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亦凡公益圖書館-《中國人的素質》10第十章 心智混亂
2006-05-01

文學殿堂---中國人的素質中國人的素質
第十章 心智混亂
 
    我們說“心智混亂”是中國人的一種特點,但我們并不是說這種特點是中國人
特有的,也不是說每個中國人都具有這個特點。從整體上來看,中國人似乎有足夠
的能力同其他民族相抗衡。他們在智力上當然沒有表現出弱點,連這種傾向都沒有。
同時,我們要記住:中國的教育局限在非常狹小的圈子里,那些受過不完善教育的
人,或者那些根本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都十分欣賞漢語的結構。這種欣賞在律師看
來,是“事前從犯”,但中國人的欣賞已經到了最為顯著的“心智混亂”的地步,
他們也許應該對此有所愧疚。
    如今已經有不少人知道,漢語的名詞是沒有形態變化的。完全沒有“性”和
“格”。漢語的形容詞沒有比較級。漢語的動詞不受“語態”、“語氣”、“時態”、
“數”和“人稱”的任何限制。名詞、形容詞、動詞之間沒有可辨的區別,因為任
何一個漢字都可以不加選擇地用作(或不用作)這些詞性,且毫無任何問題。我們
并不是抱怨說漢語不能表達人類的思想,也不是說人類的許多思想很難或無法用漢
語表達清楚(盡管情況的確如此),我們只是堅持認為這樣一種語言,具有這樣的
結構,會導致“心智混亂”,正如熾熱的夏季會導致午睡一樣。
    同一位沒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交談,最平常的事情就是很難弄清楚他究竟在說
什么事情。他講的話常常只有好幾個謂語,復雜地混在一起,像穆罕默德的懸棺那
樣懸在半空,無所依傍。在說話人心中,省略主格根本無所謂。他知道自己在說什
么,但他從沒想到過省略主格這個重要的信息內容之后,聽他講話的人是無法用什
么直覺來聽明白的。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的訓練已經使大多數中國人成為很會猜測
的人,只要簡單地補上原先偶然失去的主語和謂語就行了。常常會這樣:省略了全
句最關鍵的詞,也根本不知道省略的是哪個詞。句子的型式、說話人的舉止和語調、
伴隨的情景,都常常沒有表明主語已經改變,但人們會發現說話人不像幾分鐘前那
樣在說他自己,而是在說他道光年間的祖父。他是怎么說過去的,又是怎么說回來
的,常常是難解的謎,但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這種完美的技藝。對于一個中國人來
說,從一個話題、一個人、一個世紀,突然而又不知不覺地跳到另一個地方,實在
過于稀松平常,根本不值一提,好比看著玻璃富上的一只小蟲,便可以順著視線望
見遠方山上的牛群。
    漢語的動詞沒有時態變化,沒有確切的時間和地點標記,這個事實無法澄清一
個人與生俱來的混沌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可憐的外國人如果想要保持一種表象,
證明自己至少還跟著這種一閃即逝的思路,最好的做法就是像問答式教學法那樣不
斷地提問題,好比一位邊遠地區的獵人,在沒有路的森林中用斧頭“闖出”路來:
“你現在說的這個人是誰?”明白了是誰,可能接著問;“在哪里?”“什么時候?”
“他干了些什么?”“他們怎么處理這件事情的?”“后來又怎么樣了?”對于這
每一個問題,你的中國朋友都會用困惑的乃至悲哀的眼神看著你,好像在懷疑你的
五官是不是沒有起作用。但是,這樣從不同角度不斷追問,就可以找到阿利蒂納的
絲線①,借以從沒有希望的迷宮中走出來。
      ①譯注:阿利蒂納(Ariadene)的絲線,出自古希臘神話。阿利蒂納曾經幫
助雅典王子提修斯帶一團絲線進她父親的迷宮,讓他邊走邊放線,再順著線走出迷
宮。
    對于沒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而言,任何想法都令他驚訝,因為他一點兒思想準
備都沒有。他不懂,因為他不想弄懂,在他進入狀態之前,他需要用相當的時間動
一下腦子。他的心靈好比腐朽炮座上的一門銹跡斑斑的舊滑膛炮,瞄準之前需要拼
命調整方向,但肯定還是啞炮。這樣,你問他一下簡單的問題”,比如“你多大年
紀了?”他會茫然地注視著提問的人,回問:“我?”你回答說:“對,是你。”
他內心一驚,振作起來,回答說:“多大年紀?”“是的,多大年紀?”他再一次
調整焦點,問道:“我多大年紀?”“是的,”你說,“你多大年紀?”“五十八。”
他終于明確無誤地回答了問題。現在,你的心智正常運作了。
    心智混亂的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一種用事實本身去解釋事實原因的習慣。
“你為什么不在面包里放鹽?”你問一個中國廚師。“我們不在面包里放鹽的。”
他這樣回答。“你們這個城市里有那么多那么好的冰,為什么冬天里不用點冰來冰
東西?”“不,我們這座城市里的人在冬天是不拿冰來冰東西的。”如果那位聲稱
“能夠弄明白事情原由的人是快樂的”的拉丁詩人曾經在中國生活,他會把這句格
言改成:“試圖去弄明白事情原由的人是不快樂的。”
    心智混亂的另一個標志是,一個普通人無法不走樣地把一個想法告訴別人。叫
某甲去告訴某乙,以便讓某丙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在中國是最愚蠢的行為。要么這
個信息根本沒有傳遞過去,因為有關各方不明白這是個重要信息,要么傳到某雨時
已經有點走樣,以至于他弄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要么就是與原先完全不同了。
在這樣一個復雜的機器里,指望三個齒輪會吻合默契,絲毫不會因為磨擦而導致機
器停止運轉,這種想法非常不著邊際。即使是那些有相當智力的人,也會感到在聽
到與復述一個想法時,不添油加醋、不減斤少兩,是困難的,好比清水之中的一根
直棍,看上去的樣子好像是折斷了。
    一個善于觀察的外國人,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你
對一種怪異的行為發問。“就是這樣的。”對方這樣簡單地回答。總是用那么幾個
詞,來使這種含混不清的回答愈演愈烈。“多少”表示疑問,“幾個”表示肯定。
“你來這里多少天了?”你問道。“是的,我來了好幾天了。”對方這樣回答。漢
語中一切具有歧義的詞語中,歧義最大的便是人稱(或非人稱)代詞“ta”,不分
男女地表示“他’‘或者“她”,乃至“它”。說話人有時候只是模糊地朝著他所
評論的主語的住所方向指一指,或者朝著最近聽說的這個人的方向指一指。然而,
這個單音節的“ta”更經常地是指一個關系代詞,或者指一個指示代詞,或者指一
個限定性的形容詞。在這些情況下,一位中國人的談話就好比英國法庭上這樣一位
證人的證詞,這位證人是這樣來描述一場毆斗的:“他有一根棍子,他也有一根棍
子,他狠命打他,他也狠命打他,如果他打他打得像他打他那樣狠,他就會殺了他,
而不是他殺他了。”
    “剛才叫你,你為什么不來?”你貿然地問一個特別玩忽職守的仆人。“不為
什么。’他直言不諱地這樣回答。同樣的心智混亂也會導致許許多多、各式各樣時
常令人尷尬不已的行為,常常惹惱做事井井有條的西方學者。廚師總是想把佐料差
不多用個精光,這已經成了一種慣例,到做下一頓飯時,他就少用一些必需的佐料。
問他怎么回事,他會坦率地說沒多的了。“那你為什么不及時再要一點呢?”“我
沒有要。”這就是他啟己感到滿意的解釋。你同某個人結一筆帳,很麻煩地打開保
險箱,細心地算好付給他的零錢,然后坐下來聊了“老半天”亂七八糟的事,這時,
他才淡淡地說:“我還有一筆帳沒結呢。”“但剛才保險箱開著的時候,你為什么
不告訴我,那樣就可以一次付清了。”“哦,我想這兩筆帳是兩回事。”同樣的情
況:一家診所里的一位病人已經花了醫生不少時間,回到候診室,再推門進來。醫
生告訴他,他的病已經看完了,他卻輕松而簡潔地對醫生說:“我還有一個病沒看!”
    我們看來最愚不可及的事情,就是延誤疾病的治療,這是中國人的普遍習慣,
原因是病人太忙,或者是看病得花錢。人們常常認為,忍受高燒一遍又一遍地折磨,
要比花上十個銅錢——約合一美分——買一劑肯定能治好病的奎寧來得便宜。我們
無數次地看到,僅僅是為了省時間,病情有時被拖到可能致命的地步,而花上這點
時間去看病,病就一定能治好。
    有一個人,住在離一家外國醫院大約半英里的地方,外出時染上了某種眼病,
回家之后忍痛熬了兩個多星期才去看病,在此期間他天天希望疼痛會止住,但結果
卻是一只眼睛爛了角膜完全失明。
    另外一名病人,每天都去醫院治療他脖子上一塊嚴重的潰爛,但直到第十八天
才向醫生訴說他的腿疼得讓他無法睡覺。檢查發現,他腿上的潰爛其大其深已如一
只茶杯!原來他是打算治好脖子之后,才說他的腿!
    中國人生活中許許多多這樣的現象,令人想起查爾斯·里德①一部小說中的
一句話:“人類并不缺乏智力,但在智力上有缺陷——他們頭腦糊涂。”
      ①譯注。查爾斯·里德(Charles Reade, 1814—1884),英國小說家、戲
劇家。生于牛津郡,畢業于牛津大學。小說主要有《教堂和家灶》(1861)、《改
邪未晚》(1853)、《現錢》(1863)、《設身處地》(1870)、《可怕的誘惑》
(1871)等。
    中國的教育,肯定不是讓受教育者全面地掌握一門學科并付諸實踐。酉方人普
遍相信有些傳教士確實能證實:即使經文上有天花,自己在布道時也不會染上。在
中國同樣的現象卻十分怪異。中國的狗不是按常理去追捕狼,如果你看到一條狗在
一條狼后面跑,狗也不是在追狼,它們不是往相反方向在跑,就至少是直角方向。
與這種相互躲閃的追逐相似,中國人在追逐某個特定話題時也是如此。他常常能聞
到這個話題的氣味,不時地也快追上了,但他終究還是后退了,萬分疲憊,卻沒有
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跨入這個話題。
    中國這個地方差別太大:有錢的人與窮困的人,受過極好教育的人與完全愚昧
無知的人,都生活在一起。有數以百萬的人貧困而又無知,如此的命運使眼界狹窄,
心智也就必然會混亂。他們的處境只不過是井底之蛙,對他們來說,天空也只是黑
暗中的一小片光亮。他們中的許多人從來沒有離家走遠到十英里之外的地方。除了
自己周圍的人他們對別人的生活狀況沒有一點概念。一切民族都普遍具有的本能的
好奇心,他們許多人看來卻都埋人心底或者枯萎殆盡了。許多中國人知道離家不到
一英里的地方住著一個外國人,但從來沒有想過要打聽一下:他從哪里來,他是誰,
他想干什么?他們知道勉力維生,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不
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有三個靈魂,還是一個,還是沒有。由于這件事情與糧食
價格無關,他們也就沒有看出什么意義。他們相信壞人來世會變成狗或蟲子,他們
也真誠而簡單地相信自己死后,軀體會化為塵土,而靈魂——如果有的話——也會
彌散在空中。造就了西方所謂“務實的人”的種種力量最終造就了他們這種人,他
們的生活由兩個部分構成,一個是胃,一個是錢包。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實證主義者,
因為他無法理解自己沒見過、聽過的東西,對這樣的東西自然就沒有概念了。生活
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系列的事實,絕大多數還是令人不快的事實。對于事實之外
的東西,他馬上就成了一個無神論者、多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偶然地拜拜他本不
相信的神,或者施舍點吃的給那些不認識的人,就足以滿足他的依賴本能。不過,
這種本能是否尋找這種表現形式,則主要取決于他的周圍環境。對他來說,人類生
活的物質因素可以獨自培養,完全排除在心理和精神之外。將這種人從麻木狀態中
拯救出來的唯一辦法,便是輸入一種新生活。新生活會向他們傳達由基督教早期主
教揭示的崇高真理:“人是有一個靈魂的”,唯其如此,“神的啟示才會給他們智
慧。”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