饑饉年份的種種現(xiàn)象去判斷一個民族,顯然不公平,但這種情況是
一塊試金石,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深層準則,比尋常年景所反映的更準確,更確
實。在中國,賣妻子兒女并不只是荒年才有,只不過荒年更顯得平常。熟悉這些事
實的人都完全明白,近年來許多鬧饑荒的地區(qū),婦女兒童像騾和驢一樣被公開拍賣,
唯一的根本區(qū)別只在于前者不趕去市場。1878年那場大饑荒,幾乎波及最北面三個
省份的所有地方,還向南蔓延,路上的車輛上幾乎全都坐著賣往中部省份的女人和
女孩,以致有的地方已經(jīng)難以雇到馬車,因為所有的車輛都正忙于把新買來的女人
轉(zhuǎn)賣到別的地方去。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年輕婦女從饑饉之鄉(xiāng)或人口過剩的地方,
賣到因動亂而人口減少的地方,以及多年娶妻困難的地方。這種稀奇事情最令人傷
感的是,這些中國家庭的成員被迫賣到各個遙遠的省份,而這或許是全家人的最好
出路。對于被賣者和賣者來說,或許是能活下去的唯一辦法。
    我們曾經(jīng)提到,漠不關(guān)心家人的病情,是因為得病的是“區(qū)區(qū)婦孺”。天花在
西方被當做可怕的瘟疫,它也不斷造訪中國,以至于中國人已經(jīng)不指望逃脫其蹂躪
了。但是,他們不愿多想,因為得天花的主要是孩子。人們經(jīng)常可以遇見因小時候
得天花而兩眼全瞎的人。無法容忍身體發(fā)膚受到絲毫毀傷的中國人,卻對孩子生命
的價值如此看輕,我們實在是始料未及。小孩死了,要么根本就不會掩埋,常說的
話是:“扔了!”要么就用草席一卷,松散地蓋著,不久就被狗群啃吃。有的地方
還有一種恐怖的風俗:把死孩子踩成面目全非的一團,以免附在孩子身上的“鬼魂”
回家騷擾!
    中國人對天花十分麻木不仁,他們自然體會不到我們對天花的恐懼,但他們害
怕傷寒和斑疹傷寒,與我們害怕猩紅熱一樣。如果一個人出門在外,得了這樣一種
病,就很難受到適當?shù)目醋o,甚至完全沒有看護。人們對所有懇求幫助的人都只是
簡要地回答說;“這病會傳染的。”許多發(fā)熱病癥確實也會傳染,而云南某些山谷
里發(fā)現(xiàn)的一種可怕疾病也許是傳染性最強的,貝德祿先生在《華西旅行考查記》中
描述說:“患者不久就感到極度虛弱,接下去幾個小時全身上下極度疼痛;不久即
陷入精神狂亂,十有九死。”據(jù)當?shù)厝酥v述:“病房里到處都是鬼魂,甚至桌子和
床墊也在扭動,發(fā)出講話聲,會回答所有的問題。不過,也有幾個人冒險走進房間。
傳教士確切告訴我說。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怕傳染,患者就像麻風病人一樣地遭人
嫌棄。如果家里有個長輩染上病癥,最好的看護就是關(guān)進一個孤零零的房間,并在
他旁邊放上一壺水。房門緊閉,門的一側(cè)放著一根竹竿,焦急不安的親戚每天兩次
用竹竿捅一下病人,看他是不是還活著。”
    中華民族是一個性情溫和的民族,家庭內(nèi)部肯定處處洋溢著關(guān)愛。疾病與麻煩
尤其能喚醒人性中的最好一面,在一家為中國人開辦的外國醫(yī)院里,我們耳聞目睹
了許多事情,不僅父母對孩子、孩子對父母充滿摯愛,而且妻子對丈夫、丈夫?qū)ζ?BR>子也充滿摯愛。陌生人之間的相互關(guān)心,就更為普遍了。奶孩子的中國母親,會用
自己充溢的奶水去哺育那些失去母親的嬰兒,要不他們就餓死了。
    沒人愿意幫助別人,除非有特別的理由。這個特點反映在中國社會關(guān)系的方方
面面。有人勸一個聰明的男孩,盡管沒有機會上學,他應(yīng)該盡量讀點書。而這個男
孩時常會找到一個無懈可擊的借口,推諉說沒人教他,盡管他身邊有不少讀書人,
他們也有空。只要這個男孩一提出想讀點書這個雄心,肯定會招人冷嘲熱諷,這些
人在私塾里苦熬了漫長的年月,他們仿佛在說:“這個小家伙憑什么想走捷徑,幾
個月就想學會我們多少年苦讀的東酉,然后過幾天就忘記?讓他像我們一樣自己請
老師好了。”很難真的碰到一個能稱得上識文斷字的人,哪怕最起碼的識文斷字,
哪怕是“自學”的,盡管“自學”這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住在中國的外國人都很吃驚,中國人對落水的人一般是不救的。幾年前,一艘
外國汽輪在長江起火,成群的中國人目擊了這個事件,他們幾乎沒有營救乘客和船
員。當落水者盡快逃到岸邊之時,許多人連衣服都被搶走,有的還被當場弄死。應(yīng)
該與這種暴行相提并論的是:搶奪遇難船只的財物,不久以前在英國還是一種營生。
另一方面,1892年秋天,一艘英國大汽輪在中國海岸擱淺,當?shù)氐臐O民和官員都不
遺余力地營救幸存人員。然而在中國,總的來說還是對幾乎到處存在的各種苦難抱
有冷漠態(tài)度,這樣的事情仍然存在,尤其是人在旅途之時。有句諺語說:在家不是
貧,路貧貧煞人。
    在中國旅行,人們對陌生人缺乏幫助和友善,這極為明顯。一場夏雨之后,地
面道路無法行走。不得不起身趕路的人會發(fā)現(xiàn)“天、地、人”聯(lián)合起來同他作對。
沒有人會告訴他,他走的這條路前面馬上就是泥沼。如果你陷在里面,也不管旁邊
納稅人什么事。我們已經(jīng)談過中國的官道沒人關(guān)心。所有這樣的路在一定季節(jié)里都
泥濘難行,每當出門人一頭栽入泥坑而又無力自拔之時,便會發(fā)現(xiàn)不知從哪兒圍攏
過來一大群人“袖手旁觀”,簡直就如這句成語形容的完全一樣。但不管人數(shù)有多
么眾多,只有等到與他們談成條件之后,這些旁觀者之中才會有個人出來盡這個舉
手之勞。更有甚者,這種時節(jié)里當?shù)厝诉€經(jīng)常在難走的地方挖個深坑,特意讓出門
人陷進去,因為這樣,出門人就不得不出錢來雇他們幫一把!如果對這樣地方的道
路有任何疑慮,也不妨照直往前走,不要去理會當?shù)厝说膭窀妫驗槟阌肋h都吃不
準,他們給你指的路是有意讓你繞道呢,還是在真心幫助你?
    我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外國人舉家搬往中國一個內(nèi)地城市,明顯受到親
切熱誠的歡迎,不少鄰居甚至還主動把日常用品借給他們,讓他們用到自己備齊之
后再還。這樣的例子肯定還會有,但得明白完全都是例外。很顯然,最為常見的接
待是,周圍人們完全漠不關(guān)心,除非他們感到好奇,想來看看新來的人是什么樣子;
那種恨不得把新來的人的底細摸透的勁頭,就好比貪婪一群被命運送往別處去拔毛
的肥鵝;然后,就陰沉著臉,時時流露出敵意。對于那些倒運的外國人,我們從沒
聽說中國人有任何主動幫助,盡管自然也會有這樣的事情。我們聽說不少事情,說
一些水手試圖作陸上旅行,從天津到芝罘①,或者從廣州到汕頭,期間沒有人免
費讓他們吃住過一次。
      ①譯注:指煙臺。
    那些運送死人回家的人,想得到允許住店,通常很困難,有時根本不可能。我
們知道這樣一件事情:死者的兄弟被迫整夜守在街上,因為店主不許棺材進門。把
死尸擺渡過河,則要索取高價,而且我們也已經(jīng)聽說過幾件這樣的事:把死尸雙層
包好,再用席子裹起來扎好,讓它看起來像貨物,以免別人懷疑。另據(jù)報道,近年
有個嚴冬,山東濰縣的一個店主,拒絕幾個凍得半死的出門人進店,害怕他們死在
店里,硬把他們趕到街上,結(jié)果統(tǒng)統(tǒng)凍死了!
    中國有些罪犯經(jīng)常不會在官老爺面前受到懲處,原因一方面是難以定罪并且要
花錢,另一方面是羞于公開。不少通奸案就這樣按鄉(xiāng)規(guī)民約解決了。犯規(guī)的人要遭
受一大群男人的痛打,這是條非常熟悉的中國原則:“人多勢眾”。有時打斷腿,
有時打斷手臂,更常見的是眼睛被抹上生石灰弄瞎。筆者就知道幾件這樣的事情,
并不罕見。有個極其聰明的中國人,也并非不熟悉西方的思考方式,當他聽到一個
外國人責備這種做法極其殘忍時,竟然毫不掩飾他的驚訝說、這樣處理案情,在中
國已經(jīng)是“很寬大了”,像他自己只是被弄殘廢,實際上把他殺了也不過分。
    “為啥你老來這兒混飯?”一個大嫂對她丈夫的兄弟說,這個兄弟離家數(shù)年,
在外頭惹了事,并被人用生石灰抹瞎了雙眼。“這兒沒你的份。要硬的有刀子,要
軟的有繩子,你自己瞧著辦吧。”這段談話,是這位無法醫(yī)治的盲人隨口說出來的,
他只是想解釋一下為什么希望恢復一點視力,如果一點都恢復不了,他暗示說,不
管是“硬的”還是“軟的”,都可以讓他脫離苦海。很少聽說這種暴行的受害者能
告官成功。不利于他的明證簡直鋪天蓋地,當官的十有八九會認為他活該被這樣對
待,而且認為還可以更甚。即使他打贏這場官司,境況非但不會比過去好,反而會
更糟糕,他的眾多鄰居更會怒氣沖天,他也就性命難保了。
    必須理解的是,盡管中國人認為人命關(guān)天,但在有的情形下人的生命不值分文。
偷盜是中國人最為惱怒的罪行之一。在一個人口多得難以維生的社會里,偷盜對社
會的威脅,其嚴重程度被視為僅次于殺人。有個分發(fā)救濟饑荒的錢糧的人,發(fā)現(xiàn)有
個瘋女人,偷盜成癖,被人用鏈條拴在一只大石磨上,仿佛她是只瘋狗。如果公眾
知道某個人是小偷,或者公眾討厭某個人,那么,這個人就可能有被簡單訊問一下
就處死的危險,這與加利福尼亞早期的治安維持會①沒什么兩樣。有時是用刀,
最常用的方法是活埋。當一個人(按某些說法)被說是“吞金自盡”,無疑會有人
認為這只是修辭上的說法。其實正相反,這是十分嚴肅的現(xiàn)實。筆者認識的四個人,
就都曾受過這種死的威脅。有兩例已經(jīng)進行了第一步,被捆了起來,其中有一次坑
都挖好了。他們之所以沒有被活埋,只是因為行刑一方某個長者出面干預了。還有
一次,發(fā)生在筆者熟悉的一個村莊里,一個大家都知道是瘋子的年輕人,是個不可
救藥的小偷。住在那個村子里的他家的親戚,只與他母親“商量”了一下,就把他
綁了起來,在村子附近結(jié)冰的河面上鑿了個洞,就把這個年輕人扔了下去。
      ①譯注:指當時的一種民間組織。
    太平天國風起云涌的那幾年,波及甚廣,到處非常緊張。這樣的時候,一個陌
生人稍有嫌疑,就要接受嚴厲的審問。如果他的回答不令抓他的人滿意,他就不好
過了。就在距離筆者寫這些文字的地方幾百碼處,二十年前不久,發(fā)生過兩起這樣
的悲劇。當時的各級官員發(fā)現(xiàn)自己執(zhí)法時力不從心,就發(fā)了一份半官方性質(zhì)的通告,
要求捉拿一切可疑人等。有一次,村民們看到有人騎馬而來,看上去似乎是個外省
人,而他又沒說清自己的來歷。而人們又發(fā)現(xiàn)他的被褥里包的全是金銀珠寶,顯然
是從哪里搶來的。這個人就被綁了起來。村民挖了個坑,把他推了下去。與此同時,
村民又發(fā)現(xiàn)一個人在驚慌逃竄,只是因為有的旁觀者認為他有可能是同謀,這個人
的命運便同前面那個人一樣了。有的情況下,這些陌生人還被迫自挖墳坑。中國各
省各地的人,對沒有法律的年代里的無法無天深有感觸,上了點年紀又能回憶起當
時情形的人,都可以證明這類事情無以數(shù)計。1877年的一次神秘的剪辮子事件,一
時間人心惶惶,這個帝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都彌漫著緊張和驚慌,毫無疑問,有許多受
到懷疑的人也被這樣除掉了。不過,在一定條件之下,任何民族都會有這樣的惶恐
時期,不是中國人的獨有現(xiàn)象。
    中國人缺乏同情,其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殘酷。中國人普遍相信,在中國的穆
斯林比中國人自己要殘忍。然而情形也許是這樣;任何一個了解中國人的人,心里
都確信,中國人對別人所受的痛苦所表現(xiàn)出來的冷漠,任何別的文明國家都無法望
其項背。盡管孩子在家中全無管束,但他們的受教育生涯一旦開始,那種寬松的日
子也就一去不復返了。《三字經(jīng)》是這個帝國最為普遍的啟蒙教材,里面有句話:
“教不嚴,師之情。”這條箴言的執(zhí)行情況各不相同,得看老師的脾氣與學生的愚
鈍程度,不過嚴厲的處罰肯定十分普遍。我們看到過一個剛從老師那兒出來的學生,
老師拳打腳踢地教學生科舉文章的秘訣,此時這個學生的樣子就好像剛剛經(jīng)歷了一
場街頭混戰(zhàn),頭破血流。學生因老師生氣而受辱罵的情況,并不罕見。另一方面,
遭到辱罵的孩子又讓母親極為氣惱,在氣頭上又被打一頓,這也十分常見。不難看
出,因為孩子闖禍而責打孩子的母親,會在特別惱怒時死命地打任何一個孩子。
    中國人缺乏同情的另一個例子,是他們的刑罰制度。很難從這個帝國的法制出
發(fā)去確定什么合法什么不合法,因為許多違法的事情卻為地方風俗所認可。其中最
為有意味的是竹杖刑罰,所打竹杖的數(shù)目時常是法律規(guī)定的十倍,甚至百倍。我們
還沒來得及提到中國監(jiān)獄里的犯人所受到的公正的令人發(fā)指的刑罰。任何一本關(guān)于
中國的優(yōu)秀作品中都有不勝枚舉的例子,比如《中國總論》和《古伯察游記》。古
伯察曾經(jīng)提到,他有一次看到一批犯人在被押解去衙門的路上,雙手被釘在囚車上,
因為押解人忘了帶腳鐐。中國犯人若不能買通關(guān)節(jié),就要受到故意的殘酷折磨,下
面這個說法最能證實上述看法了:中國人雖有“心肝”,但肯定不“仁慈”。幾年
前,上海有家報紙報道了該地衙門的官員對兩個原來在押囚犯的判決,因為他們敲
詐一個新來的囚犯。他們挨了兩到三千竹杖,還用鐵錘敲斷了他們的腳踝骨。中國
有句俗話勸告說,死人要遠離閻王殿,活人要遠離衙門。這個說法還奇怪嗎?①
      ①原注;杭延昌先生(Hang Yen-chang,音譯)是一位在美國從事法律工作
的中國人,他在一份宗教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論述中國的法治,引用了我們先
前談的中國人“麻木不仁”的觀點,認為中國人并不以為自己的刑罰殘酷。這個觀
點,我們不能同意。必須記住,中國人是中國人,其法律與風俗也是中國人的法律
與風俗。如果不徹底改革作為個體的中國人,要對其刑罰作任何可行的基本改善或
許都不現(xiàn)實。在道德力量能夠取而代之之前,體罰是不能無憂無慮地放棄的。
    以上這些段落寫成之后,想不到從一個最無可指責的地方得到了證實。下面這
段文字搞譯自1888年2月7日的《京報》:“云南巡撫說,該省的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村
民們有一個令人恐怖的做法:抓到在地里偷糧食或果子的人,都要活活燒死。他們
同時強迫小偷的家屬立個字據(jù),同意這樣做。然后,再強迫他們親手點火,以防止
他們以后去告官。有時實行這種可怕的懲罰,只是因為弄壞了一株莊稼,甚至為泄
私憤而故意編造,來置人于死地。這種令人恐怖的做法,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
在云南動亂期間確實存在;當局在不斷竭力根除,但沒有成功。”
    福州附近某地有強迫寡婦殉夫的習俗,當?shù)刂袊鴪蠹垘啄昵坝羞^詳細報道。寡
婦被迫懸梁自盡,然后焚燒尸體,最后立一道貞節(jié)牌坊!官員們徒勞地制止這種殘
酷的習俗,但只在個別地區(qū)管用了一陣子。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需要。政治家們認為陸軍、海軍和軍械庫是必需的。為中國
祝福的外國人清楚,中國需要貨幣、鐵路和科學的指導。但更加深入地研究這個帝
國的情況,不正說明中國最為深刻的需要,在于更多的人類同情心嗎?中國需要同
情兒童,這種同情18個世紀以來已經(jīng)成為全人類最珍貴的財富,而人們卻并不知曉。
中國需要同情妻子和母親,這種同情18個世紀以來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和深入。中
國需要把人當做人來同情,明白仁慈的降臨如同天降甘霖,既保佑祝福者也保佑被
祝福者——神的感情,塞涅卡①稱之為“心靈的缺陷”,但基督教的影響已經(jīng)培
育了它,直到它成為這世上不曾開過的美麗花木,而在表現(xiàn)同情心時,人類的美德
極似上帝。      ①譯注;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約前4一后65),古羅馬哲學家
和戲劇家。生于西班牙科爾多瓦,在羅馬先后從斯多葛和畢達哥拉斯派學習,成為
新斯多葛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任尼祿之師、羅馬執(zhí)政官,后被迫自盡。認為哲學
的主要問題在于倫理學。鼓吹宗教神秘主義和宿命論,認為聽天由命即人生美德。
提出人都是兄弟,應(yīng)該彼此友好的說法。論著中表示同情窮苦人而譴責富豪。但他
本人卻竭力聚斂錢財。其學說對早期基督教思想有較大影響,被19世紀德國青年黑
格爾派哲學家鮑威爾稱為“基督教的叔父”。主要哲學著作有《幸福的生活》、
《論短促的人生》、《論神意》、《論道德的書簡》等。另有戲劇、詩文作品多種。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zhuǎn)載需經(jīng)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wǎng)站文章是由網(wǎng)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quán)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wù)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guān)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guān)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nèi)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guān)懷
關(guān)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wù)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quán)所有:公益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